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立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12-02 13:51占峻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笔者职业设计

占峻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随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改变传统式课堂教学,如何培养自我可持续发展及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中职技能性人才,是我们一个不断研究的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当接受的是一种职业培训,获得一种职业技能。笔者认为,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则是“练”出来的。但相对较弱的办学条件,投入不够的资金等诸多因素却让“练”的环节成为最大的空白,特别是在美术设计专业方面,更是“纸上谈兵”。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和利用身边资源,笔者的课堂也悄然间发生了三大转变——把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的项目操作,把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变为以学生训练技能为中心的服务实践,把以单纯的学校培训深化为以社会为主导的真实实战,笔者称之为“教学实践三步曲”。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融合课程,打造最美教室,开展情景教学项目实践,感知岗位角色

美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如展示、超市布置、产品、服装、书籍装帧等等,包罗万象。不同行业对美术设计的要求不一样,因而,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找到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真实工作情景实践体验中才能逐渐积累。

笔者根据课室的实际情况和海滨休闲旅城市的特点,挑选了展示与超市布置为项目课题,将课室设置成现实情景,创建时间、空间与真实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职业情景。如在展示设计课题中,我将多个课程内容设置成特色的“项目”:字体与窗户设计、吊牌设计制作、装饰装修现场设计与施工、泡沫字雕刻与后期制作、展示布置等这几个学习内容,将它整合成 《荣誉圣殿—最美丽课堂装饰设计工程项目》。于是,设计与施工、分工与合作、总结与推广、交流与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

首先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自荐或推选项目组长,再由组长在共同协商的原则下挑选副组长和组员。项目实施一开始就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个学习和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材料、工具、制作方法不同,碰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各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如:字体与窗户设計环节,以熟练使用裁纸刀、剪刀剪刻及时贴与字体在窗体上的布置技巧(大小、呼应等);吊牌设计制作阶段需要掌握设计与后期雕刻的关系,了解KT板质地,需要掌握雕刻的刀法等等;而在装饰装修现场,设计与施工需要精确地测量现场,计算材料,需要认真地裁切与安装,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泡沫字雕刻与后期制作则需要完成字体设计与雕刻,需要掌握棉纸、乳胶、油漆、外墙涂料如何制作金字、铜字、银字的效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主动融入到教学之中, 大家置身一个宽松的环境,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共同参与者与项目管理者,积极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同学们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方法,如模块管理分工到人、模板法、两钉一钻法等等,大大地加快了项目完成进度,提高了完成的质量。在项目完成后同学们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合影留念……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既体现了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又有机地融合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利用资源,拓展课堂,开展服务性教学实践,培养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者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为学生将来在任何情况下能持续地学习作准备,即如何创建社会学习环境,以利于他们在一生中推进其学习技能和态度,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习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去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

笔者充分利用校园大型活动需要,如:文艺演出、班容班貌比赛、校园文化宣传等环境资源,把设计活动渗透其中,开展服务性教学引导,每项活动由不同的项目小组承担,通过学生自己与相关部门或相关老师的沟通,自行组织资料自主完成相关设计。同时,还有积极配合学校参与周边社区的服务性活动,如:免费设计简历、名片等。这些项目的具体落实,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以“周围世界”为诱导,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学习的内驱力。

这种实践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有着很大区别,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改善了学习态度,树立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学生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支持得以联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种真实情景的外延使我的课堂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社会。

三、携手企业,开展实战教学实践,搭建融入社会平台

在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下,笔者深深体会到:有效的学习发生在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实践中,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行为的反馈、接受更多博学个体的指导,以及参与新知识的创造。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地联合了我市著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及几家软件公司,创办了艺术设计工作室,使学生真正零距离参与到社会用人单位的管理之中,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社会。

工作室成立让学生直面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创设一个全真情境,搭建一个学生展现自己个性才能的平台和舞台,既是对学生能否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考验,也是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然途径,更是对学校培养目标的一次检测。真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学校教学与未来职业岗位的对接,有效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趋于一致。

当然,工作室的成立对笔者和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人都有机会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同样也会有压力,就像在公司工作一样,不努力就有随时被淘汰的可能。成立工作室以前,无论学生的成绩是60分还是90分都属于合格,都可以毕业。但在工作室评判标准就不单单是老师所评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来自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评判。这也直接关系到工作室的声誉和学生们将来的发展。

起初,学生们的稿件被用稿单位一次次推翻重来,笔者多次邀请用稿单位的设计总监到我校给相关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随着学生们接触到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对创作过程的逐步了解,他们学会了逐渐利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一些高品质的作品,给各个公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使我们争取到了更多的业务,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而学生们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实践机会。

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学生们逐渐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了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在课堂学习中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参与,才能真真正正地证实自己的能力,在整个制作集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个人能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所谓“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责任编辑朱守锂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者职业设计
BUBA台灯设计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