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2017-11-27 01:42王宗平姜国乐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郑 淞,王宗平,姜国乐

(1.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2.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4;3.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郑 淞1,3,王宗平2,姜国乐1

(1.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2.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4;3.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面临的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学校体育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实施策略,为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 :1)学校体育应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合格人才,倡导“动商”,开发培育学生健康素养;以考试为导向促进学生参与健康教育,发挥行政优势建立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建设。2)从完善体育技能和健康理论的课程教学体系,严格体测工作和改进评价方式,加强体育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健康素养培训,完善健康教育设施和风险管控机制等方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

健康中国;健康第一;健康教育;动商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卫生计生、体育、环境等方面着手,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工作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纲要》充分肯定了体育运动对健康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全民健身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健康生活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纲要》对学校健康教育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了青少年健康在全民健康中的基石作用,说明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为未来15年的学校体育工作迎来了重要的改革发展机遇期。但是,作为纳入全民健身总计划的学校体育,仍然是当前整个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学校体育要主动适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达到《纲要》所规划的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文献检索平台,以“健康中国”“健康教育”“动商”等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有效文献95篇;从国家教育部官网查阅多份相关文件资料,并通过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查阅学校体育、教学论等书籍,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更准确地了解健康中国建设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分别对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潘志军教授以及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的3位专家进行走访,对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面临的改革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

2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

2.1 健康中国建设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事关国民健康,青少年健康是今天全民健康的“基数”,也是明天全民健康的“基础”,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做起[1]。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在青少年,从内容还是必然要求讲,都必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纲要》在对学校体育的规划中要求: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开展体质测试和运动风险评估,加强全民健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h;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 上[2]。这些规 划措 施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学校体育问题倒逼,催生改革发展机遇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大学,学校体育都处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教育事业边缘,体育的育人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青少年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认识存在严重缺陷。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坦言:“中国的学生在全世界把体育作为必修课是时间比较长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要上14年的体育必修课。大部分的学生,上了14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掌握,这是中国教育的‘奇迹’”,没有一项运动技能,甚至连跑步都不会的学生比比皆是”[3]。

2016年4月21 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 素质的明显 短板[4]。无 强 度、无 难度、无 对 抗,不出汗、不喘气、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放羊”体育课较为严重,阳光体育怕见“阳光”、教学过于重运动技能轻体育与健康常识、课外锻炼有待加强、考试评价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突出。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学校体育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不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和人民健康的需求。规划的蓝图画好,改革势在必行。

3 学校体育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始终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前提,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开展健康教育,目的是提高健康素养,对于体育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包括全民健身、身体保健等多种形式、类型、内容的健康教育,无不体现“健康第一”的需求。“健康第一”已上升到全民健康层面,在学校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并被普遍认同的指导思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健康第一”的重要体现。体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青少年阶段一旦错失便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教育,是塑造人和完善人格的教育[5]。体育运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从当代健康内涵出发,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不能仅限于身体健康,应从现代多维度的健康视角,利用体育的手段从身体、道德、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等健康内涵出发全面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社会合格人才[6]。作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龙头的学校体育应始终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体育的育人功能放在第一位,改革创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教学体系,统筹推进学校体育在增进学校体质健康水平、强健体魄、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3.2 倡导“动商”开发培育学生健康素养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过早地挖掘学生的智商,过度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却排斥学生动商的开发。学生文化学习负担过重,青少年各种社会活动也在增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长期的“唯分论”导致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的缺失较为严重。健康素养缺失与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所谓的文化课程而忽视德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很大关系。因为学生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或被限制去参加与健康有关的课程和活动,体育课被占用、挪用的现象严重。长此以往,青少年原本的愿望变成最后的抗拒,使得青少年学生既没有健康素养,又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培育青少年健康素养首先就是要改变青少年对健康教育的抗拒,开发动商,激发青少年学生原本的动力潜能。

“动商”是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在长期从事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以及关注人类体质健康发展,特别是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过程中发现的。动商与身俱来,早于情商、智商产生,又后于情商、智商伴随人走完一生。动商能够促进情商、智商的发展,同时动商自身也是可以挖掘发展的。动商是人的素质的首要支柱,与情商、智商构成人类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最基本素质[7]。动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上来理解,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广义的动商是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身体运动、生命活动、生产劳动等特质和能力,由先天遗传、后天调控共同决定[8]。动商受后天调控,而幼儿、青少年阶段则是动商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就是开发青少年“动商”的重要体现。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手段等内容,动商的开发就是挖掘人“动”的意识、提高“动”的能力、掌握“动”的技能等,开发动商与健康素养的培育相辅相成。挖掘和发展动商对促进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运动参与意识和技能水平、强健体魄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3 以考试为导向促进学生参与健康教育当前教育和人才选拔体制,侧重于所谓的文化科目考试考核,并且习惯于以分数论“英雄”,忽视了体育、美育等科目的作用。而且,长期以来在分数重压之下使得考试是一切学习与参与的导向,无论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形成了一种以考为主的意识和不考直接舍弃的态度。就学校体育而言,如果没有考试来引导,想要以当前宣传和体测评价的方式来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达到“健康中国”建设所规划的目标非常困难。《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9],近40年来的中考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为遏制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发挥了作用。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体育与语文、数学、外语一同列入“必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有效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决心和信心[10]。但是,没有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只凭中考“体育必考”的影响力,能量有限。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是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健康教育也应从提高青少年体质入手,就当前形势而言,必须引入考试机制,提高体育在考试中的地位。而在中考明确体育为必考计分科目的形势下,作为中考体育必考的延续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急迫需要,高考更应发挥其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把体育列为“选考”科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3.4 发挥行政优势建立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推进包括健康中国建设和学校体育有序开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因学校体育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导致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缺失、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等问题。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还需要教育、体育、卫生、财政等行政职能部门联合学校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设计并推动工作开展,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真正从民族未来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加强职能监督,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推手,加强健康教育,更要严格执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和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能够对转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的教育观,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11]。落实“一票否决”制,更能推动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生成,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学校体育推进健康教育开展的具体措施

4.1 完善体育技能和健康理论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健康课程体系是开展好健康教育的核心,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课外实践,都离不开健康课程。当前,学校健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课程建设、教学投入较为薄弱,有关健康教育的学科之间缺乏联动,没有整合为一体。从课程来讲,健康教育的知识主要附属于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教材之中,内容偏少且满足不了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心理健康等教材相对独立,中小学更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学上,体育课主要以技能教学为主,缺乏健康理论知识的教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因此,应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相结合,重视健康知识理论课教学。而当务之急,就是整合分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

4.2 严格体测工作和改进评价方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是国家掌握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0年下降的事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测工作没有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而体测中暴露出来的替考、数据造假、处罚措施不执行等现象层出不穷。严格体测工作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应加强“飞检”的力度和数据真实性的督查和抽检工作,严格落实对学生和学校体测不达标的处罚力度,最大限度提升体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当前的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也有待改革,单一技能考核不足以评价一个学生真正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研究和改进健康教育评价方式很有必要,无论是平时考核还是学业水平考试,应重视健康素养的综合评价,除技能考核外,还应重视心理健康、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等的考核。

4.3 加强体育教师和校长的健康素养培训校长是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的直接责任人,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操盘手”,二者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工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体育工作开展得好,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相对就好,健康素养也就高。因此,加强校长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观、体育观的培养,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师只会技能教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是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和掌握健康知识。同时,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加大体育教师轮训力度,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晋级晋升等方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体育专业的高校还应重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水平教学,使培养的人才成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师资保障。

4.4 完善健康教育设施和风险管控机制当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大中小学的体育设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造了条件。但是,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仅仅依靠体育设施显然不够全面,应从多维度的健康观出发配备健康教育需要和素养提升的教育设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促健康。同时,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近年来,校园体育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也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增加许多压力,导致许多促进健康的技能无法正常教学,影响健康素养的形成。为此,必须尽快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建立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和第三方调解办法,为学校健康教育保驾护航,不然健康教育仍然无法全面而深入地落地实施。

5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健康基础。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健康状况也直接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只有夯实了青少年这个基础,才会打下全民健康的坚实基础。健康中国建设的主体是青少年,全民健身的主体也是青少年,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应把健康教育贯穿学校体育始终,注重青少年“动商”开发,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一核心,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主动寻求自我革新,抓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这一关键要素,更好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1]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 (2015)[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新 华 社 .“ 健 康 中国 2030” 规 划 纲 要 [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 c_1119786029.htm,2016-10-25.

[3] 上了 14 年体育课,为何学不会一门运动技能 [EB/OL]. http://xh.xhby.net/mp2/html/2016-07/21/ content_1443082.htm,2016-07-21.

[4] 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EB/OL].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 htm,2016-05-06.

[5] 李鸿江 . 建设健康中国,学校体育不是“旁观者”[N]. 中国教育报 ,2016-09-30(8).

[6] 郑先常 .“健康第一” 的内涵流变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 [J]. 教育与管理 ,2016(30):98-100.

[7] 张新萍 , 王宗平. 建构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的全人发展理论体系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26-31.

[8] 王宗平 , 张怡 . 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 [J]. 体育学刊 ,2014,24(4):13-16.

[9] 中国政府网 .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EB/OL].http://www. gov.cn/fwxx/content_2267007.htm,2017-01-10.

[10] 王宗平 , 郑淞 . 体育中考的推进与转型 [J].中国学校体育(基础教育),2016(12):6-8.

[11] 季浏 . 构建健康中国,学校体育进入现代化建设快车道[N]. 解放日报,2016-05-26(8).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E. in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a Healthy China

ZHENG Song1,3,WANG Zong-ping2,JIANG Guo-le1
(1.Department of P.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Jiangsu China; 2.Motor Quotient Research Cen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Jiangsu China;3.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13, Guizhou Chin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form situation of P.E. in school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a healthy China,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imed at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E. in schools’ adapt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P.E. in schools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a health China. Research results:1)The reform of P.E. in school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namely the training of qualif i ed talent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health f i rst”, the advocacy of developing “motor quotie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promo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odels of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by giving play to administrative advantages,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a healthy China. 2)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should be promoted by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of P.E. skills and health theories, carrying out strict physical f i tness tests and improving the way of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P.E.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in health literacy, completing facilities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risk management.

healthy China; health f i rst; health education; motor quotient

G80-051

A

1004 - 7662(2017 )03- 0006- 05

2017-01-20

郑淞,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动商。通信作者:王宗平。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