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多文本读写结合切入点策略之我见

2017-12-12 23:34郭利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切入点技法语文课程

郭利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生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701032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7-02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车轮,有人曾形象地把两者比作是一根绳子的两股绳,是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效。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实现多文本之间的读写结合,就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找准多文本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策略比较行之有效。

一、以思想内容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往往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是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体,据此,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和育人功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以思想内容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具体做法如下:我会引导学生们把隐藏在课文中的思想精髓找出来,领会在心里,拓展到课外,诉诸于笔端。如学习完《热爱生命》,学生们震撼于淘金者的“硬汉精神”时,我布置他们课外阅读《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写出读后感。学习完《鹤群》,学生们感动于鹤群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时,我推荐他们课外阅读初中课文《斑羚飞渡》、《登上地球之巅》,写出读后感。讲到《小巷深处》,学生们感动于盲目对养女深沉无私的爱和母女情深时,我让他们再次回忆诵读孟郊的《游子吟》,当他们沉浸在“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时,我又引领他们诵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让他们去感受另一种形式的母爱。课后我不忘布置练笔: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当学生们的作文上交、批改、点评后,我又推荐他们课下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和课外读物中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并要求他们抄笔记、做批注、写心得。

二、以写作技法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

写作技法很重要,刘勰在《文心雕龙·总述》中指出:“是以执术以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想象文和常见应用文的方法。”

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美文,细心体味其写作技法,变他人经验和技能为自己所用,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如《三峡》中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相结合手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插叙、伏笔写法,《济南的冬天》中移步换景写法……。下面我以《空城计》和《春》为例详细谈一下我是怎样“以写作技法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空城计》中分析完“对诸葛亮三笑的细节描写”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变色龙》中对军大衣的细节描写,并布置课下进行仿写练笔:写一个熟悉的人物,要求用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我在讲解完对春风的描写就是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把本来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后,我又布置同学们放眼整篇课文去寻找类似的技法。同学们思维极其活跃,纷纷指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视觉,“花里带着些甜味儿”是嗅觉。此时,看同学们兴趣盎然,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把《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两段落呈现出来,提出问题:这两段主要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景?请具体指出来。很快,学生便指出:“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运用的是嗅觉和触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运用的是视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运用的是听觉。看着同学们的兴奋劲,我怎能放弃读写结合的大好机会,多媒体出示一副山水风景画面,要求他们用上嗅觉、味觉、视觉、听觉等写景技法写一个片段。

三、以语言表达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以语言表达为切入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具体做法如下:我会引导学生们挖掘、品味隐藏在课文中的语言亮点,如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的好的关联词语、语言表达上有特色的句段等,反复诵读背会直至熟练运用。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仿写句子,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句子。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洛阳是人杰地灵的,不必说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享誉中外的白马寺;也不必说洛阳城南秀丽古雅的白园,偃师缑氏令人着迷的玄奘故里;单是洛阳城内雍容华贵的牡丹,就足以让你流连忘返。”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找一个类似的语言点,并做仿写练习。一个学生就找到《山中避雨》中“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运用“曾经……曾经……曾经……但是,有生以来”造句如下:“我曾经去过云雾缭绕的白云山,曾经去过茫茫无边的戈壁滩,曾经去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去过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在学生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我又鼓励他们以写促读,向课外延伸阅读,做好批注和摘抄。

总之,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找准多文本读写结合的切入点,通过多文本读写结合有效训练,实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就能高效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切入点技法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手绘技法表现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作品一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秀秀台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