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

2017-12-12 19:28黄卓明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1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互联网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面对当今的新形势,需要对传统的教师、教材、教法这“三教”问题进行重新审定,加强对“互联网+”教育技术之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调研工作,培养既具备汉语专业知识,又具备用汉语沟通或进一步深造的能力的专业化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帶一路”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三教”;“互联网+”一、前言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1]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说法原为“对外汉语教学”,其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更改为现名[2]。此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以“请进来”为立足点,到以“走出去”为主要方向,在教材、教法、师资培养、教学目标、范围、地点、对象等方面均发生了许多变化[3]。“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语言的支撑与辅助,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应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快速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相关学者的研究和探讨。

二、传统“三教”问题的重新审视

教师、教材、教法是传统教育的三个永恒主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三教”问题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对传统“三教”问题予以重新审视。

(一)对“教师”的重新审视

在“三教”问题中,教师问题是核心。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已共计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孔子课堂。加强对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的外派汉语教师和本土汉语教师工作现状的调研,有助于明确今后汉语教师培养的目标和重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汉语教育,在师资方面存在着外派教师多、本土教师少,外派教师语言背景单一等问题[4]。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培养目标。

1.教师培养国别化

“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53种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在年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学习动机、汉语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更加需要基于不同国别、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分国别的、分对象的教育和培训。

2.教师培养本土化

只有当汉语“基本上都由当地汉语教师来教,汉语才真正能走向世界,汉语国别化教学也才真正能实现”[5]。本土教师在汉语教育方面更有地缘优势,他们更了解本国学生的语言状况,通过汉语与母语的对比分析更能掌握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本土教师培养,推荐本土教师赴中国深造,壮大本土教师队伍,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师培养专业化

从教学技能、赴任国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专业化、高水平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质量的汉语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二)对“教材”的重新审视

早在1995年,北京语言大学时任校长杨庆华就指出:“新一代教材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6]。而在现行的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通用型教材所占的比例较大,从汉语必教的内容考虑较多,有针对性、创新性、能满足实际需要的较少,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和课程大纲无法满足各个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需求[7],这要求我们加强调研,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与我国跨境语言的关系、国家语言政策、英语使用情况、汉语推广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修改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大纲,编写符合不同国家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国别化、本土化教材,促进汉语尽快被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探讨。

1.教材编写本土化

所谓“本土化”,即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当具备明确性和针对性。其要求选材内容需结合当地生活和文化背景,教材编写的教学量要与当地的学制、学时相匹配,内容呈现方式要适应当地经济、文化、民族性格等。教材在编写之初就必须明确“为谁而编,为什么而编”,要符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满足学习者的切实需求。国家汉办原主任许琳曾在2007年提出,本土教材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外国人的思维、贴近外国人的生活、贴近外国人的习惯[8]。教材编写本土化也要充分发挥本土教师的优势,组建一支由中外优秀汉语教师组成的优秀教材编写队伍,编写出优秀的本土化汉语教材。

2.教材编写多样化

教材编写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展开,调查范围应涉及大、中、小学,调查内容要包括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学生学习动机、课时数量等。调查形式可以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结合学生语言文化背景、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等编写多样化的汉语教材,满足汉语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3.加强中外合作

中外合作是使对外汉语教材实现“本土化”特征的必要条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指出,要想在针对性上有所突破,应该走“中外合编”的方式,鼓励研究人员及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同当地的专家进行合作,实地调查,尝试编写多种风格的教材,并根据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进行修订[9]。加强中外合作有助于推动教材编写的国别化,使汉语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多样性。

(三)对“教法”的重新审视

对教法的研究,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国情,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endprint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0]。首先,针对不同国情要有不同教法。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国情展开调研,通过对当地教学设施、学生学习目的、学生语言水平等展开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其次,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教法。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通过汉语与学生母语的比较研究,確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语音、词汇、语法尤其是汉字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同样适用,比如在汉字教学中,重复地朗读、听写等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运用,应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重新审视“三教”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互联网+”教学手段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调研,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距离、人员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强调要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1]。由于互联网具有灵活性、资源多样性、娱乐性、超时空性等特征,它可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科技发展不平衡、汉语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对于“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教学手段信息化

“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及面授的教学方法,其采用信息化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师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与学习。例如,厦门大学采用的海外函授教育、美国的电视教学、网络孔子学院在线课堂、网上北语在线教学等。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应根据沿线国家的网络技术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沿线国家国情的互联网教学手段。

(二)教学资源共享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例如,网络孔子学院在线课堂提供视频、音频、PPT等多种教学资源;北京语言大学2014年同超星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国外知名慕课平台Open2Study、edX、coursera等提供的学习资源;汉语学习软件Chineseskill等。“互联网+”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上述教学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共享。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

由于世界上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学习目的上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打破时空和地域的局限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及学习需求,使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也可以选择系统地参加网络课程、阶段性学习、临时性学习、终身性学习。例如,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广泛运用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模式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汉语学习服务。

四、结语

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汉语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知华、友华的本土化人才,培养具备用汉语沟通或进一步深造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并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先生指出,人的传播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我们要充分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人才培养,运用新时期新形势要求下的教师、教材、教法及“互联网+“教学手段等新理念,更为有效地推进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要鼓励优秀的汉语学习者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为国家战略培养高层次的汉语人才,使汉语国际教育能够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2017-05-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210/143152.html,2017-05-14.

[3]黄卓明.浅谈国际汉语教师的素养及培训问题[J],语文知识,2013(5):31.

[4]黄方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状况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4.

[5]陆俭明.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兼谈汉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问题[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3(2):122.

[6][7]于海阔,李如龙.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教材几个问题的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6):91.

[8]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7.

[9]于海阔,李如龙.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教材几个问题的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6):96.

[10]黄卓明.从“图式”理论角度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问题[J],汉语学习,2000(3):59-60.

[11]新华网.李克强:中国“互联网+”战略面向全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6/28/c_129642781.htm,2017-06-28.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互联网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