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2017-12-05 09:17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大学

康 乐

校园专区

浅析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康 乐

学生社团是大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目前,学生社团已逐渐在高校的现行管理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治水平,学生社团自治有利于塑造学生社会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及辅助大学通识教育,对建设大学创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社团

目前,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组织,学生社团承载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任,它们在繁荣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与兴趣爱好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高校的社团文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结合高校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积极探索高校社团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盘活社团建设,使之能够在高校文化载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学生社团自治的分析框架

作为大学中一种必不可缺的组织,它的出现由来已久,几乎伴随着大学的出现而出现。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的雏形可以上溯到11世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当时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组织管理的大学,被称为“学生型”大学。纵观大学的发展历史,几乎没有什么大学是不设置社团的。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生社团,它们共同合作,承载了大学文化的校园建设,也创造了大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西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大学社团已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并且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及崇尚自由、自强的性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也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的学术发展。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大了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学生社团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活动领域也逐渐扩大,由校内走向社会。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社会环境有待于改善,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校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重点在于带动学生社团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新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改革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校社团也因此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也因此面临新的机遇。

(一)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在实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因为学生社团自身所具备的的独特优势:自发性、大众性、主体性、同一性和时代性,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在学生中所能发挥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提升能力等,因此高校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之路。学生社团的定位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往学生社团是一种个别学生自发的活动,带有偶然性和个体性。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手段,一种创新的噶站需要,因此学生社团前景一片光明。许多高校相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的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纷纷出台各种有利于社团发展的措施,比如:加入社团与学分挂钩等方法,极大了调动了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了社团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分制的实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班级观念,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学科为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学生社团则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更加受到学生的认同。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分性别,不论年龄以及政治面貌,打破了旧式的条条框框,逐渐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学到书本上和本专业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思想品质,锻炼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的重要平台

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门槛,许多人获得了读大学的机会,教育由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高校求职的条件也愈来愈苛刻,许多人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许多大学生逐渐认识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的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学生社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许多大学生可以自愿、自由的参加,这就给大学生提升自我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做好了铺垫。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认真分析社团发展的情况,积极完善各种管理体制,为社团的发展尽可能的创造便利的条件,营造适合的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社团领导机制

高校社团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过多的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强化,忽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这就使得学生的整体发展受限制。为了弥补课堂中的不足,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借助社团之力。可以说社团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发展,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需要对社团有足够的重视,定期召开关于社团的会议,研讨社团的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各种情况,寻找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同时,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实行团委、社团联合会、社团共同管理和合作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社团管理模式

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而高校在社团的发展建设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争取做到全面搞活,遍地开花。一方面,具体分析各个社团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充分发挥社团的特色,实现资源共享,逐步淘汰没有发展前途的社团,实行强强联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院系和专业的优势,争取做大做强,鼓励社团在几个院系或者专业之间进行整合,建立交叉性学科社团,既可以拓展人脉,又可以交流知识,促进共同发展。

(三)培养高素质的社团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社团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社团的骨干和脊梁,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社团干部,只会导致社团走下坡路。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生社团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第二,有计划的开展社团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学生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社团的情况(理念、运作模式、管理等)。第三,锻炼社团干部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其健全的人格,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扶持力度

学校要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不仅要在资金、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在人员等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帮助,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校内,设立各种专项资金,用于对社团的扶持,同时实行学分和社团挂靠制度,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定期对社团的主要干部进行培训与指导,提升社团的内部实力,争取打造品牌社团。还可以鼓励社团成员实行勤工俭学,不同层次的参与学校的管理,各个院系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给与不同程度的优惠和帮助。校外,积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既可以把外校的社团或者知名校友、企业家来引进来做讲座,用事实讲话,增强说服力,又可以把本校社团带出去与兄弟学校的同类社团进行交流和联系,这样就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与优点,又可以互相吸收,实现共存共赢。

[1]郭万牛,李朝阳.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研究初探[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04).

[2]霍宏.科学定位,加强建设,促进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s1).

[3]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04).

[4]邹海贵,唐纯林.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19).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的建设与管理(项目编号:2017YBRS038)研究成果。

康乐,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