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矛的音乐梦

2017-12-05 10:23文/李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工团作曲钢琴伴奏

文/李 琼

鄂矛的音乐梦

文/李 琼

鄂矛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大腿外侧。如果仔细观察几秒,不难发现他指尖的节奏跟咖啡厅悠扬的钢琴声配合得贴切。似乎还未从工作状态中完全抽离出来的他,最近正和战友们全力以赴“备战”纪念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这位创作了《卢沟谣》《兵车行》《相聚中华》等动人旋律的军队优秀作曲家,如今还是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音乐系军旅音乐创作专业的一名在职研究生。鄂矛很享受在学习充电和埋头工作中切换的状态,学习和工作如同两个车轮推动他的艺术人生不断驶向前方。

鄂矛和军旅的缘分,始于一次巧合。

1995年,武警总部文工团前往哈尔滨招生。当时在市儿童艺术剧院担任声乐老师的王秀琴负责钢琴伴奏。看到考生们一个个吹拉弹唱热火朝天,她突然冒出了个想法:“或许可以让儿子来这边弹一弹,接受北京专家的点评指导。”

不满16岁的鄂矛当时正在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读中专,主修钢琴。接到母亲的电话后,他跑到招生地点——哈尔滨市少年宫,当着所有评委和考生的面,从容而流畅地背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4个乐章。

专家留给母子俩两句话:一是“鄂矛虽然年纪小但技术和乐感都非常不错”,二是“我们对他挺感兴趣,如果愿意,可以来北京参加复试”。

鄂矛记住了前一句。回到学校后,他“弹琴更带劲,上课也更认真了”。

而王秀琴记住了后一句。因为对军旅音乐始终怀抱热爱,她考虑,“或许这可以成为鄂矛一生的事业”。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都”称号的哈尔滨,曾诞生过中国第一支交响乐队,著名歌唱家金铁霖、李双江,“音乐诗人”李健等都出自这里。这座依松花江而建的城市,音乐氛围浓厚。

鄂矛全家也都十分热爱音乐。母亲王秀琴曾是军队文工团的声乐演员,大姨是辽宁歌剧院的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英,二姑担任哈尔滨市歌剧院的女高音,舅舅是弦贝司手。家中唯一“不专业”的父亲鄂楠,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鄂矛的乐理知识都是父亲教的。

鄂矛从3岁开始学习钢琴,受环境影响,他从小对音乐保持着非常高的敏锐度和好奇心。小时候他最开心的就是饭后参加家庭小型音乐会,“最开始我就站在旁边看舅舅拉贝司,听姑姑姨妈们唱歌,等我后来钢琴技艺成熟些,就会为他们伴奏。”

在省艺术学校期间,闲不下来的鄂矛组建了一支没有名字的流行乐队,他担任乐队的键盘手。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和大多数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一样,鄂矛也总想通过音乐表达些什么。他开始大量“扒带子”,并组织乐队成员跟着磁带播放的旋律弹奏,磁带听完一盒又一盒,随着曲目的不断积累,他们很快从众多校园乐队中脱颖而出,活跃在学校的音乐节和小型音乐会舞台上。

1996年春,接到武警总部文工团的复试电话后,鄂楠和王秀琴带着鄂矛前往北京。

考试过程鄂矛已经不大能想起来,他唯一记得的是复试结束后团里的领导决定特招他入伍,并只给了他和父母10分钟考虑时间,“要不要留下来工作”。

鄂矛没想很久就答应了,他说:“母亲曾是军人,我对于军人有亲切感也有安全感。”

和父母游玩颐和园后,鄂矛留在了北京。

这一年夏天,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举办“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并诞生了两项国家级赛事——首届全国声乐比赛和全国歌剧观摩演出。

文工团很多知名演唱家积极备战,鄂矛负责为男高音演唱家聂建华老师钢琴伴奏,并且是所有伴奏中年龄最小的。

未在北京待满半年,鄂矛便回到家乡,只不过这一次,他是在比赛的舞台上。最终,聂建华在这届声乐比赛中夺得民族唱法金奖。

赛后,很多音乐学院的老师找到鄂矛,拿到金奖曲目的钢琴伴奏谱后,他们觉得非常意外。“你这即兴伴奏的效果挺好啊。”这些老师们发现鄂矛的谱子上全是简谱,并没有钢琴伴奏谱。

两个月后,聂建华老师和民族乐团的谢琳老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山西经典民歌音乐会,鄂矛担任这场一个半小时音乐会的钢琴伴奏。

这对于16岁的鄂矛而言,是巨大的信任和鼓励。他正式被特招入伍,成为武警总部文工团的钢琴演奏员,担任歌队的钢琴伴奏。

加入文工团后,鄂矛需要负责歌队40多个人日常排练、考核的所有伴奏。这是多少工作量呢,举个例子,个人考核中,如果每个人需要唱两首曲目,40个人就是80首,而他还要练习自己的独奏曲目。

在考核季,鄂矛基本上是从早上睁开眼睛一直弹奏到晚上九十点。如果有其他单位需要伴奏,休息时间则被压缩得更厉害。

1997年,鄂矛第一次看总政歌舞团的演出。当时一个重要的国际军事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晚的演出,是总政歌舞团的最强阵容,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出征服了在场所有的中外观众。”他当时想:“要是有朝一日能到这样的团体工作,那是多么的幸福。”

但当时他的作曲水平几乎为零,鄂矛萌生了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念头。

因为身上有工作任务,团里不允许“脱产”,鄂矛又不忍心脱下军装,于是他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策略。

2010年,互联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开始影响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这一年,父母为18岁的鄂矛购置了一台win95系统的电脑和数码录音机,鄂矛给它安装上了音乐制作软件Cakework。

由于当时文工团没有多余的床位,鄂矛一开始住在排练厅角落一间本来用于放置扫把、刚好容得下一人大小的菱形“房间”,一张小床放入后,门都关不上。为了把“宿舍”让给电脑“住”,鄂矛抱着床单被褥到排练厅打地铺睡。

他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自学电脑音乐制作当中。当时相关的专业软件,还没有汉化版,一般不是英文就是法文,鄂矛“就对着软件上的字母,一个个查字典,弄清楚什么意思,然后再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积累幸运的密码。慢慢地,鄂矛开始认识更多专业的音乐老师,他孜孜不倦请教,在摸索中学习。当时武警文工团有国安录音棚,设备和技术在北京数一数二,刘欢、张宏光等知名音乐人都来这里录音。

“近水楼台先得月”,鄂矛一有时间就坐在录音棚旁,“看专家们怎么工作”。当时录音棚的管理人员看他认真,也不忍心赶他走。

1999年,军艺文学系针对武警在职干部开办了一个培训班。鄂矛毫不犹豫报名考试,准备拿到大专文凭后再读本科。

最终他如愿所偿,也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文学系的专业学习让他 “对文字产生了更强的感受力”,他更能体会到每一段文字背后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是艺术工作者尤其是作曲者不可或缺的。

大专和本科6年的学习,鄂矛一刻也没停下。他参加了当时北京很知名的“地平线”流行乐队并担任键盘手,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在军艺和中国音乐学院代钢琴伴奏课;2003年为著名青年歌唱家雷佳担任钢琴伴奏,获得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大赛钢琴伴奏奖;参与团里的音乐制作、编曲,并开始尝试作曲。

2007年底,鄂矛接到双拥晚会任务,要他为展现北京奥运风采的杂技节目《奥运动律》作曲。

这是鄂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立作曲。

他跟着晚会筹备组去广州战士杂技团观摩节目,按照节目中的每一个场景和动作变化写下他认为合适的曲调,然后将所有的曲调串联,糅合,并在脑海中把曲调和画面结合起来,一遍遍修改。节目编排有任何改动,他也随之进行修改甚至再创作。

一个月后,《奥运动律》正式创作完成。音乐先以急促的鼓点切入,随着杂技演员动作幅度加快,音乐转为高亢激昂的交响,当杂技演员开始展现身体柔韧度的慢动作独舞时,开始出现舒缓的钢琴独奏,然后再次转为激昂的音乐直至结束。

5分钟的节目,全场贡献13次掌声。

2009年,鄂矛调入原总政歌舞团(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工作。虽然本职是钢琴伴奏,作曲编曲亦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2010年,在一次音乐交流中,鄂矛偶然得知北京电视台中秋晚会一首名为 《卢沟谣》的童声合唱正在选择作曲者,他决定试一试。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拿到李明圣创作的歌词后,鄂矛尝试模拟童声朗诵,然后在脑海里构筑歌词所营造的画面,“如何用旋律展现童真童趣又不失庄重”“如何用旋律配合歌词更好地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他一边思索一边记下心中流淌出的旋律,“灵光一闪,一气呵成”。

第二天按照曲谱试唱,所有人都非常满意。后来,《卢沟谣》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获得最高奖项———优秀歌曲奖。2012年荣获中宣部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无论是他改编的男声合唱《天路》,还是为男子集体舞《兵车行》《练练练》作曲,或是作曲的歌曲《我是刀锋》《感动》等,都不断斩获各项比赛金奖。

鄂矛将多年前观看总政歌舞团演出时默默幻想的那个“假如”变成了“现实”。去部队采风,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为战友们作曲,在舞台上进行钢琴伴奏,鄂矛在歌舞团的工作表现十分出色,并多次立功受奖。

但他总觉得自己“仍然少了些什么”,似乎又“是时候为自己充电”了。他报考了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音乐系的在职研究生,师从著名青年作曲家栾凯教授。沉浸在军旅艺术的氛围中,鄂矛觉得“是一种幸福”。这一次,他不用“曲线救国”,而是直指他内心追求的事业和梦想。

下一步,鄂矛想尝试接触大型的音乐剧、歌舞剧或者影视剧配乐工作。“能掌握更多丰富的题材,才能把这些好的音乐方式中蕴含的正能量融入军旅音乐中,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文工团作曲钢琴伴奏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逐梦
邀你来我家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George Gershwin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伍光辉作曲三首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