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教育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7-11-28 00:25李常青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芦蒿教育教学

李常青

摘 要:当前地理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再是单纯的地名记忆、景观描述的传统教学模式了。地理教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着眼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觉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牢固地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创新教育;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理课在人口素质教育、国情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再是单纯的地名记忆、景观描述的传统教学模式了。当下地理教学必须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着眼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觉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牢固地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的必然趋向,近年来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就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提出以下浅显的认识供同行研究、探讨。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怀疑态度

要搞创新教育就要努力打破多年形成的“师道尊严”“口传身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前人经验的怀疑态度。这种怀疑不是无端的不相信,而是大胆的探索,包含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例如,教《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一课时,在我的引导下,许多学生对于工业地域分类中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学生们认为工业地域大多是在生产规模大、工序复杂的重工业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生产规模小、工序简单的轻工业很难形成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我将这个问题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回答。在接下来的那节课上,很多同学展示了由轻工业所组成的工业地域的实例:湖南长沙和河南郑州大范围推广豆制品加工业、广东中山市的音响产业的集聚、佛山瓷砖和卫生用陶瓷的生产、意大利的工业小区……通过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思维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二、从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的探索意识

传统教育一直把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精确性作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也因此突出了记忆、模仿、操作的特征。然而从创新的角度看,知识不仅是人们对事实、经验、规则的规律性的系统描述,同时也包含着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简言之,知识就是运用的方法、探索的过程、取得的规律性认识的统一体。这其中便蕴含着创新学习的精神和探索意识,这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因为知识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没有创新和探索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所谓创新的学习精神是指不以别人意志为转移的对摄取知识的创新态度和行为。所谓探索意识是指对知识、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愿望和倾向。这二者都是创新素养形成的基础。例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通过教师的讲解,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类型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理解引起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然后向学生提出:“怎样合理用水?怎样节约用水?”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索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将学生们的不同答案归为开源和节流两大类。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知识。

三、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所谓个性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区别于其他人的个别性和差别性特点。因为一个具有积极个性的人更适合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更适合迎接社会挑战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说个性是产生创新的土壤,是发展的源泉。故我们要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有不少学生都喜欢动手操作,平时总想搞个剪纸、泥塑、小制作什么的,教师就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指导、并在教学中应用。在讲授《山地的形成》一节时,笔者提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准备好橡皮泥。在上课时每个学生都要用橡皮泥制作背斜、向斜和断层这几种地质构造模型。并当堂进行评比,看哪个同学制作的精致、准确。并用这些模型演示;“背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向斜成谷”。通过这个活动,既突破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营造学生的合作氛围、提倡学生的合作态度

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大力提倡学生积极的合作态度。所谓积极的合作态度指的是与他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平性趋势。因为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人们解决的问题仅依靠单纯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种学科的专业人才通力合作去创造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由此看来,学会合作是创造性运用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教师在搞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对学生合作态度的培养,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合作氛围。例如讲授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一课之前,笔者都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收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资料,并根据资料综合分析工程的优缺点、水质状况、工程量大小等。在上課时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分别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教师讲评,适时表扬那些合作好的小组。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进而使学生中的那种合作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五、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如能密切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进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学生所熟悉的南京栖霞区八卦洲芦蒿的销售市场为例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我先出示资料“八卦洲芦蒿不仅南京人爱吃还销到国内外60个城市”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4吨芦蒿从八卦洲运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和燕路小市农贸市场销售采用什么运输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用公路运输,因为灵活方便。2.3吨芦蒿运到山西太原销售应采用什么运输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3.5吨芦蒿运到日本东京市场销售采用什么运输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航空运输,因为距离较远,芦蒿的保鲜期较短。在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及有关地图,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出口到日本东京的芦蒿除航空运输外,能不能选择其他运输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选择公路、冷藏船海运联运;有的选择先经铁路运输到上海港。再经冷藏船海运到日本;有的选择用冷藏船在八卦洲装船直接运到日本……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这种思绪飞扬、思路畅通的情境中,有的同学突发奇想,提出改进芦蒿的包装技术,使其保鲜期延长用普通轮船运输更能降低运费。我在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的各种想法后,引导其分析这几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在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熟记这几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南京芦蒿生产销售情况,用哪种方式运输廉价方便?你对当地芦蒿的销售、运输有什么建议?通过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及时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对创新教育的肤浅认识及几点做法。除此之外,启迪智慧的导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谚语,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兴趣的民歌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也同样可以运用在地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光军.如何运用创新手段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新课程·下旬,2014(6).

2.吴杰.创新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学周刊c版,20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芦蒿教育教学
每个南京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丛芦蒿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