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影响探讨

2017-12-05 09:17成俊华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师生关系过程

成俊华

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影响探讨

成俊华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有利有弊。有利影响主要体现为:有助于开展混合式学习及重构教学结构;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及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不利影响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难以达成“三维目标”;降低学习活动挑战性,弱化知识教学的严肃性与规范性;滋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

翻转课堂 基础教育 影响 思考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翻转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即学生提前在家里观看学习视频,这些视频基本由微课构成,上课后则进行展示探究学习,无需教师进行再次讲授,而是作为整个课堂内容的引导者及组织者[1]。本文拟对其实施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一一述及。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有利影响

(一)有助于开展混合式学习及重构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是“生成课程”的充分体现。而“生成课程”是针对传统的预设课程提出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教学理念的改变[2]。“生成课程”注重课程的创造及生成品质,强调课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下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而翻转课堂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我国基础教育中,这一教学过程的反转是学生从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认知规律的践行。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新型形式[3],为重构教学结构以及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的实施对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师生交流更加频繁。首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独立解决探究题目,通过真实任务建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探究题目及组织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师生之间思想碰撞,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另外,“翻转课堂”对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非常有利,是推动了教学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有助于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及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

在我国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对技术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第二天上课之前所有同学要对基本的内容进行网上学习,也就是以微课的形式对主要基础内容进行学习。而制作微课的过程和核心正体现了现代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制作的质量和深度更是对技术与知识整合程度的考验。翻转课堂转变了过去“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程序,以一种相比于之前“倒叙”的课堂形式呈现课堂内容,是课堂理念的变革,使课堂气氛也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不利影响

(一)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难以达成“三维目标”

翻转课堂的自主性和课堂效果的良好发挥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及自主学习。在我国,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习科目繁多,按照这种思路,学生在课下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十分繁重的,这种做法实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无论如何翻转都不可能完全改变人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师生面对的不仅有知识教学的任务,还有精神教化及价值观引导的任务。知识习得的过程尽管可以随意翻转,但学习者对知识建构过程无法进行先后意义上的翻转,人的道德形成过程也是无法翻转的。翻转课堂侧重的“翻转”是知识学习流程、教学设计的翻转,忽视了教学目标中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说翻转课堂“重知轻德”,不能实现“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二)降低学习活动挑战性,弱化知识教学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翻转课堂引入一系列现代信息媒体,帮助学习者丰富学习素材、拓展学习视野,而基于微视频的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因为引入这些媒介,学习难度降低,挑战学习难题的机会减少,思维难度普遍降低,所以,传统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生存智慧、发展自我能力的功能被削弱。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创设的学习环境拉大了课堂教学与真实问题学习之间的距离,制约着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另外,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的严肃性与规范性被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翻转课堂中教学微视频的引入增添了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教学与娱乐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另一方面,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比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间的讨论,但是基于问题的交流质疑难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画面,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也随之下降。

(三)滋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

在高科技发展影响下,翻转课堂日渐滑向服务于少数贵族阶层,与普及优质教育、扩大教育受众的初衷渐行渐远。翻转课堂向普通受教育者群体及家庭提出了一系列贵族化的配套要求,这些高要求都不是当代中国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所能达到的。这些决定了翻转课堂不可能在广大农村学校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应用市场,不可能让高科技教学产品惠及我国普通学习者。教育资源开发的高成本性也决定了翻转课堂难以引领当代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

[1]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3~6.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13~15.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成俊华(1992-),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师生关系过程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