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

2017-11-27 01:42杨小明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公民意识

杨小明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

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

杨小明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

为了推动青少年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养成,提高青少年公民素质,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当前加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阐述青少年公民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及理念,从地域起源和核心价值理念上分析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性,分析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探讨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途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强化了青少年公民的参与意识,平添了青少年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了青少年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开阔了青少年公民的国际视野。办好奥运赛事,激发青少年公民的热情;讲好奥运故事,构筑青少年公民的梦想;学习奥运榜样,提升青少年公民素质;参与奥运志愿服务,促进青少年公民成长。

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公民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道德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人”。所以,目前在中国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代青少年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前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人才资源,对他们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意义深远。总体来说,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积极健康,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法律等现代意识,但其公民意识还比较薄弱。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多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政策文件及研究报告等,搜集有关公民教育及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异同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材料支撑。同时,笔者通过与从事奥林匹克教育和公民教育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一致赞同将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到公民教育当中,加强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对公民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此外,结合7年《奥林匹克文化》通识课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反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对公民教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此教育中,如何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 当前加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民社会是主权在民的社会,是共有、共治、共享的社会。公民教育是培养共和素养、共和能力、共和价值的教育,让每个人既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生活;又能参与集体生活,与他人平等沟通、有效协商、积极诉求、达成共识。当前,公民社会的建立要求培养具有权利意识和责任担当,具有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具有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兼具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能力与美德的合格公民,但一些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与之还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学校中也存在“公地悲剧”,即公共的东西大家都来用,但没有人会在乎使用的结果,如占座、宿舍违规用电、浪费用水、损坏公物等行为,就连“一元自行车”,使用后有人随意乱放。有的学生不遵规守纪,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有的不守诚信,考勤代点名签到,考试冒名顶替,作业、论文抄袭作弊。

在社会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青少年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有的学生表现出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意志力脆弱,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且干扰他人学习和休息[1]。

纵观国外青少年公民教育有益经验,美国主要采取实践活动的形式:社区义工、模拟法庭、辩论、选举、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法国公民教育强调多学科渗透,强调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鼓励社会参与;澳大利亚比较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包括课堂上的商谈课程、班级议会、学生代表委员会公民身份表彰、纪念日的学生自发活动、自主管理的学术社团建设、实地调研等形式。

可见,当前青少年的素质与公民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青少年公民教育较国外还显滞后,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各种办法来开展相关的公民教育活动,也包括奥林匹克教育。

2 青少年公民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及理念

2.1 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理念公民的法律概念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教育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其核心是使每一个公民懂得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或概括为养成每一个公民的公民意识、公共精神[2]。

现代公民,他们既不同于古代罗马的“市民”,也不同于世俗社会的“平民”。现代公民,既有理性思维、独立判断能力,又有学识素养;既能有尊严地生活,又能有责任感地服务于社会;既有开放的视野,又有文化历史的眼光;既有不卑不亢的节操,又有平和稳重的心态。

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是使他们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必然途径。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公民知识(如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政党、宪法等基础知识),训练公民技能(如沟通、协商、演讲、谈判等能力),培养公民素养(如私人生活中的道德与自律,公共生活中的合作与妥协)及张扬公民价值(如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等)。

2.2 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及理念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奥林匹克运动作为教育工具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体现奥林匹克宗旨: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友谊、团结、公平竞争和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完整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3]。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理念:公平竞争、奋力拼搏、重在参与、身心和谐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拔意志、相互理解与包容及关注生命。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学习奥林匹克知识(历史起源、发展历程、格言名言和会旗会徽等),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3 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点

3.1 具有相同的地域起源“奥林匹克”与“公民”一词同出于古希腊。在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约300 km的地方,在湍急的阿尔菲河畔,有一块丘陵地带,它就是古奥运会发源地——奥林匹亚,奥林匹克思想从这里传播。

由于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为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形成了一个个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在城邦社会中,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小农和手工业者等自由民,他们具有平等、公开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如制订法律和规则、参与选举和公共决策等,这就是“公民”的产生。公元前8世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国家篇》与《法律篇》中都有对公民及公民教育的阐述。

3.2 具有一致的核心价值理念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于雏形的公民社会,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则兴起、发展于逐步走向健全、成熟的公民社会。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思想及其宗旨和格言等,他们都属于一个统一的范畴,包含在《奥林匹克宪章》中,都体现出了民主社会、公民社会共通的价值体系[4]。

公民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东西方国家由于社会体制的不同,公民教育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公民教育传播人类主流文明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如宽容、友谊、诚信、责任、合作、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这也体现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理念,如公平竞争、奋力拼搏、重在参与、身心和谐发展、团队合作、坚韧不拔、相互理解与包容等。

4 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促进作用

4.1 奥林匹克教育强化了青少年公民的参与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广为传颂的奥林匹克名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已经成为亿万公民的行动口号,广大青少年不仅参与到体育竞争当中来,也参与进各种志愿者的活动当中。在得到国际奥委会充分认可和赞许的北京“奥运舵手”海选及10万赛会志愿者选拔中,在令国际奥委会深为感动和满意的南京青奥会赛会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积极参与彰显出以人为本、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理念,体现出了一个公民参与国家重要事件的热情和信心。

4.2 奥林匹克教育平添了青少年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理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讲就是社会并不是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有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奥林匹克的本原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负有责任感的游戏。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明确自己所处位置的职责,都竭力完成集体期望的符合特定角色的行为,不仅要对竞赛的过程负责,还要对竞赛的结果负责,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求对球迷、观众负责,更要对所代表的群体、社团、社会和国家负责。因此,奥林匹克的责任是具体的,又是博大的[4]。这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对角色职责、义务的理解,从而加速其角色职责内化过程,获得角色学习,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3 奥林匹克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规则意识和平等观念20世纪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认为,遵循规则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特别指出:“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也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5]。由于在公民社会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和行为能力,所以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公民还必须有规则意识。任何一项运动无时无刻不在与规则打交道,在规则面前,参与者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平等。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规则的活动,具有公平、公正、公开地遵守“游戏规则”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其竞赛成绩是每一个运动员通过拼搏努力所获得的公正成绩,那些违反规则的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所建立起的规则意识和平等观念,将逐渐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培养青少年的平等观念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4.4 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现代体育高举着主体精神的旗帜,重视参加者自身的内在需要,高扬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育的参与过程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体育比赛的场合里,人的自由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因种族、肤色、性别、财产和门第的不同,而受到歧视。人的主体精神经过现代体育的强化,会演变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有助于青少年一代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人生义务,确立健全的人格。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需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强调“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奥运赛场是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的展示,实质上是集体的较量,除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外,还有队友、教练、陪练和心理、康复保健及营养等多学科专家的团队合作,集体项目更需要全体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奥林匹克运动对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独特作用。

4.5 奥林匹克教育激发了青少年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公民是与国家、社会相对应的概念,离开国家和社会就无公民可言。公民意识首先是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心。因此,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进行国家意识的教育,让所有公民懂得,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国争光是公民最根本的义务和最大的光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奥运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爱国热情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并自主地维护国家形象、宣传民族精神,尤其是当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国旗冉冉升起时,全民的爱国热情达到高潮。奥运会通过运动员的着装、颁奖、升国旗、奏国歌来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奥运选手的表现与国家形象的结合成为增强人们民族认同感的一种象征,起着激励青少年爱国情怀的作用。

4.6 奥林匹克教育开阔了青少年公民的国际视野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每届奥运会都会彰显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优秀选手的榜样价值,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优势项目大方异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年朋友,同住奥运村,他们传递不同文化,分享奥运快乐,结下真挚友谊,以共同的青春和热情在五大洲奏响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新乐章。这是让青少了解世界的窗口,开阔了视野。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开放的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表白。南京青奥会以青春凝聚全球青年,让青少年学生参与世界文化村活动,通过亲身实践、互访交流,促进青少年文化融合,共享多元文化,体验青春快乐。当前,多数学校在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开展国际间的体育比赛交流和参与国际体育协会组织的文化竞赛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的人才。

5 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途径

5.1 办好奥运赛事,激发青少年公民的热情从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火炬接力是奥运会的前奏,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既传承了古代奥运的历史,又开创了现代奥运的新篇。从古希腊采集圣火,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的火炬接力,途径五大洲,传遍神州大地,参与火炬接力的2.1万人,途径13.7万 km,实现了“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共吟孔子《论语》中“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了中华民族打开国门喜迎八方宾客的热情。2000多年前“和为贵”理念与古希腊奥林匹克理念相匹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人文奥运的精髓,使青少年受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看比赛中,青少年受到了运动员拼搏进取精神的鼓舞,从中激发了自身的热情。北京残奥会、南京青奥会也达到了同样的教育效果。

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现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办,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关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使冬季运动项目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5.2 讲好奥运故事,构筑青少年公民的梦想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梦想,一周岁时“抓周”,将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和书籍等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来预测前程;上学后,老师开展各种活动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想;学生会用文字表达思想时,老师以“我长大后……”“20年后的我”等作文题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同样,通过讲奥运故事来构筑学生的梦想。奥运故事包罗万象,有夺得奖牌的喜悦、艰辛,也有不言放弃的最后一名,如马拉松选手皮埃特里的顽强坚持、“伟大的最后一名”阿赫瓦里的永不放弃。亚洲第一飞人刘翔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未获得奖牌,但也是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2016年里约奥运会,林丹虽未卫冕,但仍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冠军;“父子同台受奖”“祖孙三代参战”“同胞姐妹双双凯旋”“姑嫂冠军”等奥运故事,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理念。“在痛苦中诞生的独臂神枪手”“永不服输的无臂蛙王”,以及“铁榔头”“六朝元老”的感人故事,均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构筑自身的梦想。

5.3 学习奥运榜样,提升青少年公民素质在历时1169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和119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体育竞技者和优秀集体的感人事迹,他们的名字和精神将永载奥运史册,如博尔特、菲尔普斯、伊辛巴耶娃,中国体育明星刘翔、姚明、李娜、林丹。中国女排在2016后里约奥运会上,力排万难、重振雄风。中国乒乓球队半个世纪长盛不衰,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要积极开展与奥运冠军面对面、奥运冠军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感受他们的风采。为青少年公民教育树立优秀选手的榜样作用,让广大青少年从他们的励志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5.4 参与奥运志愿服务,促进青少年公民成长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一种公民精神,志愿服务作为青少年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崭新方式,日益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提出了“让志愿精神提升公民精神”、“让志愿服务成为现代公民意识成长的加速器”等呼吁。现代志愿服务体现出公民内在的责任、认同、诚信、正义、关怀,形成了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及南京青奥会志愿服务都是促进青少年公民成长的良好途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吸引了170万人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青少年占据较大比例。广大青少年在奥运志愿服务过程中,既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记者和观众交流,了解各国的社会文化,更有机会与各地的志愿者互相交流。在付出的同时,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 结 语

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将奥林匹克的普世价值和公民教育的价值观有机结合,使青少年在学习和感悟中提升自己的品格,追求人生的目标。

[1] 沈丽超,李绍军 .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与路径探索 [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2):8-10.

[2] 何振梁 . 奥林匹克与青少年公民教育 [J]. 教育科学,2006(7):6-8.

[3] 任海 . 奥林匹克运动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 卢元镇 .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及其与奥林匹克教育的一致性[EB/OL].http://tyb.njmu.edu.cn/02/5e/c181a606/ page.htm,2011-07-01.

[5] 哈耶克 . 法律、立法与自由 [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6] 李化树,康海宁. 德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教育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6):7-9.

[7] 谢春风 .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一次新探索——记“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J]. 教育科学研究,2007(1):62-64.

[8] 方千华,翁兴和,汪焱 . 现代奥林匹克与高校教育的互动发展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参与奥运的调查与启示 [J].体育科学,2010,30(2):55-63.

[9] 李力研 . 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种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哲学文化学视角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14-18.

[10] 东芬 . 论北京奥运会的公民教育价值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 (2):11-14.

Research on the Conjunction of Youth Olympic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YANG Xiao-m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From the current importance, the urgency of Youth Civic Education,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youth civic education goal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f i t Olympic education and civic education from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and core value idea, from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analysis of Olympic education on Youth Civic Education rol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f i t ways of the Olympic education and civic education to develop, promoting youth citizen consciousness and public spirit, improve the young citizens’qualit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of citizen education.

adolescent; Olympic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G80-051

A

1004 - 7662(2017)03- 0010- 05

2017-01-03

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B12028);上海市教委学校体育研究项目。

杨小明,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奥林匹克文化。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公民意识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头脑奥林匹克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