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ESP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与人才培养

2017-11-27 01:27王晓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

王晓裴

摘 要 ESP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或为未来工作需求服务的语言教学。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推动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进程。在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为特征的现代英语教学技術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推广超媒体辅助翻译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和“1+1”复合型本地化人才培养模式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ESP翻译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ESP(Eng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或为未来工作需求服务的语言教学。相对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而言,它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更关注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较EGP教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ESP教学初现于20世纪60年代,关于ESP教学相关理论的研究在西方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域分析、修辞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此理论指导下的ESP翻译教学研究在我国近40年(1978-2017)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以引进ESP概念为先导,研究以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中心;90年代,ESP各次语域的研究全面展开;21世纪前十年开始对ESP翻译理论作系统研究;从2010年开始,ESP翻译和翻译研究越来越依赖网络和信息技术,有了技术转向。虽然,技术转向中的ESP翻译教学模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探索依然比较呆板,且可行性和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另外,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和学生对ESP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学习的效果更为关注。学生们已经熟悉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各种翻译技术,面对课内外不断扩展的学习平台和渠道,他们急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个性化学习和交互性训练,这时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的新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更有了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提供的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的机遇面前,针对社会需求和ESP翻译的特点,对ESP翻译教学模式的探讨,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为整个ESP语域的翻译教学提供一个更为实际,可行性更高的教学模式设计,缩小目前情景(Present Situation)和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的差距,为编写教材、安排教程和课程设计打下基础,更是可以在现实中根据ESP各个次语域的专业要求和行业需求,培养出能在各部门中从事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填补国家和地区对各领域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1 ESP翻译教学的现状

我国自 1978 年引进 ESP 概念并加以研究以来,历经了以科技英语 ( 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为中心、ESP 各次语域研究的全面展开、ESP 翻译理论的系统研究以及 ESP翻译和翻译研究的技术转向等四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义上,ESP指在特定场合、特定领域或被特定身份的人群所使用的英语,包括律师、法官、医护人员、金融从业者、旅游业执业者所使用的英语等。狭义上,ESP更多地被局限在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领域,这是由商务英语的市场需求地位以及科技英语特殊的困难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高校在开设ESP课程时,开设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的课程居多,这也同时会给学生带来狭义的误导。

蔡基刚、廖雷朝认为ESP具有复合型、专业性、时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优势特征,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直面职场中的现实情况,因此学生对ESP的学习需求量相当大,期望的学习所得也非常之高,这加速了高校对于ESP教学新模式研究的步伐。与国外主要从语言学视角讨论 ESP 不同,在我国 ESP 研究论文中讨论翻译的文章占相当比重 ( 如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占商务英语研究论文总篇数的 1 /3) 以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ESP翻译教学有很强的学科针对性,涉及到英语基础知识、翻译知识和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一门极具综合价值的学科。除了传统授课式的ESP翻译教学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学技术的改进,是否有新的ESP翻译教学模式已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2信息化时代对ESP翻译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所以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和超媒体技术给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ESP翻译教学提供了机遇,可以针对当前大学ESP翻译教学中较为陈旧的单一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地点和材料的限制,更好地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ESP在语言、结构、文体、风格和文化意识等方面不同于EGP的显著特色和时代对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对ESP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黄友义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说:“翻译行业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已经大大扩展,包括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翻译技术、翻译咨询、翻译培训和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因此我们的应用翻译研究也应该紧贴行业发展,相应地拓展领域,例如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多语术语与语料库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在如今的学术界中,在翻译理论和应用不断扩展和创新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纷纷致力于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开创、发展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仅可以被有效地应用于ESP的翻译中,提高翻译速度,还能被尝试于应用ESP的教学中,特别在积累ESP词汇和提高ESP阅读技巧方面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endprint

3 ESP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超媒体辅助翻译教学

目前高校在ESP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材单一化、课程设置缺失和课程建设复杂化的问题,以及针对高校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很少有人會以翻译为职业的实际情况,ESP翻译课程改革进展缓慢。但是当今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技术转向为以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形成的超媒体辅助翻译教学模式灌注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中在教材编写方面,传统的单一纸质版教材无法克服选材内容延时化和呆板化的顽疾,而超媒体技术就能实现以学生学习的需求为指导,以真实性的任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材编写。同时,微课、慕课的推广和泛雅平台的搭建以及“蓝墨云班课”、“学习通”和“Trados”等软件的使用会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课程设置贫乏的问题,并能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另外,在网络翻译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真实化任务为学习内容,以协作互动为训练方式,打破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原有的界限以及单一性的考核方式,形成以过程为取向和以实践为依托的课程建设。

4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1+1”模式

一直以来,ESP翻译课程建设由于不如工科类课程那样,能够具体地与企业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难以实现,而涉及的知识面与能力又更加复杂,同时,普通高校学生较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缺乏社会实践平台和机会,以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训练,导致学习内容与企业业务实际操作脱节。因此,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难度较大。

但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飞速发展,一方面,国家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复合化和应用化趋势;另一方面,网络和信息技术也清晰地勾勒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专业+英语”的“1+1”模式,两条腿走路,既可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加快国家和地区建设步伐,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大就业机会。

一般来说,ESP翻译课程是以EGP教学为基础,必须在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之后进行。因此,课程可安排在二年级,开设笔译或口译课程,每周4学时,每学期共56学时,对于三年级各专业的双语课程也可起到衔接作用。当然,各校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师资状况合理得安排开设翻译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比如,在笔者所在的大学,大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即入学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A班和B班进行教学。而对A班的学生实行“2+2”教学模式,即前2个学期完成EGP教学,包括通过四六级考试,二年级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实用翻译、口译等ESP课程。

5结语

虽然ESP翻译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但是依然存在着人云亦云、思维定式和可操作性不高的通病。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勇于抓住目前信息化时代提供的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的机遇,针对社会需求和ESP翻译的特点,对ESP翻译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为整个ESP语域的翻译教学提供一个更为实际,可行性更高的教学模式设计,缩小目前情景(Present Situation)和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的差距,为编写教材、安排教程和课程设计打下基础,更是可以在现实中根据ESP各个次语域的专业要求和行业需求,培养出能在各部门中从事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填补国家和地区对各领域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化教育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Tom.H.&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 方梦之. ESP 翻译研究近40年(1978-2016)[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 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06).

[4] 黄友义.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上海翻译,2011(03):1.

[5] 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 姚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J].教学研究,201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