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德育的思考

2017-12-09 00:16罗新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渗透小学德育

罗新平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更加要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小学教育正是启蒙阶段,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可以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让学生们成为有知识和道德的人。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

一、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学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有效的、潜移默化的德育。

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圆周率,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数学故事,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學科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要使德育和学科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渗透德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设立中心内容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是保证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德育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德育教学的主体,若是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根本无法保障德育的效果。所以老师在展开德育的时候,必须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改变以往那种进行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式,尽量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时候多讲一些真实的例子,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感悟和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

想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便是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应该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的进行生活化的对话,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的体现出自然、轻松以及民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努力避免两种倾向的出现,首先是,德育的时候,老师不能够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让学生对道德习题进行解析,老师只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评判,并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老师的观点,这样是无法真正的起达到德育的目的的。还有一种倾向是,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混乱,并且也无法达到德育的目的,小学时期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老师这样进行德育教学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对德育进行新的策略创新

根据时代的需求,想要保证德育的效果,创新已经成了一个必要的手段。此处的创新,主要是指对以往的德育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进行道德选择方面的能力,在进行德育活动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充分分析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求异和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也是保证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进行选择,多方面的去思考一个现实中的问题或者事物,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所以,根据需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打破以往德育的模式,多方面的评判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让学生更多的思考,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不断地激发出自身的潜力。

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的时候,比较注重学生的集合思维,而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属于自己的个性。老师在德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发问,对于我们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而老师在评判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绝不能草率,因为老师草率的评价很可能会打击到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总结: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提高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作教学计划,创设意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小学德育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云.浅谈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248.

[2]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渗透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