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变通和精神回归
——现代水墨与传统的关系

2017-12-05 09:17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民族性水墨画用笔

赵 男

形式变通和精神回归
——现代水墨与传统的关系

赵 男

现代水墨与传统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实质上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传统中探寻水墨发展历史的渊源,不难发现,水墨形式上的突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传统民族性的精神气格上的“根”,由始至终作为一种精神法则微妙的、无形的影响着现代水墨。

现代水墨 传统 精神气血

现代水墨与传统中国画,无疑在民族性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时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也存在许多差异。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主要以书法线条寓于画者的个性,创作方式讲求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特别是元明清超尘脱俗的文人画,作品面貌基本是程式性的格局。现代水墨是一种寻求视觉效果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削弱了传统书法用笔的特点。当今来看,传统绘画魅力不减,现代水墨也同样引人注目。

传统中国画以山水画为大宗,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总体上讲究用笔婉约工致,画家唐寅、董其昌、龚贤等其山水画注重用墨,但也是在婉约工致的大环境影响下 。近现代水墨画有较大突破的是林风眠和黄宾虹。林风眠阔笔豪放;黄宾虹用墨讲究层层积迭;李可染取鉴于林黄二人,取法于齐白石,同时纳入版画风格,构成独特的水墨风貌;张大千晚年的泼彩泼墨手法,不禁让痴迷传统者大为惊叹。可见水墨要创新展现墨象,就要通过用笔形式的变化来产生独特的面貌。

现代水墨画需从试验中求新。一个出色的水墨画家必定具备大胆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他们的试验和传统不同,自然会引起传统派的非议。50年代李可染先生准备出一个水墨山水写生作品集,请齐白石先生题签,结果老先生题为“水墨风景写生画集”,可见他对李可染的水墨山水画能否归纳于传统山水的范畴是有异议的。又如黄宾虹的画,有些传统派对其是不屑一顾的。那么,对于当今现代水墨画引起的非议就更不胜枚举了。传统拒斥现代水墨,反而言之,现代水墨也同样拒斥传统,什么传统名家一概不入眼里,就类似于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认为搞现代水墨和传统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观点显得过于浅薄了。

现代人画创作都是有根底的,并不会像原始人那样任性发挥,倘若否定了中国的根,那就是以西方艺术为根,即使水墨画的偶然性效果以及这种表现媒介与西方艺术有相通之处,但反过来思考一下,其真的能够成为中国艺术的根底么?恐怕很难。一般中国画家能够真正渗透到西方艺术的观念中仍比较困难,接触到的都只是西方作品的图像,并非实质,中国画家追求的也只是西方艺术的表象而并非其底蕴内涵,这些表象的模仿难免显得浅薄。心仪西方而拒绝传统,赶“时髦”而表露的肤浅,成为纯粹传统派斥责现代水墨的有力证据,然而将双方绝对化都是有偏见的。画家赵无极起初是反对传统的,而到晚年则对传统精神极为拜服。很多画油画的画家后期改为中国画,这并非是一种追潮,而是内心深处民族性逐步激发悟道自然所驱使。

实际上,现代水墨完全可以寓于传统精神当中。现代水墨所表现的阴阳关系实质就是传统的太极精神,在这里将色彩关系转化为阴阳两极。现代水墨突出的是整体的视觉感官、讲究面的表现,由此也拓展了许多技法。当然讲究面的同时也会用线,只不过用线的方式不只拘泥于笔法:有的画家用撕纸筋,有的用裂痕,灵活的展现线与面的关系;再如用打磨拼贴的方式表现面的虚实;用草书笔意融合与画中等等。纯粹的传统派认为赵无极的画与传统毫不相干,这其实只能说表现手法和工具与传统不一样,在西方人眼中其画是极具中国精神的。我们不能把宋元以来的笔墨传统看作是全部传统,追根溯源,像原始彩陶艺术同样是传统,中国传统精神博大而精深,如何看待现代水墨和传统国画是个心态问题,只关注其差异而未看到他们之间的精神相通的极端传统派以及鄙视传统的创新派,他们都是片面的。敢于创新突破对自己已有的笔墨面貌是有启发的。画家吴冠中,很多人认为他毫无传统,实际上他对石涛是十分崇拜的,细心研究石涛的绘画理论,这才是大师的胸怀。固步自封的角度看待传统笔墨是局限的,我们应用传统精神融入现代笔墨而使之增光溢彩。传统笔墨的程式化、符号化并不是一种纯抽象,其民族传统的精神气血贯穿于整个画面当中。吴冠中巧妙的运用“似与不似”这一传统,别开生面的把游船、茅亭等小景置于抽象山石之中,换一个角度来诠释“似与不似”的奥妙之处。画家刘国松吸收西方抽象画的概念,但并未完全走向抽象,画中大量的书法用笔尽显其上,以既具象又抽象的玩味来理解“似与不似”。他们的尝试探索值得现代水墨画家去揣摩思考。传统水墨的魅力在于全局精神气血的贯通,不仅仅是局部的用笔技巧。刘国松的画面借鉴了传统的结构法,赵无极的油画吸取传统的回环呼应法则,构建出具有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空间。一些人认为传统绘画的结构刻板、僵化,其实这些只不过是外表形式,内在的民族性精神是博大而精深的。曾有一篇文章用“清亮通透”四个字概括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这仅四字及其精到的总结出传统笔墨的气格特征。

如此可见,传统文人画发展到现代水墨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传统绘画对笔墨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当今水墨画家去尝试去突破。但必须认识到,传统水墨的民族性精神上的“根”埋的相当之深,这“根”是一种微妙的、无形的精神法则,去指引现代水墨画的创作,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在这点上都是有深刻体悟的。如现代水墨画家探索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启示,创造出多奇多变的画面,这体现了传统法则的由一生万;把复杂的操作转化为单纯的追求,这是传统法则的由万归一。现代水墨在风格面貌上与传统存在距离,但是要真正走进探寻水墨之奥妙,就会让我们情不由己的在不自觉中走进传统,形式突破和精神回归,这就是现代水墨与传统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性水墨画用笔
水墨画作品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牡 丹 (水墨画)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韩潮水墨画作品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