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17-12-12 09:24卢春洁
考试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存在问题高职院校

卢春洁

摘 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主旨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就业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同时还要重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培养的力度,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重点强调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以满足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要适应各种就业岗位管理、生产、服务的实际要求。随着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其他社会因素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由“供方市场”转入“需方市场”,毕业生就业质量、薪资水平、职业满意度、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矛盾也在日益凸显。

一、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相对本科院校来讲具有分数偏低的特点,人们也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招收的是被本科院校淘汰的学生,这些现状使得我们的部分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指导教师是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他们的工作贯穿了职业指导、咨询、培训,提供信息、推荐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跟踪等各个环节,职业指导教师在整个职业指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 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质量可以促使学校加强内涵发展,進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市场来调整优化专业发展和定位,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关系,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可以帮助学校把招生、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

3. 有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由于以往各个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招生、教学,而轻视学生职业指导的情况,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缺乏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要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身份定位、从业资格、专业水平和技能要求等进行工作分析,并配套规范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流程,把职业指导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现状

1. 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虽然都设置职业指导机构,但是其机构普遍没能独立设置,多隶属于学校学生处或者招生就业处,职业指导机构的老师既是招生和学生管理人员,又要身兼职业指导教师的角色,其职业指导的功能被边缘化,不利于从业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指导工作中。同时,学校缺乏对职业指导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职业指导教师属性、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政策依据,这样导致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无认同感和成就感,整个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

2.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教师,如果按照生师比500:1的比例来配备,一个职业指导教师要面对500个学生的就业指导个性化需求,真正能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极其有限,更谈不上为学生做精细化、个性化、长远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有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人数甚至远远达不到要求配备的比例,甚至存在虚报职业指导人员数量的情况,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

3. 职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问,职业指导教师作为把毕业生从一个学生转换为职业者这个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纵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从业人员情况,在选聘职业指导教师时对其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个人特质等缺乏有效的考量和准入门槛,这样的后果就直接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与专业技能不高,难以有效科学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等。

三、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院招生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要想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必须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尽快培养出一支新型的毕业生职业指导队伍。

1.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完善机构建设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发展而来,高职院校为了推进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统一认识,把就业作为学校首要工作之一,从制度上规范职业指导经费的投入比例,尽可能地给予最大限度地支持,加大对职业指导硬件设施、从业队伍的软环境建设。在组织机构上,不再把职业指导机构作为某个部门的下属分支机构,在学校层面配备就业相关的基本场地和设施,建立“校领导挂帅,职能部门牵头,各院系负责”的就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从机构和专职人员的设置等方面对职业指导工作给予大力扶持,以便更为全面地开展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2. 完善配套职业指导人员管理制度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突破人事管理编制等政策的限定,对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职业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岗位考核、职称评聘、晋升发展等方面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让真正具备职业指导工作能力并拥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工作水平的教师配备到这个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endprint

3. 扩大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数量,建立广泛参与的职业指导队伍

高职院校师生比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对职业指导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到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各个高校基本上把人才引进定位在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上,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招聘计划很难被列入人才引进计划,更有甚者有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岗位呈现出缺编空岗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領导必须统一认识,一方面要增加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根据相关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利用校内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把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代表等人力资源加以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以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带动兼职指导教师队伍的发展,以点带面,建立一支全员行动、广泛参与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4. 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和技能

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主要指职业指导人员履行职责和完成职业指导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其主要掌握的知识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法学、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相关知识。只有专业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职业指导人员向专家化方向发展,催生职业化的队伍,各个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制定培养规划和目标,按照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标准和方式进行重点培养,要有可操作的针对性培养方案,积极为现有职业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学习、进修时间,通过到相关高校或科研部门挂职、短期脱产学习、专题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带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提高。

总之,打造一支有特色、有质量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关乎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就业是保障,就业是关键。要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必须树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优先发展思想,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继东.学校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张丽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意见[J].出国与就业,2011.

[3]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孙智芹.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5]舒昌,张秀兰.高职高专职业指导教师队伍[J].建设研究,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存在问题高职院校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