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综述

2017-11-27 20:57孙艳霞刘向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偏误母语汉语

孙艳霞+刘向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汉语比较句的习得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考察,从偏误分析、习得顺序、习得特点和影响比较句习得的因素等多方面综合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有所帮助。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比较句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汉语的比较句使用程度副词或一定的结构方式来表达,与印欧语言以词尾变化为手段表达比较有着根本的区别,是汉语特殊句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较句习得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对相关的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进行综合概述。

一个完整的比较句应该包括四个参项:比较主体(主体)、比较基准(基准)、比较标记(标记)、比较结果(结果)。

相关的实证性研究选取的语料多来自于留学生的口头表达内容、作业、作文、试卷及问卷调查,也有少数来自研究外国人汉语习得病句的相关论著。

1 从偏误角度的比较句习得研究

科德(Corder)把偏误分析分为五个步骤:①搜集供分析的语料;②鉴别偏误;③对偏误进行分类;④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⑤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1)关于偏誤确定的标准。大多数研究者同意科德(Corder)的偏误确定标准,即偏误是指由于对目的语掌握得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刘红娟(2006)指出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确定,有些句子可能完全符合句法规则,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则不符合语用,如“A:你们俩谁高? B:他不比我高。”这样的句子也视为偏误。赵金铭(2006)指出凡是类型正确只是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不搭配者,不视为偏误。也有很多研究中没有给出偏误的标准,如胡亮节(2006)。

(2)在研究方法上,既有横向研究,也有纵向研究。陈珺、周小兵(2005),王建勤(2000),陈珺(2005)都注重比较句的习得顺序研究,属于纵向研究。沈怡(2006)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比较句习得进行了横向研究。

(3)在研究对象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研究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国籍,如赵金铭(2006)、沈怡(2006)。有的研究考虑不同国籍的研究对象,如肖小平(2004)研究越南学生的比较句习得,胡亮节(2006)研究泰国学生的比较句习得。

(4)在偏误分析的分类上,有的研究者按照比较句的比较标记进行分类,如胡亮节(2006)研究的偏误分析包括“比”字句、“一样”句、“有/没有”句、“不如”句、“像”字句、“越来越”句。肖小平(2004)的研究则根据比较句的参项,分为比较标记偏误、比较项偏误、结论项偏误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照鲁健骥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偏误形式,共总结出三大类十种偏误形式。赵金铭(2006)则根据比较句的比较参项在句中的位置,把差比句的偏误分为四大类十六种。

(5)在偏误分析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仍然承袭传统的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即只对语料的偏误进行分析,而不对正确的语料进行分析。如赵金铭(2006)、王茂林(2005)只统计了语料库中偏误的例句。而有些研究者在研究偏误的同时,也注意研究使用的正确性。胡亮节(2006)一文对多种比较句的使用进行了偏误率的研究,这实际上是对比较句正确使用的一个统计,从而区分了个比较句的难易程度。

1.1对于比较句偏误的类型和产生原因,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

1.1.1遗漏及原因

肖小平(2004)指出比较标记的遗漏占比较标记偏误的21.8%,其原因和母语的负迁移有关,具有顽固性,形成“化石化”。

1.1.2误加及原因

肖小平(2004)指出误加程度副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类推,误用比较标记出现了“化石化”现象。

王茂林(2005)也指出误加偏误是一种“过度泛化”现象,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结果。

1.1.3错序及原因

胡亮节(2006)调查了“比”字句等6种比较句,并分别找出偏误点和偏误类型。例如,“比”字句的偏误点有比较值、程度副词、比较词、否定词和比较项,而比较值的偏误类型有位置错误、补语错误和残缺。研究表明在6种句式中,“位置错误”的偏误率很高,导致这种错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母语的负迁移。这里的“位置错误”即鲁健骥提出的错序。

刘红娟(2006)也指出和语序相关的偏误,一般和母语的负迁移相关。但同时也指出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大。

在很多研究中,虽然指出了主要的偏误类型,却没有具体分析其产生原因。一般来说,关于语序偏误产生的原因,研究者普遍认为是母语负迁移。但其他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很少研究。

特别指出赵金铭(2006)的研究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差比句进行偏误分析,这有别于传统的偏误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差比句的典型形式是:主体+标记+基准+结果。他研究的结果是126句偏误中86.5%的格式都是是这种典型形式。该研究表明学习者掌握差比句的类型并不难。

2关于影响习得的因素

沈怡(2006)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归因研究,总结了影响的因素有普遍语法“参数重设”理论假说、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变异、语言结构的标记性、认知的难易程度、语言教学的影响和交际策略假说。

刘红娟(2006)认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交际策略、教师和教材会导致比较句偏误的产生。

胡亮节(2006)指出语言迁移、语言教学基础工作、教材和教学都会对比较句习得造成影响。

肖小平(2004)认为影响比较句习得的因素有目的语的影响、母语的迁移、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综合以上研究,影响比较句习得的因素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影响、交际策略、学习策略、教师和教材。但每一种因素对比较句不同方面的习得产生影响也不同。目的语的近义句式会造成比较标记的误用,比较句的复杂性加大了习得难度。教材的编写顺序应该符合比较句的习得顺序。学生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类推。学生也会大量采用回避策略,采取一种“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少就多、避新就旧”的消极措施。endprint

3对教学的启示

刘峰(2004)指出“比”字句的教学应分等級,“分解”式和“综合”式教学相结合,重视句式语义、语用的讲解,加强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

周健(2003)指出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偏误。减少偏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留学生学习汉语,关键是要多在实际中使用;只学习语法知识而不进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我们教过一种句型之后,就要鼓励他们多说多用,帮助他们建立汉语语感。通过大量地接触真实言语,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进而使学生自觉进行言语实践,反复练习,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一旦建立了语感,他们出现的偏误自然就会减少,利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也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胡亮节(2006)还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比较句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分析。如学生最大的两个比较句习得偏误:“错序”和“程度副词误用”,在教学前,教师如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就能预测到这类偏误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各种手段避免学生偏误的产生。

作者简介:孙艳霞(1980—),女,汉族,黑龙江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讲师;刘向晖(1991—),女,汉族,山东人,文学硕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 陈珺.成年韩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考察[D].广东:中山大学,2005.

[2] 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

[3] 胡亮节.泰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4] 刘峰.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D].广东:暨南大学,2004.

[5] 刘红娟.留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式的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6]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7] 莫嘉琳.外国留学生汉语否定差比句的习得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8] 本会.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4.

[10] 赵金铭.从类型学视野看汉语差比句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2006(04).

[11] 周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2003(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母语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母语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