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的高职高专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17-12-05 09:17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秦皇岛通识院校

丁 妍 董 威 赵 楠

校园心语

基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的高职高专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丁 妍 董 威 赵 楠

随着我国构建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不断推进,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秦皇岛特色经济发展入手,通过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所在,提出并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而确立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区域经济 高职高专 通识教育人才 优化策略

随着秦皇岛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他们迫切需要的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理念始终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此种理念的指引下,通力培养通识教育人才,才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就目前秦皇岛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则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缺乏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将目光聚焦到未来几年的社会需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上,依然重专业培养,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课程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他们甚至还简单的认为文理科知识互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互通,开设一些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来选修,就能够达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另外还有一些院校在发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上出现“随意性”的现象。在教学管理上软了又软,在教学内容上缩了又缩,在教学时间上挤了又挤,教学标准上低了又低。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影响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学院没能将人才培养定位到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这一目标上,一味地推崇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有效的为秦皇岛区域经济服务,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从而学院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学生也失去了毕业后在社会中求职的竞争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是高职高专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满足秦皇岛产业更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对其专业知识要扎实的掌握,博览群书、具有宽阔的知识面也是必要的。除了这些以外,具有能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和方法,也是通识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奋斗的方向。由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教师的备课授课任务重,又得不到合理的评教,所以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任务。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对于专业的划分过于狭窄,这种课程体系下的教师没有人愿意专门研修通识教育,所以造成了通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从而影响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

三、学生在对通识教育课程认识上是存在误区的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还是被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之下,对通识教育理解有误差,没有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依旧将专业课程设置为主要课程,而把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辅助课程。这样,学生们就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产生了误区。大多数学生反映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内容“不实用”“没用”,“希望学了对以后有切实帮助”或“希望老师多教些实用的东西”等。这就导致了学生们错误的认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写别的学科的作业,看小说,玩手机,打瞌睡。他们选择这类课程只是因为教师上课要求不严,这门课程好通过,能够轻松赚到学分。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方面,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调查,还显示出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的偏好,“就是大多数学生要求通识教育课程的实用性,认为通识教育要和专业密切相关,这些都能影射出目前学生的学业压力及他们选课的功利性目的”。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的都具有充足的功利倾向。所以,弄清楚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根本,对于学生来说是尤其重要的,特别是在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中。

那么,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管理。

(一)学校层面的优化管理策略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要了解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向,根据动向优化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制度保障。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有力保证就是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奖励与评价制度和建立教师上岗培训制度,调动起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渐的提高教学质量。而通识教育课程有效教学的有利支撑点是学生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包括有关学生生活、行为规范和学习等的专项管理制度,并严格做出选课、上课和考核的制度规定。第二,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加强完善。要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的教学评价过程,要保证对评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第三,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管理监督与资金支持需要加强。第四,对通识教育的重视需要加强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指导中心。第五,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师资历培训制度要健全,教师的梯队建设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通识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选择。

(二)教师层面的优化管理策略

第一,教师要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并提倡研究性教学。教学方面要和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零对接。教师可以增多去秦皇岛大、中型企业实习和见习的机会,开设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室,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课程。第二,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就目前来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使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就更加要求任课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主动传授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到课堂来,这样才能够帮助引起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兴趣。第三,教师在筹划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做到精心仔细。第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通识课程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

(三)学生层面的优化管理策略

首先,学生应重视通识教育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到秦皇岛就业的动向,看到秦皇岛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对通识教育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其只侧重专业学习的态度。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对于通识教育来说也是一样的。学生怎样才叫学会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懂得怎样自主学习。还有就是,对于自行安排学习的计划,建立什么学习目标,如何对自己进行学习评价等内容,学生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挑选学习策略,开展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掌握真正的学习之道。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对于通识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的将秦皇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考虑其中。各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力发展适应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通识教育人才,从而也能提高学院本身的人才培养水平。秦皇岛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生产模式的优于调整,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指明了方向,通识教育人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港城经济的发展,同时秦皇岛经济的发展也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达成双赢。

[1]许大雁.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汕头大学的调查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09:7~14.

[2]陈小红.汕头大学学生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70~72.

[3]张晔.区域经济视野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2.

[4]薄爱敬.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3):23~24.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基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的高职高专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705054)。

丁妍(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秦皇岛通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