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儿童渐入诗画融合的佳境

2017-11-28 23:33唐彦静
文理导航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诗画诗意意境

唐彦静

【摘 要】让儿童走进诗画同境,让儿童学会欣赏诗画同境的美,体会诗画同境的美,表达诗画同境之美。通过在课堂上的朗读理解诗的含义,并努力抓住诗画结合的表意,在通过诗配画与画配诗的练习把握诗画融合的深意。

【关键词】诗画融合;诗画同境

在如今,诗与画的融合不仅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它还可以走进我们儿童的课堂。如何让孩子们感受诗的情、表达画的意,成为了诗画融合实际教学的重点。诗与画的融合不仅让文学与艺术学科之间产生优雅的碰撞,更能彰显儿童质朴纯粹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美术的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知情达意,可做以下尝试。

一、让儿童走进诗画同境

诗画融合,相映生辉。文学艺术与美术艺术的美学本质一样,只是表现手法、物质媒介不同而已。要让儿童将诗与画的意境融合统一,必须要先有体会。中国诗歌的意境说,是一种强调以有形表现无形、有限表现无限、实境表现虚境,做到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现实中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丰富的形象相统一,再现真实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的境界。诗画同境的境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创作难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递进展开。

1.欣赏诗画同境的美

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为例,先让学生诵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诵读了《望庐山瀑布》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从诵读中体会到诗中描写的境界。紧接着,屏幕上出线几幅中国画,让学生欣赏,然后说一说画中描写的意境,选出同境的画。(提示:根据诗意、场景、意境等分析。)

2.体会诗画同境的美

诗配画的意境赏析与选择也可以反转,可以用一幅画进行赏析,再出现几首诗,让学生先赏画说出画中之意境,再选诗,选一首诗意最为合适的为画配上。意境的存在,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是内在的,只能在儿童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涌现和确定的。换而言之,意境是三维的,它必须具有艺术思维的观点、想象和创造。

学生赏析佳作不仅可以是古代名家的作品,也可以介绍现代赵春秋先生的冰雪山水画。如:《白山暮雪寒》、《雪月山居》等佳作,在他的冰雪画里无一不渗透着浓浓的诗意,而他本人同时也是一位錦心绣腹、文字功力深厚的诗人,他的许多画作都伴随着脍炙人口的精彩诗句,诗和画,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使儿童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之美、感受与体验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旷达豪迈的浪漫情怀、磊落高洁的人格魅力与高远幽深的精神境界。

3.表达诗画同境之美

除了会欣赏名人的诗画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同龄人的诗配画作品。感受同龄人画作的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等。诗的境界深远,而画的意境更是有近景、中景、远景的相互辉映,透着浓浓的画外之境,从而学会去表述对诗画的理解,去大胆创作诗配画的作品。

这样在记忆、想象、观察、重构的过程中,由于理解了诗句内涵,把握了诗句和绘画的意象、意境,学会对所掌握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顺利地实现了由美术课的技法训练到审美教育的质的飞跃。

二、让儿童表现诗画融合

把握情于景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来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从而得到美的感染。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诗中所表述的表意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美术活动的乐趣,并使学生真正理解与体验诗与画的融合。在小学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来实施:

1.抓住诗画结合的表意

教学中可以用朗读技巧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析诗句反复诵读来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美术《新课标》中提到美术应当从单纯的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而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的情景,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先有感情地诵读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景,了解当时作者的情感。一边讲解一边找出其中描绘的具体内容: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再找出隐含的景物,红日、诗人,动静结合在纸上绘制简单的画面。这种诗配画表意的绘画,可以放在低年级儿童刚开始接触诗配画的课堂上,作为初次小练习。

2.把握诗画融合的深意

能够把握住诗的字面表意来组织画面,是诗画融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师生可以共同讨论进一步完善画面。如表现长江的磅礴,江水是该如何去体现?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该如何去表现?问题一旦抛出,学生会热情高涨,给你非常多的意见,此时,一边去示范一边讲解绘画时的注意点,很快学生就会乐在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与和创造力。

或以《江上渔者》诗配画为例,带领学生一同互动创作一幅诗配画。先来品诗,读出诗中的意境,除了有字面上的理解,更要感受文字以外的含义。随之为其配上相应的画面,选择诗中的关键词转化为画面,将诗的深意作为绘画的整体基调与背景,然后进行组合。

再以《山行》为例,让学生品诗后叙述诗意: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远山上的石头、白云生处的人家、枫林下的马车都是栩栩如生的画面。最后创作时学生可以根据诗意自行添加有趣的物体形象,比如:小动物、人物、风景……这样就形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儿童水墨诗配画。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儿童的视野里便有了诗情画意。陶冶了审美情操,培养了审美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诗画融合是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教学领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研究和探讨。让诗意在儿童心间温柔地流淌,让画意在儿童的笔下闪烁着灵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画诗意意境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诗画话 丁聪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