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建构区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2017-12-05 09:17郭金一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同伴男孩建构

郭金一

4-5岁幼儿建构区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郭金一

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在此次实习中,研究者对某中班幼儿在建构区中与同伴的交往的行为和互动的过程进行观察,主要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对4-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5岁幼儿 同伴交往 建构区 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交往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对成人人际交往的关注逐渐向幼儿延伸。人际交往虽然不是一项独立的技能,但是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幼儿各方面发展有相当大的联系,研究者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获得:3-6岁是学前儿童人际交往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要抓住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某种技能,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社会人际能力的发展。

一、4-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和方式的改变,使得幼儿缺少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因为家人的疼爱幼儿在生存能力方面也比较弱。此次在实习幼儿园所在的班级中,常常会看到有些幼儿不怎么与其他幼儿交往。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幼儿在活动中基本上不和旁边的幼儿说话,也不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总是低着头一个人玩;在遇到其他方面的问题时会向老师求助而很少会找同伴帮助解决,这就是幼儿缺乏同伴交往意识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二、4-5岁幼儿建构区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共同游戏

中班幼儿对建构区活动非常感兴趣,喜欢与人交往,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所以大部分幼儿会选择共同游戏。

案例:在建构区区域中已经有几个男孩三三两两的开始游戏了,C也走进了建构区,走到一个男孩旁边的积木盒子里想要拿取积木,这时D大声的说:“我们都是男孩你是女孩,不可以。”周围的男孩子立刻附和起来,C看了看只能默默的走开去了娃娃家。

分析:在案例中男孩们很明显比较排斥女孩,并不是因为不喜欢C,而C也并没有试图和他们主动交流改变了现状,而是默默走开,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缺乏交流。

(二)请求帮助

中班幼儿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在活动中,如果有幼儿遇到麻烦他们会主动请求同伴的帮助。

案例:一个幼儿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把左右腿装反了想拆不开,想重新组装,于是对旁边的幼儿说:“我拔不下来机器人的腿了,你能不能帮我一下?”另外一个幼儿很乐意的说:“我帮你。”

分析:这个事件中的同伴交往比较简单,也属于良好同伴交往的一种。

(三)协调意愿

中班幼儿已经有能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确定主题、分配任务等。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有的幼儿对自己的任务或者角色不满意,他们会重新分配。

案例1:几个幼儿一同在建构区玩积木,他们说好共同建一所房子,其中有一名幼儿说:“你和他一起盖房子,你去铺花园,我和J盖大门。”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他们就这样达成了协议。但有的幼儿会说:“我也想盖房子。”然后他们又重新商量分配任务,分工合作。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幼儿们彼此之间有商量、有沟通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一种良好的同伴交往行为。

(四)矛盾冲突

中班幼儿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在建构区活动中容易发生冲突,而且大部分幼儿都会选择给老师告状。矛盾冲突是指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幼儿之间发生歧义、矛盾,产生争吵、争抢、打闹的行为。

案例:K在搭建过程中需要一块大木板,但是他没有在积木框里找到他想要的木板,刚好B有,“我用一下你的木板行吗?”K说。B说:“不行。”K伸手就从B那里抢来了木板,B站起来想要夺回,两人在推搡的过程中,K顺手推了B一把,B不小心踩到了在旁边玩耍的L,L哭了起来,K和B马上停止了争吵把目光投向了L,Y跑过来安慰L,询问是谁弄哭了L然后报告了老师。

分析:在案例中两个男孩因为抢夺物品而发生争执,并且还连累了一旁的L,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旁边的女孩介入安慰了L,这说明女孩比男孩更能体会到同伴的感情。

三、培养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一)家庭

首先,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家长要多带幼儿出去走走,要多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要多带幼儿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扩大幼儿交往活动空间,带幼儿走出狭小拥挤的住宅,去寻找玩伴,共享同伴交往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师

(1)在设置区域的时候尽量把建构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把益智区和美工区放在一起,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异性之间的交往。(2)区域中的材料种类、数量要多,防止幼儿抢夺玩具,也避免幼儿因为材料的限制和单一而闲聊。并且要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时间,创造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3)教师应该多组织幼儿评价建构活动,展示他们的作品,鼓励其主动发表意见和评价其他幼儿的作品,促进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4)当幼儿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先让幼儿自己解决,当幼儿解决不了时,教师再介入帮助解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2]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的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郭金一(1986-),女,满族,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综合艺术。

猜你喜欢
同伴男孩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寻找失散的同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男孩胆小不丢人
落地
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