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7-12-05 09:17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师生

高 峰

基于终身体育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 峰

本文以终身体育为切入视角,简要分析了高校开展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高校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机构,也是支撑社会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人才供应基地。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问题日渐突出,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日益明显。终身体育是指在一生中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的实践过程,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和社会个体健康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师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师生的自身发展需求

当前,高校师生营养过剩、劳动减少、不参加锻炼,专业学习时间挤占运动时间等问题日渐突出,高校学生体质逐年呈下降趋势,甚至很多学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专业学习了效率,影响了高校师生的自身发展,对未来走入社会的影响也是长远的。高校师生迫切需要终身体育来支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师生终身体育习惯,强化身体素质,支撑其社会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求

“健康”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个体的健康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尚不完备的今天,普及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不断增强社会个体的身体素质,减少后顾之忧,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发展人才亟不可待。

三、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理念存在错位现象

除体育专业教学外,高校体育教学是主要以 “以增强体质为主”,目的是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师生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师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但目前部分高校教学理念出现错位,过分的强调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甚至为了学分而教学,为了达标而设置课程。忽视了对师生体育锻炼方法的教授,比如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单杠、双杠及各种器械的使用方式和安全注意事项,没有把培养师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没有摆脱“学科中心论”束缚。

(二)体育教学人员综合素质存在缺项

在“学科中心论”的影响下,除体育类专科院校及体育类专业外,普通全日制高校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不少都存在教学力量不足、思维观念固化、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一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人员大多出是体育类专业人员,在思维方法上受“学科中心论”影响严重,再担负大学体育教学任务之前缺乏相应的进修培训,专业水平单一,依旧按照学科化、学分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了普通大学生个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力量薄弱,在招收体育教师的把关上存在不重视、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一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过关、教授方法谬误等问题。另外,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一个体育教师甚至需要兼任大学整个一级的体育教学培训任务,难免粗枝大叶,囫囵吞枣。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在政策规定引导上提倡终身体育理念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政策规定中凸显“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理念,逐步纠正把“以增强体质为主”曲解为“以增强体质为唯一目的”的思想观念,确立培养全体师生以掌握锻炼方法和习惯养为目的的思想观念。通过入学教育、体育课程实践、体育兴趣组织及健康培训课程等提高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在法规政策和规定上灵活运用考核评价制度,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纳入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动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践行,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把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师生思想观念中,发挥高校师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头作用,促进全民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和发展。

(二)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学科中心论”的现象,从教学方法上强化对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调配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及兴趣体育小组等活动考核评价的成分比例,改变以往呆板的以学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把教授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作为教学目的。积极推行高校体育教师自主“教”,学生自主“学”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自身教学训练特长和专业水平,自主进行课程教学次序和时间的分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能实际、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等选择课程,以兴趣为基础,以健康目的促进个体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五、结语

终身体育理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受益一生的,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普及和推广终生教育理念有益于个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希望终身体育理念能够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扎根发芽,广泛传播,惠及社会。

[1]蒲世红.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02).

[2]毛亚杰.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魂,2016(11).

[3]韦斌.浅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J].才智,2014(14).

[4]刘晓午.青年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光明日报,1998-09-07.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峰(1987-),男,山东潍坊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师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麻辣师生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