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12-09 06:52邵秀芝曲静然
农产品加工 2017年23期
关键词:概论通识食品

邵秀芝,曲静然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邵秀芝,曲静然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

基于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开设的通识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为例,探讨了专题研讨式、案例式、文献阅读、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消除专业学习的盲目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通识课;教学模式

0 引言

目前,我国一些本科院校普遍采用“4+3+1”的教学模式,即4个学期基础课、3个学期专业课、1个学期毕业环节[1],导致学生基础课学习后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与基础课的关系不清楚,对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存在困惑,同时大学新生存在适应大学学习规律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等普遍问题[2]。2009年以来,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出口需求建课程,重构有用、有效、先进课程的原则,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3],在以往开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思政课”“计算机”等素质能力通识必修课基础上,增设了专业通识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16个学时,1个学分),使学生入校第1学期就了解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食品学科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等,通过了解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建立起热爱科学、服务食品行业的信念,特别是建立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坚定专业思想,消除专业学习的盲目性,为大学4年的学习规划及将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跨学科体系,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工艺学、工程学及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随着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食品工程创新,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质量控制的应用型专业人才[4],因此依据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特色及培养目标,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5],结合当前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构建了6个专题模块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力求达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通过日常饮食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产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使学生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问题的愿望。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2 课程教学模式

2.1 专题研讨式教学

以当前社会食品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通过给予学生特定问题或学生自选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例如,举例说明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说明控制对策?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控制?等。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撰写PPT发言稿,每个专题在课堂上讲解时间10 min左右,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组间相互提问,表达各自的观点,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讲评。这种开放式研讨,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2 案例式教学

以某项食品生产为例,从原料、生产技术、品质控制、生产设备等方面系统讲授工艺过程,围绕影响品质所涉及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以常见的肉制品——香肠生产为例,重点介绍原料肉的选择、配料、杀菌条件等对香肠品质的影响,并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引入到香肠生产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每个工序的操作,及时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发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反应等不利因素,使危害因素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肉蛋白的持水性、乳化性、凝胶性,以及配料中肉和淀粉比例、杀菌方式等对香肠质构的影响,微生物的变化对香肠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同时介绍当前肉制品生产工艺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基于问题导向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如何规定肥肉和瘦肉比例、肉和淀粉的比例,为何要加入护色剂,腌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引出问题从中提炼出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培养分析问题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简要介绍香肠的生产装备、车间卫生管理,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安全意识和经济意识。

2.3 文献阅读教学

在讲授“功能食品与食品添加剂”专题前,要求学生以市场中被消费者接受的功能食品和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例,阅读2~3篇典型的专业文献知识,说明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对每篇文献提出1~2个问题,以读书笔记形式提交,教师从中选择几篇较好的笔记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文献阅读教学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把握食品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前沿,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大学后期的自主学习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养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4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探索了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校内参观工程(实验)中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安排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讲授各自擅长的专题,聘请校外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座学科发展前沿和职业需求。除了课堂讲授外,充分利用校内的食品工程训练中心,带领学生参观啤酒、果蔬脆片、肉制品、果汁、焙烤食品、功能性成分提取、油脂精炼、膨化食品等生产装备和专业实验室的分析检测仪器,通过现场的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食品工程的感观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彰显了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兴趣。

3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食品专业学生第2学年的转专业率逐渐降至零,在大二时开始申请立项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过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创意创新奖、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奖”等。课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开阔了专业视野,生活中遇到饮食问题时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更加明确,对食品专业有一定的认同感,不再感到迷惘。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出专业概论课的引领作用,又要优选富有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优化与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才能为企业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蔡健荣,张文莉.中德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24-28.

[2]潘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3]邵秀芝,王燕.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构建 [J].广州化工,2013,41(21):189-190,211.

[4]王维坚,余平,张一,等.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 (6):84-86.

[5]杨立刚,王晓英,王少康,等.通识课程食品科学概论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14-115.◇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Mode of a General Course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O Xiuzhi,QU Jingr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Shandong 250353,China)

Based o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d taking the general course-An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the effects of teaching modes of special topic discussion,case teaching,literature reading and integration of in and after clas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s are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consciousness,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and eliminate the blindness in their study of the maj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troduction;general course;teaching mode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12.023

1671-9646(2017) 12a-0082-02

2017-09-29

2015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4);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教研项目(2013027)。

邵秀芝(1963— ),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概论通识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