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2017-12-05 09:17杨春卫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耶稣例句英语课程

杨春卫

刍议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杨春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两者紧密相连。将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西方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性 工具性

一、前言

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Edward Sapir)说:“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学习一门语言,势必接触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将文化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而言,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物质财富和产品;其次是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第三涉及人的心理层次,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西方文化是英语这门语言的根基。就大学英语而言,如果能将上述文化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融入教学,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改观和提高。

二、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首先是一套符号系统,它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元素。人掌握了这套符号系统,就掌握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工具。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要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并拓展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由此,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信息交流工具,以适应当前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的一面。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极其重视课程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一面。这一定程度上促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根据樊丽萍的调查,大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英语课程“学不到什么,最大的价值就是挣学分,为了直研或评奖学金,要拿高分”。这种局面使得高校大学英语面临生存危机。要扭转这种局面,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性的一面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将西方文化充分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举措。恰如王佐良先生所说:“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的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的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相互促进的。”

三、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将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变以往的将语言与文化割裂的“分离式”、“重语轻文”的教学模式。它不等同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当然也不是把文化作为读、说、听、写、译之外的另一个附加技能进行单独的训练。语言和文化应该被看作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

(一)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西方文化

英语中很多词汇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对于这类单词,我们经常可以从词根、词缀、词源的角度切入,挖掘出起背后隐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社会习俗等等。比如chronology、psychology这两个单词,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的名字。Chronology词源上讲,来自于古希腊神王Chronos,他惧怕自己在天界的统治地位被子女推翻,于是将其一一吞噬掉,但最终被自己最小的儿子宙斯推翻。Chronos同时也成了能无情地吞噬一切的“时间”的化身。以此记忆chronology的“年代顺序、年表”两个意思,就轻而易举了。由此还可以记住chronic(慢性的)这个单词。而psychology一次中的词根psyche,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一个女子的名字,她与爱神丘比特有着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最后结为夫妻。Psyche从此升入天界,成为灵魂、精神的化身。由她而来的psychology一次也定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习这类单词时,应该抓住机会,将这些它们固有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展示英语词汇的文化魅力。

当然像上述这类单词毕竟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将之扩充到习语。举例来说,当讲述f l esh这个单词时,可以联想到“bone of the bone and f l esh of the f l esh”这一《圣经》中上帝创造夏娃的典故。再如讲述doubter一词时,顺利成章可以联系doubting Thomas这一典故。Thomas作为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由于没有亲眼看到耶稣复活而质疑此事,由此得名。

要将词汇学习与西方文化的学习大面积融合起来,最重要的应该从词汇的例句着手。任意一个单词或词组,都可以找一个相关的例句。这个例句要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比如遇到autograph这一单词时,笔者给出的例句是“It’s said that Truman was the f i rst US president to use an autopen to sign autographs routinely in correspondence.据说杜鲁门是第一个在书信中经常使用自动签名机进行亲笔签名的美国总统。”通过学习autograph这一单词,学生同时了解到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太为大众所知的事情。再如讲述defend一词时,笔者选取“The heavyweight boxer Rocky Marciano who went undefeated in his career defended his championship title six times and won 43 of his 49 f i ghts via the knockout.职业生涯中没有败绩的重量级拳手洛基•马西安诺六次卫冕冠军头衔,在他的49场比赛中有43次以击倒对手获胜。”这一例句。其中的洛基•马西安诺是拳击历上唯一一位职业生涯全胜的世界重量级拳王,同时也是史泰龙创作电影《洛奇》的灵感来源之一。相信这样的例句,学生是乐意回过头来翻看并且背诵的。因为里面有让他们感兴趣的西方娱乐文化。

(二)在课文讲解中融入西方文化

除了词汇,大学英语课文讲解中,融入西方文化的余地也很大。首先,每一篇文章,本身就是在讲述西方文化的一个方面。只不过,一直以来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零散的词句、语法的理解上,忽视了篇章整体传递的文化信息。其次,有一些不容易发现的更加有趣味的文化信息,期待老师和同学去挖掘,以加深对文章的印象,领略西方文化的魅力。

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第六单元Christine French, a Great Volunteer为例,文章主题是志愿者活动,其中涉及到一个名为Martha’s Table(玛莎餐桌)的专为经济拮据的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非盈利组织。此处的玛莎与《圣经》中耶稣行医的一个典故有关。玛莎的弟弟拉撒路患病,请耶稣治疗;耶稣迟迟未到,拉撒路病重而死。后来耶稣赶到,玛莎言辞中颇有埋怨。耶稣由此说出了“信我者得永生”的名言,并赶到拉撒路墓地,将已经下葬多天的拉撒路复活。玛莎为感谢耶稣而准备丰盛的饮食款待耶稣。将《圣经》中这样一个人物的名字借用在一个非盈利组织上,增加了组织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那些得到这一组织帮助的人倍感温暖。

此外,这篇文章中还讲到另一组织Teach For America(为美国而教),教师也可以将之与中国的支教项目Teach For China(美丽中国)加以比较,从而提起学生学习篇章的热情。

四、结语

将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对西方文化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掌握。这样,实际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很好地遵循“实用性”“阶段性”“适合性”原则,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不能忽视本民族文化。本族文化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参照系,能够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由此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更深入了解和热爱。

[1]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5]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J].外语电化教学,2011(1):9~14.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杨春卫,山东济阳人,硕士,大学英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耶稣例句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