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以诗说孝

2017-12-04 10:54
中外文摘 2017年24期
关键词:梵志诗云乡野

□ 沈 栖

王梵志以诗说孝

□ 沈 栖

王梵志乃唐代草根诗人也。兴许他栖于乡野、无权无势,在那个年代藉藉无名。他一生创作了300多首诗,《唐诗三百首》乃至《全唐诗》却一首未收。直到《宋史·艺文志》才列入了一卷《王梵志诗集》,也因其太过草根气而“零落成泥”,旋即被庙堂埋没而失传。幸有敦煌宝库为其珍藏,得以重见天日。“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专节推出“白话诗人王梵志”。当年胡适编辑出版的《每天一首诗》,选了一百首绝句,第一首就是王梵志的《梵志翻着袜》,这才引起世人关注,且赢得声誉。

《王梵志诗集序》评价说:其诗“具言时事,不浪虚谈,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现代有评论认为,王梵志的诗率真坦然,追求自由独立,在被污辱被损害的卑微中显露出反抗与批判的清醒,同时也有一种人性深处爱的烛照。笔者力所不逮,仅以“说孝”的视角窥其诗作的思想底蕴。

人性之爱莫过于亲情,这种亲情维系着家庭伦理。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在家庭伦理方面就是“父慈子孝”,如王梵志所说:“父子相怜爱,千金不肯博。”“立身行孝道,省事莫为愆。”当然,王梵志的诗更多的是站在“子”的角度形象化地阐述如何尽孝。

子女尽孝不是空话,它尽在生活的细节中彰显感恩的情怀和忠爱的心绪。王梵志诗云:“耶(爷)娘绝年迈,不得离傍边。晓夜专看侍,仍须省睡眠。”这首诗以小辈的口吻写出了对父母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孝顺年迈的父母,哪怕是夜间睡觉也得一夜多醒(即“省睡眠”),时刻“看侍”其被子是否盖好,内衣是否顺正,枕头高下如何,是否需要方便等等,真可谓:于细微处见孝道。

这个沦落在乡野之中的知识分子,多少经受过生活困苦的煎熬和精神屈辱的折磨,但他仍有一颗不移的尽孝之心,其诗多从平民的层面阐发“贫亲须拯济”的孝道。正因如此,王梵志主张:“虽剩一袋米,分粮各一半”,“积下钱二三,奉母度寒日”。当年父母也是在窘困的情形下哺育子女,作为成人后的子女理应时刻记念,寻求涌泉相报的机会,尽管自己并不富裕,也得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从物质上救济失去劳力的父母。

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对父母的孝道还体现在精神上的关心和慰藉。这种关心和慰藉是以尊重为其逻辑支点的。王梵志诗云:“坐见人来起,尊亲尽远迎”;“尊亲嗔约束,共语莫江降。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短长。”“尊亲”是对父母的敬重、惜护、爱戴,见面笑脸相迎,对话坦诚相言,即使理在你一边,也无须与父母计较,论高低说长短,让父母晚年精神保持愉悦。

“积善必余庆,积恶必余殃。”这是王梵志留下的一句名言,至今仍常被人们所称道。

(摘自《上海滩》201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梵志诗云乡野
基于双极性耦合磁场调控的高抗偏移偏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送你一个乡野
春天的乡野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诗二首(其一)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乡野闲时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诗云,一个混乱的另类女人——读莫男的《那情那欲那上帝》
乡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