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成就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17-11-30 03:21文_袁
河南电力 2017年9期
关键词:雷先生傅聪傅雷

文_袁 雪

家书里的成就
——读《傅雷家书》有感

文_袁 雪

家书,顾名思义是家人之间互相来往的书信,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沟通方式。在这个网络时代,书信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渠道更多了,微信、短信、视频,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见得比过去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傅雷家书》,创作于1945年~1966年,“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往来。“文革”时期,傅雷家遭查抄,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通封,书中大部分为傅雷写给傅聪的信,故名“傅雷家书”。

翻开《傅雷家书》,一行行深情的字迹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教诲,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挡在身前怕妨碍长大,跟在身后怕阻拦不了外界的伤害。世间的父母应该都是如此矛盾吧,在远近取舍中徘徊。而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几乎是完美的,他是慈父、是严师,更是益友,在家书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了强烈的父爱,还表达了对青年们的殷切期望。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傅雷先生这段简单而又细致入微话语,道尽了父母对儿子的思念和关切。当傅聪取得出色成绩时,傅雷表现出一个睿智的父亲该有的态度。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兴奋得不能自已,“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作为一名有远大抱负的艺术工作者,他没有一味地赞扬,“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他用正确的态度告诉儿子要继续前进,他说,“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当傅聪在感情方面受影响时,傅雷认真详细地分析了傅聪的性格,并讲述了他的爱情观以帮助傅聪确立原则。

傅雷与儿子常常如同益友、知己般地讨论艺术。傅雷先生在音乐上表现出的过人造诣也让人佩服,他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将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相联系,将其艺术发展详细地在信中告诉傅聪,当傅雷在音乐演奏方面有疑惑时,傅雷总会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傅聪身在异国,却从父亲的家书中获得了重要的精神养料,使他突破重重的阻力踏上成长之路。

傅雷还一直要求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术节操,启发儿子的爱国心、民族情。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傅聪说道:“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这些话不仅深情地表露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真切的提点与关心,更表达出了一个对祖国有着深深责任感的傅雷对青年的期待。我不禁在想,这是怎样一个有着博大胸襟和高尚品德的人啊!

透过这一封封家书,我仿佛看到那薄薄的信封中承载的满满的爱与殷切的期待。傅聪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正确的道路。

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作者单位:新乡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雷先生傅聪傅雷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小屁孩日记
沉痛哀悼周雷先生
网购二手车被坑怎么办
受气包小分队·卡尔大王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