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法研究

2017-12-10 07:39常启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教法研究历史课堂高中历史

常启霞

摘要: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使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而且这样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法研究 ;历史课堂

一、老师历史知识必须深厚,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技巧打下根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历史观点教学,注意精确、科学地抒发历史观点,更要领会和驾驭历史观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研习和领悟历史观念的过程,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规律性,是一个时代、一個时段的历史原形的特质和规则,值得着重的是,讲解高中历史务必和有计划的培育学生的研习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得益彰的,知识是能力的根基,能力的产生是深入获得知识的前提。由此在课堂中既不能简单讲解课本知识而不培育能力,更不能单一培养能力而脱离课本知识,更应在传授历史知识时落实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根基上获取新的知识。在历史课堂中,要达到一定的深厚,必须从全局上掌握教材,产生系统的知识构造,从而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总结分析和讲出史实原形、历史征象和历史观念之间的内涵关联,更是技能锻炼的要点,即要求老师在课堂中重视讲义中的知识的内在关联。

二、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三、注重历史理论和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历史理论的教学,不是做纯哲学、政治的理论阐述,诸如什么是生产力及其要素,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等。首先,在于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药注意运用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住历史住现象形成的因素、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现象的最本质的联系。如对党的遵义会议就可以从政治、军事、思想、领导集体及个人作用等多角度总结历史经验,阐述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以事件为诱导,有效的通过情感教育来影响学生

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来说,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运用所教授的文化知识,在文化知识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元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所教学的理论知识为诱导,对此我们可以以具体的历史材料为出发点,来配合或者是佐证德育的教育。例如,在进行隋文帝建国以及治理国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介绍隋文帝提倡借鉴、并勤勤恳恳进行政务工作的事迹,进而对现在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并有效的调节自身不规范的言行。除此之外,进行德育的渗透和教学,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通过形象性的、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的引起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杰出的人物,在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下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对此我们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当然,我们开展情感教育还是来源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情感的表达才会更加真诚,才会真正的影响到学生。

五、讲究听课技巧

了解与融通。关键是感情上要沟通。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其实,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氛围的养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所谓的隐性知识,是指实际存在于课本当中却容易为人所忽略的知识。隐性知识没有现成答案,必须全面启动思维才能发掘和解答,这既是考查层次较高的一种智能型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因此,教师应注意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讲解。如课本对《资政新篇》评价中指出“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的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对于《资政新篇》没能实行的原因,学生只能理解到当时战争的环境是一个因素,实际上除战争因素外,更为主要的应是经济因素和阶级因素。

总而言之,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加强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必将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土桥中学 731800)

猜你喜欢
教法研究历史课堂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