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2017-12-05 09:17何宗辉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理工科双创专业

何宗辉

浅谈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何宗辉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当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在课程大纲、师资力量、孵化平台、政策支持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方面,针对性不强,本文在从课程设置、创业方向、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制度保障这五个方面浅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构建一个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理工科大学生“双创”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价值。

创新创业 教学 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在2015年全国的两会上,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迅速在社会上,特别是高校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创新创业”已然成为高度热词。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将创新创业(以下简称为“双创”)教育提升到了教育改革的高度。随后,众多高等院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开设相关课程,或者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众多与“双创”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中,如何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双创”教育上下功夫,在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平台支撑、创业项目孵化上,提供了“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双创”教育改革之间的错位

前不久,美国的杜克大学提出了“推倒重建式”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并开始实践,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配置上做文章,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主要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在高校里,我们仍然有一部分老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照本宣科,标准答案考试都是他们常见的标签。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思考以及批判精神,从而导致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较弱。

(二)现有的创业师资力量与“双创”教育任务之间的错位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入高校任教的门槛越来越高。从整体上看,高校教师学历水平与学术水平都较高,但是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很少有企业从业经历或者创业经历,缺乏对创业整个过程的体验以及具体项目付诸实施的体会,这样无形中制约了他们去胜任“双创”导师的能力。当前,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经过应试教育或者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锻炼出来的,对于新形势下“双创”教育理念的理解还不是特别透彻,从课程备课到授课、考核等方面还是倾向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这样的环境下培养的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双创”教育要求之间的错位

当下,国内部分高校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按照十几年前或者更加久远的目标和定位。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步伐,特别科技更新这么频繁、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看到,部分高校开展了“双创”教育,但是仅仅停留在开设课程上,而没有将“双创”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与专业发展目标没能很好相融合,这导致学生虽然接受创业教育,但是对于结合本专业下如何去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目标等存在思维盲区,这对于学生在本专业上的创新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

(四)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双创”教育标准之间的错位

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企业园等,以加强“双创”教育的实践。但是,我们还看到,部分高校的“双创”实验教学平台以及社会实践平台,还是停留在基础的技能训练上,这对于开设了创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实操能力。更进一说,在“应付式”的实验课程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批评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与当下“双创”教育的标准并不是特别的契合,还是急需高校相关部门去思考,如何创造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去助力“双创”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

二、高校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的具体路径

在高校中,理工科大学生相比于文科大学生,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如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推理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但是在人文素养、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则稍有欠缺。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开展“双创”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靠开设一些创业课程、提供项目孵化基地还不能达到当下国家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顶层谋划、层层推进、保障落实,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构建一个面向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框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优化创业课程设置,补齐经管知识短板

纵观全球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的起步与发展是走在前列的。在创业教育与第一课堂教育融合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磁石模式主要是依托商科类学院教育资源,面向全校开设各类经管类课程。辐射模式是重心下移,鼓励各二级学院筹建创业教育中心,全方位多层次渗透创业教育。而混合模式是依托商科类学院与各专业学院,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双创”教育。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在工科类学生中,一方面引入磁石模式开设经管类课程,另一方面引入辐射模式在第一课堂中加入“双创”教育内容,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让理工科学生的经管知识短板得到充分补充,从而掌握更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调配、投资风险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强化创业方向引导,贴合就业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领域,推动了创业的浪潮,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业项目依旧停留在低门槛、低层次、低技术的水平上,“滥竽充数”以及“华而不实”的项目很多,偏离了国家的号召精神。针对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强化学生创业方向的引导,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指导。比如,针对自我雇佣的小本经营买卖创业,我们通过强化经管知识去扶持;针对结合专业前景的专业型创业,可以通过与专业教师协同合作,引导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知识,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针对有技术支撑的产品型创业,我们可以引导其进驻产业孵化园,对接天使投资资金,强化创业服务,从而增加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高学历、缺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创业经验的问题,他们在教学的时候经常只是停留在理论传授的层面,虽然学术性很强,但是并不符合“双创”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国家下发的关于“双创”教育的文件精神,不仅需要我们传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我们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导师、邀请校外创业精英返校交流、派遣学生到校外挂职锻炼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助力理工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建立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统筹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家、创业精英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知识和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夯实创新创业实践

就理工科学生而言,如果要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需要很多平台的搭建,比如科技竞赛平台,去发现和培育创业项目,实验实践平台,去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创业孵化平台,去落地创业的成果。当前,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搭建了类似的创业平台,为学生的“双创”教育提供了基础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国内各专业行业协会、科学研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普及行业的最前沿的需求和前景,从中发现创业的商机的信息。此外,要充分调动校友以及校外企业的资源,组成固定的创业顾问扶持团队,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平台,打造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指导、培育”的全链条式平台,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五)落实创业制度保障,减少学生创业顾虑

在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各高校要健全创业机制,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创业的制度保障。就理工科学生而言,要落实创业制度的保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推动高校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后者技术转让;二是应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对创业项目给予资金的支持和孵化平台;三是要设立“双创”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第二课堂的锻炼;四是针对理工科学生设置相对自由的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减少学生学业上的后顾之忧;五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助学金,鼓励学生投入“双创”浪潮,表彰创新人才,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1]孙朋朋.当代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完善问题研究——以美国代表性高校经验借鉴为研究视角[J].企业导报,2015(19).

[2]李静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3]陈建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大类招生下的工科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JGB234)。

何宗辉(1989-),男,广西玉林人,学士,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工科双创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不理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部分专业介绍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