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

2017-12-05 09:17付铭举刘彦新李柏桥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付铭举刘彦新李柏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

付铭举1刘彦新1李柏桥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提出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互联网+” 学生党支部 组织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重要指示时强调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就要凸显严格而规范的基层组织生活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细胞”,学生党员的管理、培养、监督、教育的作用就要发挥出来,那么党支部组织生活就应该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高校学生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对于在新时期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概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个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新形态。“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现如今,“互联网+”概念全面深入人心,几乎贯穿于全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尤其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生活形式主义现象较严重,质量不高

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部分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被动应付,缺乏自觉性,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气氛不够浓厚,大多都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走过场”,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

(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

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实用性不强,组织生活会大多以学习教育为主,注重宣传大政方针,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然后泛泛提几点要求,主要由支部书记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联系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不紧,对学生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系统运用新媒体,开辟组织生活新阵地

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组织生活载体,通过创建专题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QQ群等手段,将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建立“互联网+党建”新平台,形成“互联网+组织生活”新模式,让组织生活“活”起来“实”起来。发挥互联网、PC端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依托网络阵地开展党组织生活,在专题网站上单列党建模块,增设“党建论坛”“党员学习”“优秀党员风采录”等专栏,做强党建宣传“主阵地”。充分利用手机微信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建立“微信党支部”,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组织“微生活”活动。

(二)注重个性化特点,拓展组织生活新形式

学生党员的发展目标是多样化的,要根据其个性化特点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其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其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在组织生活上加强分类指导,进行“私人订制”的差异化教育,探索开展个性化组织生活,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要与学生党员专业相结合,通过专业特色活动开展组织生活,使组织生活成为提高学生学习业务能力的平台。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将组织生活寓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比如:将党员读名著、党员献爱心、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作为组织生活方式的创新形式,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三观”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陈玉林,曹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10):13~14.

[2]丁日佳,赵麟,李俊峰,田甜.微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6(4):54~56.

(作者单位:1.大连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2.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16GXDJ-C022)的研究成果。

付铭举(1986-),男,硕士学位,大连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秘书科科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刘彦新(1979-),男,硕士学位,大连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李柏桥(1990-),男,学士学位,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