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调研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7-12-13 19:42孔兴隆叶庆树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应对措施课堂教学

孔兴隆 叶庆树

【摘 要】为切实改变“重教轻学”现象,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目标,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对该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调研,从中发现教师在备课、课堂实践、教学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学习准备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报告建议:加强和落实教学常规,抓好备课环节;教师培训以需求定供给,增加“土专家”的培训比重;提升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校本研修;构建学习支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准备地学习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 调查研究 应对措施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虽然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仍受制于传统的“重教轻学”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存在着“过度作为”的教学现象。为改变这种“重教轻学”现象,改善教学方式,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目标,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做了一次广泛的调查访谈,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问卷调查为课题组自行设计,经部分教师初试验证,确定17道题目。内容主要聚焦于教师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困惑、教学反思、教师培训、学生作业八个方面。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第三部分为一道开放题,旨在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解。

课题组对本区域内6所小学、3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部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总有效率为92.08%。同时结合平时教育教学调研视导,随机抽取各校教师与学生各3~4位围绕课堂教学现状的因素进行访谈。

问卷回收后,录入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的情况,课题组在备课、课堂实践、教学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等典型问题上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备课

大多数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是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的,缺乏对教材的重组和再加工。在“你平时备课的习惯是什么?”调查中,“选用名师教案”占9.50%,“阅读教材后,看教参”占44.80%;在“备课诸要素中,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调查中,“书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占8.14%;在“就新授课而言,您编排教学内容最常用的做法”调查中,“与教材保持一致”占13.12%。教材虽然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过多地依赖教材反而使教师在备课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对教材的内化,限制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参与访谈的教师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备课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甚至出现不备课或上课后再补备的现象。究其原因,学校的备课管理不到位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缺乏过程性管理。教案检查过于注重教案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齐全、字迹是否工整等,而忽视了教案是否具有实效性。久而久之,教师为写教案而备课,教案成了应付学校检查的工具,而非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案,缺乏实用的指导意义。

(二)课堂实践

在“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调查中,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占80.54%;在“您在学校开展本学科教学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调查中,回答“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占35.29%;而在“目前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调查中,回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占51.58%。

调查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调研中还发现,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使得课堂沉闷,缺乏活力。在“您在上课时,若发现学生对此课不感兴趣,您一般怎样做?”调查中发现,回答“按预先的设计继续教学”“暂停讲课,教育学生”各占11.76%,回答“有烦躁、失望、无助感,‘熬过此节课”的占10.41%。教师虽然做了很好的预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缺乏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的真实进展,并及时根据现实进行增减、深化、升华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困难

在“就您本身来说,改善您的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调查中,回答“教育教学理念欠缺”占43.89%;在“您在学校开展本学科教学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调查中,回答“专业引领力量薄弱”占32.58%;在“平时教学中,当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怎么办?”调查中,回答“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占79.19%,“自己查资料解决”占23.98%,“与学科教研员交流探讨”只占7.69%。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所谓的“教育教学理念欠缺”并不是心中没有理念,而是听说过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并没有内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能落实和应用。尽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学校陆续组织了一些新课改方面的教师培训,但多半脱离教师的实际,宏观的东西太多,操作性的东西太少,缺乏具体的指导,忽视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告诉教师应该怎么做。虽然教师在观念上普遍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准则,但实际执行时落差很大。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喜欢与同事交流探讨,或自己查找资料解决,却不喜欢与学科教研员交流探讨。进一步调查与访谈发现,教研部门工作过程中的“三代替”现象比较突出:一是以培训代替教学研究,专业引领作用不明显,难以适应课改需要;二是以活动代替教学研究,使教学研究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教学实际;三是以评比代替教学指导,使教学指导片面化,忽视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教研员往往身兼数职,忙于检查、视导,很少有时间与一线教师一起做“田野式”研究,有些教研员甚至高高在上,让教师感觉有点“怕”。endprint

(四)学习准备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前要准备必要的学具,查阅相关的资料,复习必要的知识,熟悉本节课的内容等要求。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生仍没有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达不到教学要求。虽然教师自身课前准备得充分,但缺乏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具体任务和支架,教学效果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

三、应对办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中心从教学常规、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和搭建学习支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常规的基本项,应予以加强和落实

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提前制定备课要求

(1)教学计划要求

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等。如语文学科有学期教学计划、表格式习作教学专题计划、课外阅读计划、语文活动计划等。

(2)课时教学方案要求

内容无论详略,必须包含:①课题;②教材与学情简析;③目标与重难点;④教学准备;⑤过程设计;⑥作业设计;⑦板书设计。方案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注重对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3)其他要求

①5年内教龄的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

②精品教案(含課外解读、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每学期至少有一篇。

③教学反思篇数不少于备课数的20%,一学期上交一个详细的教学反思课例。

④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不能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替代教案。

2.加强备课的指导与管理

(1)管理者应成为服务者,把管理与服务、指导结合起来,着重从备课的科学性、系统性,是否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得当,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检查。指导教师应学会怎样使用、设计教案,怎样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怎样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等,让教师自己产生备好课的欲望。

(2)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应因人而异,分层级提出具体要求,讲求实用(如下表)。

(二)教师培训以需求定供给,增加“土专家”的培训比重

1.构建以需求定供给的培训体系

所谓需求定供给,指的是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评价等方面依据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培训条件、措施及方式,使培训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如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构建的“五格”培训,紧扣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走进不断变化发展的学习现场实施培训活动。构建完善“入格—合格—定格—升格—风格”的“五格”培训框架,针对新教师、初级教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领军教师实施分层、分类培训。

2.增加“土专家”的培训比重

“土专家”指的是长期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或是长期深入学校的各级教研员,或是长期研究课堂教学的科研工作者。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保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土专家”带来的培训,立足于基层教学实践的经验,实用性强,能够与教师产生深切的情感共鸣,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工作提供发展路径。教师对其的理解程度和接受度普遍较高,培训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升。

(三)提升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校本研修

1.提升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功能

由于课改的推进,一线教师渴望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他们希望教研员是课程解读的专家、课堂教学的实践家、教师培训的行家、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大家。然而,客观上教研员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主观上自我学习的动力不足、欲望不强,致使教研员的现状与教师期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要求教研员既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要提升“研究、指导 、服务”功能。由此,教研员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一是工作重心要从县区层面转移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二是工作职责要从管理转向指导、服务;三是教研形式要从单一转变为多样、多元。

2.加强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产生一些困惑亟须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存在不足;二是教师对专业引领有着强烈的需求。由此,需要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研修,落实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二是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和方法;三是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

(四)构建学习支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准备地学习

调查与访谈中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具体任务和支架,学生没有学习准备,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区中心借助各学科骨干团队,开发、整合和编写了中小学各学科“学习任务”、课堂核心问题(任务)及相匹配的预学支架、中小学各学科《导学指南》学习支架,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构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应以“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的基本思路,构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达标检测、反馈诊断”的框架结构。教师在导学指南的使用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因材施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等学本课堂理念,不能照搬照抄僵化使用,更不能把它当作课堂练习。同时还必须遵循学科特性,把握学科本质,根据学生差异和预学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和二次开发;把导学指南的使用和学生的自觉预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思维引导、方法指导、及时评价、及时反馈等学习环节和活动有机融合,真正起到以导促学、以问拓思,促进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发挥“学习支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也是教师观念、教研指导水平、教师培训效果的集中体现。只有深入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状况,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应对办法,才能改变“重教轻学”现象,改善教学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昆仑.新课改背景下备课组的角色重塑[J].教学与管理,2017(2).

[2]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 1) .

[3]陈斯琪.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的归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7(5).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325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应对措施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