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博览群书的几点尝试

2017-11-29 17:07林静宜
新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外书籍

林静宜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既是职业的需要,又是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条途径。但是,如何把教师自身的阅读经验,尤其是课外阅读的经验教给学生?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课标还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近年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机构对教材的体系做了改革,除中小学教材翻新版本外,还编排发行了数量适中、质量较高的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尽管如此,在许多时候,课外阅读仍然被一些教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许多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既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方法。为了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本,诱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往往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提供多元信息,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如,学习《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非常浓厚,有许多同学也说出一些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等。此时可以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供学生自行借阅。并在后续组织的展示会上,让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形式汇报阅读的收获,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可有意识地强调这是我国古籍《山海经》中的一个故事。《山海经》中汇集了许多我国古代地理和神话故事,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引导学生课外去借读这些故事书,以培养他们对中国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跳出课内,拓展阅读广度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放胆让学生尝试着去啃原作,读“整本书”。做法可以先易后难,定期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推荐不同深度的课外读物。如,可先向学生推荐中外童话故事书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选集》等,推荐适合儿童的反映儿童生活的书籍《与鸟儿一起飞翔》《今年你七岁》等;再向学生推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原作《西游记》《水浒传》等,以及国外经典文学著作《昆虫记》《水陆两栖人》等。每年寒暑两假,可利用学生功课少、空暇多的机会,各给学生提供一份课外阅读书目。书目的选书标准可放宽些,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书刊,都在推荐之列。上述列出的一些大部头经典书籍,都是两假推荐书目的首选。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习惯,也可以指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待下一学期开学后,可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读书笔记,并评出“假期读书小明星”进行鼓励,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创设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1. 形成班级阅读氛围。

现在的班级大都建立了图书橱,鼓励学生自愿捐献图书,以便于课间时间供同学们自由翻阅。同时还可以建议每个学生书包中至少放一本课外书。每天上课前,都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看书,早到早看,晚到晚看,形成一到校便看书的好习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还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习惯:自己的书看完了,与同学交流看;自己的好书,推荐给同学看。还可以在班级布置一个小专栏,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

2. 促进亲子阅读的开展。

现今學生的父母大多非常忙碌,与子女在家庭接触的时间减少,但是无论怎样,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绝对是要空出来的。最好要养成每周有一个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或全家人一同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推广成功的亲子阅读经验,还要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惬意又童趣化的阅读环境。比如,家中要多放图书,不但要有一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还要有成年人阅读的书籍。将书放在一眼就能瞧见、一伸手就可拿到的地方。这样,学生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书籍,并能引发孩子浏览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深深感受到陈寿说的:“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3. 创设师生共读环境。

如果只是组织学生与学生一起读书,促进学生与家长一起读书,那还是会有一点缺失的。教师也应与学生一起读书,而且是一起读整本书,这是让学生喜爱阅读,亲近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笔者利用每周三下午一节阅读课时间与学生共读,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斑羚飞渡》等。每读一本书,就设计一些适合的阅读学习单。如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请学生画一张漂流图——他依次到过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做了些什么?读完整本书,及时开展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明星”活动。在与教师一起读整本书的活动中,学生会更容易掌握一些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也更喜欢读整本书。

4. 走进社会课堂。

目前,随着全社会阅读的气氛越来越浓,出现许多读书会、阅读沙龙、阅读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全民大阅读”活动。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把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学校推向社会,扩大学生视野,使课外阅读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牢固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了给学生创造融入全民大阅读的方便,教师可先与有关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进行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一开始,教师最好还要与学生一起参加这类活动,以便给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示范、引路。

总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采取各种办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外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论语》整本书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