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公害农产品监管现状

2017-12-05 09:17王红丽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产地农产品监管

王红丽

试论无公害农产品监管现状

王红丽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保障食品的安全,加强无公害的农产品监管是我们现今不得不重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监管现状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无公害农产品 监管现状 研究

无公害农产品即指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一定规范、产品符合一定标准,认证符合一定程序的,取得合法环境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农产品。自2001年开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就已经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展开,经过不断的努力,无公害食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产品的监管关系着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我们应加强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现状,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贡献。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现状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从2001年开始启动,直至2003年到2007年之间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2003年,认证畜牧业产品253个,企业241家,产量达到267.6万吨;2004年认证畜牧业产品1050个,企业964家,产量达到412.79万吨;2005年,认证畜牧业产品538个,企业495家,产量达到135.41万吨;2006年,认证畜牧业产品643个,企业583家,产量达到260.04万吨;2007年,认证畜牧业产品1585个,企业1029家,产量达到340.79万吨;2008年8月31日之前,认证的畜牧业产品1352个,企业928家,产量达到260.2万吨;截止2008年8月31日,全国一共认证畜牧业产品5569个,企业4184家,总产量1676.83万吨。

在认证企业和产品数量不断的扩大规模的同时,我国的农业部也在不断的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在2007年我国展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例行监督抽检工作中,无公害畜产品抽检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而我国的无公害农产品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将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提供支持。

二、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

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管的基础,有环境质量、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三部分组成。环境质量的评价则由土壤、灌溉水、空气来依据国家行业标准相关要求来评定。生产技术则是由耕地净化、品种优质高抗、投入品无害化、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和检测与加工等配套技术组成,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生产,才能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而质量标准,则是《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畜禽肉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等八项国家标准,只有按照这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来认证和监管,才能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大众的安全与消费。

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是依据我国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时,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联合颁布的法律法规,分别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等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工作,而随着后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等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现,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渐的细节化、规范化,越来越多的规范化的标准,使得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工作实施起来更加的标准化,法律化,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工作制定了更健全的流程。

产品的好与坏,很大程度要取决于产品生产地的好与坏,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它的生产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地的监管,只有从源头上把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这是所有监管工作的先决条件。保障无公害农产品应首先对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严格的监督,仔细调查产地的土地、水源、大气等各个方面是否合格,以及产地周边的污染源控制的情况,了解产地周边相关单位生产操作和相关标准实施的状况,杜绝出现违规的行为。对于农民对农畜产品的农药以及兽药的使用情况要严格的把关,严禁出现农药兽药使用过量的情况,规范药品在农畜产品中的使用剂量,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产出时的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合格。

在保证产地产出的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我们也应同时保证无公害农产品在产品运输、产品检验中的监管,争取杜绝无公害农产品的伪造作假现状。

三、无公害农产品监管中的问题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让公众能吃到放心无危害的食物,但是一些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很模糊,只是单纯的知道是绿色食品,是无害的食品,但是不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以至于无法理解那些在生产中需要遵守的各种操作规范,缺乏安全意识,用自己以往的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来进行种植或者畜养动植物,放弃采用那些安全的操作规程,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同时,因为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是属于公益性质的,认证和监管又必须同时进行,否则同样无法保证无公害产品的质量,我国人口基数大,生产经营流通模式又比较分散,这直接导致了认证产品的数量大,产品的监管难度更大,认证与监管无法保证,就容易滋生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披着无公害农产品的皮,质量却完全无法保证,这严重违背了无公害农产品监管的初衷,是我们坚决无法容忍的事情。假冒伪劣无公害农产品的出现,同时人们对于假冒伪劣的无公害农产品又无法有效正确的辨别,这严重影响了无公害农产品在公众之中的正面形象,只有在有效的认证和监督中,杜绝假冒伪劣的无公害农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将假冒伪劣的商品拒之门外,才能避免假冒伪劣的无公害农产品流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

包装标识的管理,也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标识往往是一个品牌的形象,规范的标识标志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来说必不可少。现如今有很多生产者和经营者因为成本或安全意识不到位等等各种原因,对标志和标识的完成不够重视,甚至是完全不按规范来使用,混乱的标识往往会让消费者购买起来很不放心。

四、无公害农产品监督中的建议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者,经营离不开经营者,消化离不开消费者,这些都是与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督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提高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经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不仅要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更应该让民众了解无公害农产品,认可无公害农产品,只有认识到无公害农产品对广大人民的益处,民众才会自发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并且监督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消费。

除了让无公害农产品在民众之中“透明”化,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加强一直以来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加强其标志与标识的管理,加大宣传的力度,让相关单位和企业充分了解并严格执行标志标识的正确使用,同时加大对标志标识是否规范使用的检查,对查处的伪造以及错误使用标识给予严厉的处罚,杜绝标志标识的错用乱用伪造现象,维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的权威性,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秩序。

[1]鹿永华,单洪国.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3~155.

[2]陈曦.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与监管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9):12~13.

[3]冯丽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现代化农业,2009(5):17~18.

[4]杨瑛,王鹤平,陈庆生.着力构建江苏无公害农产品长效监管机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3):61~63.

[5]刘雅宁,田春梅.宝鸡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70~371.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双庄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产地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进入下游流通消费环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