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引导进步

2017-12-09 00:53杨晓天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杨晓天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打开学生创新发展的大门,培养学生完善的科学素养,真正让问题引导进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和重点研究的教学课题,因为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知以及学习过程中拥有主动意识困境的心理状态,并在这一状态驱动之下产生强烈的创新冲动,并通过积极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发现。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打开学生创新发展的大门,培养学生完善的科学素养,真正让问题引导进步。

一、 营造问题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其认知水平也有待增强,这也使得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去探索新知,开拓更为宽广的科学世界。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突破科学学习当中的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并将敢于大胆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也让学生的科学探究之路变得更加寬广。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质疑产生浓厚兴趣:

第一,在科学探索当中引导学生质疑。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平台上,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探索科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获取丰富的科学经验,对周围复杂的环境以及新异刺激产生及时有效的反应,激起学生的质疑意识,产生通过科学探索来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栽培一些植物,并且对它进行精心的照顾。教师的做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科学探索的情境,而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体验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从中能够体现出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鼓励着学生运用理论以及实践来解决问题。

第二,在科学观察当中引导学生质疑。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科学信息,而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耐心观察来发现。生活以及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百科全书,蕴含着无尽的科学知识,那么科学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周围的生活和自然,让学生通过用心观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当中的桥,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当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掌握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科学哲理。

第三,在科学阅读当中引导学生质疑。阅读是获取信息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科学图书当中有着大量趣味性的科学故事,这些故事都能够成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一个源泉。例如,牛顿正是因为他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这样的疑问,才奠定了他发现万有引力为人类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之下,学生能够逐步意识到敢于质疑的可贵之处,逐步打开学生的灵性和思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构建民主氛围,强化质疑勇气

就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课堂而言,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问,但是不愿意主动地提出来,究其根源是学生缺乏提出疑问的勇气,没有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支持。小学生对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对教师的态度的感知非常敏感,教师的肯定以及赞赏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安全感,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产生恐惧心理。因此科学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为学生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增强学生的提问勇气,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一,为学生提供大胆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科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以及促进作用。因此,科学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留足充分的质疑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问机会和平台,将学生打造成提问的主体。例如,在学习水的表面张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评比活动,看哪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好,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发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透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以便通过教学调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的学习。

第二,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科学质疑。对待学生的科学发现以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秉持乐于倾听的态度,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高的知识含量或者是提问独特,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通过耐心的倾听来发现学生语言当中的亮点和创新点,并通过层层启发来打开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使是学生问题的表达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肯定学生大胆提问的勇气,并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准确表达,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三,运用恰当的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回应,给出的回应并不指的是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生的提问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使得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来出色地解决科学难题。教师的积极回应以及对学生质疑态度的肯定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强化学生科学质疑的动机;同时也能够逐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民主和谐的氛围当中得到发展。

三、 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质疑技能

提问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项必备技能,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自身思维困惑的表达,而且提问能力也能够从侧面表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够为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提供必要依据。很多学生在面对科学质疑时会乐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但是学生在质疑技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学生具备提问的想法,但是缺乏提问的有效技巧,从而出现词不达意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开发和发展。此时,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学生提问技能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质疑技能,采用正确的提问方法来表达出自己的问题,养成自觉提问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言传身教。教师对于学生提问方法的点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自觉主动地运用准确的表达方式表达疑问,而学生提问技能的掌握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提问的示范。例如,在学习融化的食盐一课时,文章需要比较食盐和沙土、面粉等不同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点。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性地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在融化的过程中变成的颗粒大小有怎样的特点?在教师的带动以及示范之下,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物质融化后在水中是怎样分布的?能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同物质的溶解程度如何?

第二,明确质疑思路。问题的提出并不是思维的突然闪现,具备一定的思路,这也是学生掌握提问技能必须明确的一个认识。因此,科学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指导提问的思路,在看到某一科学现象时注重启发学生提问这个现象是什么,接下来再进一步地指导学生提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再通过层层引导是怎样提出这一问题的。这样的提问思路能够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语言表达思路以及思维,在学生掌握提问思路后再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和生成新的问题,这才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形成问题意识的方法。

第三,掌握质疑媒介。学生进行科学质疑的媒介是语言,虽然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质疑方法的掌握方面也会更加的牢固,反之,则不能够有效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降低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表达机会。例如,在教学动物与环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蚯蚓以及它生长的环境,接下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或者是教师传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质疑的媒介和方法。

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小学科学不可缺少的能力,在问题意识的指导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得学生大胆地应用创新意识来拓宽思维,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构建科学民主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提问方法的点拨和指导,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