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 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再立新功
——专访西藏军区司令员许勇中将

2017-12-05 06:19胡东霞
国防 2017年7期
关键词:军区官兵弘扬

本刊记者 胡东霞

大力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 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再立新功
——专访西藏军区司令员许勇中将

本刊记者 胡东霞

统和优良作风新的时代内涵。那么,“老西藏精神”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新形势下如何接续传承好“老西藏精神”,不断提振官兵坚定“三个维护”(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忠实履行使命的精气神,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记者就此专访了西藏军区司令员许勇中将。

“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军民在特殊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必须在追根溯源中增进历史认同

记者:“老西藏精神”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阶段?

许勇:“老西藏精神”是一代代驻藏官兵与西藏各族群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民族社会氛围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用鲜血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孕育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其发展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下阶段。

在进军西藏的征程中孕育萌芽。伟大的事业凝聚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助推伟大的事业,进军西藏的艰辛历程,孕育萌发了不朽的“老西藏精神”。1949年,西藏地方当局受美英等国怂恿,公然扩军陈兵,妄图以武谋独。1950年,以二野18军为主力的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进军西藏号令,分别从四川、云南、新疆、青海四个方向挥师进藏,以“英雄踏破千里雪”的无畏气魄,胜利完成了进军、筑路、生产、争取团结上层和影响群众等各项任务。广大指战员经受住高寒缺氧、缺衣少食、交通不便等多种考验,以“吃大苦、耐大劳”“艰苦为荣、以苦为乐”“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牢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赢得了“菩萨兵”的美誉。这种顽强的革命斗志、超强的吃苦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元基因”。

在保卫西藏的斗争中沉淀发展。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保卫西藏的战斗史就是“老西藏精神”的奠基史。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阴谋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驻藏部队奉命平息武装叛乱,3年时间辗转拉萨、山南、那曲等地实施6次大的战役,同时担负起发动群众进行民主改革、帮助建立基层政权的光荣任务,以灵活的斗争策略和敢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赢得了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1962年10月,驻藏部队奉命对入侵印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短短1个月打赢了克节朗、西山口—邦迪拉、瓦弄和西段拔点等多个战役战斗。参战官兵吃的是夹生饭、面糊糊,喝的是冰雪水,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稳定局面。1963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当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国华汇报说,西藏军区部队这次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时,毛主席站起来响亮地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传遍全国全军,也构成了“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内容。

在建设西藏的实践中完善成熟。驻藏官兵在巩固国防、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中,表现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18军进藏之初,西藏上层亲美英分子对粮食实行严密封锁,扬言“赶不走解放军,饿也得把他们饿走”。进藏官兵发扬“南泥湾”精神,在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野中大力开荒生产,在生命禁区建起了“自我生存保障工程”。同时,广大官兵牢记毛主席“进军西藏要经营西藏”的谆谆教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200多个第一,为西藏实现“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党中央做出部队不再经商的重大决策后,驻藏部队立即将近半个世纪创造积攒下来的9个农场、16个企业、90万亩良田无偿移交地方,使西藏当年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47%。新形势下,西藏军区部队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在支援地方建设、精准扶贫帮困、保障改善民生、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做出了新贡献。这种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开拓创新精神,是“老西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老西藏精神”最终体现在“五个特别”上,这“五个特别”是怎样提炼归纳出来的?

许勇:西藏始终是一片浸润着党中央和党、国家、军队领导人深情的土地。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西藏视察时,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姜洪泉汇报说:“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提倡和发扬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传统,这个传统和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江主席听后欣然题词:“发扬老西藏精神,戍边卫国建新功。”1994年7月,江主席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西藏工作,就是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与原成都军区领导同志谈话时,将“老西藏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这个新概括,将“特别能团结”改为“特别能创业”,更加客观地反映了西藏军区部队的精神和业绩。

长期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西藏驻军工作,并就此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褒奖勉励驻藏官兵,为驻藏部队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1998年6月,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他就亲率代表团进藏看望慰问西藏军区52旅福建籍官兵,并指出:“这是一支有光荣传统、有战斗力的集体。”2011年7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率代表团参加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专程视察慰问了军区部队,要求广大官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继续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2014年8月,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时,习主席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在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015年8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再次深刻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关心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完善了“老西藏精神”,赋予了“老西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老西藏精神”是引领官兵自我净化提高的历史镜鉴,必须在经常对照反思中明确现实差距

记者: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历代驻藏官兵在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上做得如何?

许勇:几十年来,“两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西藏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直激励引领着一代代驻藏官兵不忘初心、奋力前行。驻藏官兵忠诚戍边卫国、坚决御外稳内、全力抢险救灾、义务帮建解困,以宁肯让生命透支、绝不让使命欠账的豪情担当,为捍卫西藏边防稳定,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墨脱戍边模范营”“高原戍边模范营”、筑路英雄张福林、战斗英雄肖明生、“模范边防骡马运输队长”尹祥美、“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藏北高原上的“雪莲花”彭燕等近百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模单位和个人。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受多元文化、多种思想和市场经济冲击,特别是受郭伯雄、徐才厚流毒浸染影响,少数官兵没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等一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迫切需要我们在对照反思中惊醒奋进、在真学笃行中净化提高。

记者:您提到当前一些官兵在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请问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表现?

许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数官兵理想信念没有老一辈树得那么牢。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是“老西藏精神”的根之所在。当年中央决定进军西藏,邓小平找18军军长张国华谈话,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谈话凭党性。”张国华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老西藏”官兵无论面对何种考验,始终不改的是对党的信仰信赖,靠的就是对信念的执着坚守、对党的无限忠诚。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信念是坚定的、对党是忠诚的、政治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人忘了初心、丢了本色。有的政治意识淡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不强,对过去的积弊乱象和习惯习气不能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分析,对一些灰色“段子”和消极言论不甄别批驳而是人云亦云。有的奋斗目标偏移,缺乏“老西藏”官兵那种为党和军队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以熬满20年自主择业为最高追求,慢作为、懒作为甚至不作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每名官兵引以为戒、对照自省,借锤敲钟、严防重演。

二是一些官兵备战打仗没有老一辈抓得那么紧。虽然“老西藏”官兵都能征善战、身经百战,但从没有须臾麻痹、丝毫放松,像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国华、原副司令员赵文进等领导干部,都是亲自研训抓训、亲自上平叛剿匪战场和自卫反击作战一线指挥。现在,许多军人几十年没打过仗,部分官兵“不思战、不谋战、不练战”。有的“谋打仗”的意识不强,受和平积习影响,不少官兵打仗意识弱化,习惯用“安全标准”“领导满意标准”衡量工作。有的钻打仗的劲头不足,一些单位党委工作重心偏离打仗准星,议战议训抓得不深不实,战斗力标准没有完全落下去。有的“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不够,个别指挥演练离不开台词,不懂不会的问题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忧患意识,下大力研究解决,真正像老一辈那样心无旁骛钻打仗、全力以赴谋打赢。

三是一些官兵吃苦奉献没有老一辈保持那么好。从进藏那刻起,“老西藏”官兵就始终坚持以苦为乐、苦中作为。进藏后,52师的第一个春节,所谓的“节日宴席”就是一锅水煮麻豌豆,115团每年野菜就要吃掉20万斤,但没有一人叫苦;西藏军区成立之初,机关就挤在清朝时修建的一座破旧兵营,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没有玻璃就挂帆布挡风,没有桌椅就垒箱子代替,没有一个人讲条件。反观现在,受社会不良思想冲击,少数官兵这种吃苦奉献精神有所削弱。有的怕家庭受苦,担心伤了身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忧前程思后路、忧家庭愁健康;有的怕工作辛苦,苦熬不苦干,混日子、守摊子,一边享受待遇一边发着牢骚、一边碌碌无为一边惦记提升,耐不住寂寞、扛不住清苦、守不住底线。这些问题,既与老一辈的好传统背道而驰,更与改革强军大环境格格不入,需要自觉对表、有则改之、鼓劲前行。

“老西藏精神”是推动部队履行固边稳藏使命的强大支柱,必须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记者:习主席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老西藏精神”作为西藏军区部队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该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许勇:“老西藏精神”是对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热爱人民、服务群众等精神的高度凝结。践行“老西藏精神”,就是要传承弘扬“老西藏”官兵身上那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高度服从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坚韧不拔、战天斗地的乐观主义精神,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前赴后继、公而忘私的革命献身精神,为捍卫边防、固边稳藏贡献力量。

一要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弘扬“老西藏精神”首要的要求。1962年自卫反击作战,在大获全胜的可喜形势下,面对中央停火后撤命令,承担任务部队毫不犹豫、坚决执行。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这种“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政治本色决不能变。一是“三个维护”要坚决。像“老西藏”官兵那样坚决听从、绝对服从,特别在这轮改革中,面对分流安置、驻地移防、职务变动等实际,要坚决听令而行,决不讨价还价。二是看齐追随要跟紧。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牵引,以团以上党委专题学习调研活动为抓手,坚决纠治“伪学伪信、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等不良学风,推动理论威力转化为实践能力。三是理想信念要纯正。坚决纠正一些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的问题,切实抛开私心杂念,纯洁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老西藏”官兵“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惜献出一切”那样的崇高追求。

二要抓紧练兵备战、聚力固边稳藏。这是弘扬“老西藏精神”核心的要求。面对习主席的殷切嘱托,面对军区部队的历史重任,一定要像老一辈那样,忧起来、紧起来,全力办好练兵备战、固边稳藏的事,为党中央和习主席分忧。一是以实为本练兵备战。充分认清指挥员队伍“短板”和战场建设“弱项”,以问题导向倒逼谋打仗、务打仗、练打仗,真正像“老西藏”官兵那样实打实地抓练兵、搞备战,确保习主席一声令下,能战胜战。二是以稳为要谋势控局。深刻领会习主席“念好稳字诀、做好稳字功、下好稳字棋”重要指示精神,既管控风险保稳,又主动作为创稳,坚决维护西藏边境和社会稳定。三是以转为重提质换挡。紧紧盯住西藏军区部队转型建设目标,以观念转变引领建设转型,以结构重组推动能力重塑,努力把军区部队打造成保稳卫疆的“铁拳头”。

三要苦中担当作为、交好改革答卷。这是弘扬“老西藏精神”紧迫的要求。这次改革调整部分单位前推移防部署,抛家舍业、离城下乡,几乎是“白手起家”,迫切需要拿出“老西藏”官兵那么一股“爬雪山、趟冰河”的吃苦精神,有苦不畏苦、苦中干事业。一是以苦为乐。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拿出“老西藏”官兵那种“战天斗地、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和“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壮志豪情,把吃苦当财富,以苦为乐、把苦嚼甜。二是艰苦创业。面对改革调整“从零开始”、客观环境受限建设相对滞后等实际困难,拿出“老西藏”官兵“没有公路自己修、没有电站自己建、没有房屋自己盖、没有蔬菜自己种”那样的创业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力求为部队多留财富、少留包袱。三是苦有所值。坚决防止因履职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监督不落地引发问题致使“辛苦白费”的现象,做到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确保苦尽甘来、苦有所值。

四要突出正规严矩、持续纠风除弊。这是弘扬“老西藏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没有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弘扬“老西藏精神”就是一句空话。当年进军西藏,大家在艰苦环境中能同生共死、戮力克难,不仅靠的是信仰的力量,还要靠领导干部一身正气的感召力和部队风清气正的凝聚力。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好传统决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守规矩、走正道,以清风正气凝聚昂扬士气。一是严纠问题积弊。紧盯那些久治不改、纠而复发的顽瘴痼疾,下狠劲做常功,推动各类问题整改清仓见底。二是严守纪律规矩。特别是面对调整改革中人员安置、经费使用、工程建设等考验时,一定要像老一辈那样,视纪律规矩如生命,坚决不碰红线、守住底线。三是严于律己用权。时刻保持权力光环下的清醒警惕,时刻谨记从严求实的新常态政治要求,决不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官德在正气间升华。

记者: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老西藏精神”,您会怎么概括?

许勇:习主席反复告诫我们,“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认为,“老西藏精神”是一座山,她的崇高伟大像喜马拉雅山一样令人望而仰止;“老西藏精神”是一条河,她的“源头”“活水”像雅鲁藏布江一样源远流长;“老西藏精神”是一座碑,她记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老西藏精神”是一面旗,她指引着我们这些后来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一定要牢记习主席“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谆谆教导,坚决执行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把“老西藏”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努力在献身强军实践、有效履行使命中,让“老西藏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1]黄可,冉启培著,《西藏平叛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2]郭江明,冉启培著,《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3]向巴平措总编纂,《西藏自治区志——军事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胡东霞)

猜你喜欢
军区官兵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