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巧解高考完形填空题

2017-12-14 06:43甘肃董耀忠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17年4期
关键词:图式选项导图

甘肃 董耀忠

运用思维导图巧解高考完形填空题

甘肃 董耀忠

完形填空在现行高考全国卷试题中所占比重大(多为30分),是一道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和教学探究经验总结出,做好高考完形填空题重在读好第一遍,巧在能够读懂挖空后的文章大意。现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真题为例,具体阐述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法(图式结构法)巧解高考完形填空题,以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或图式结构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思维模式。在解决完形填空题读题捕获文章线索或作者写作思路时,思维导图不是复杂的信息重建,而是对已有信息的规整和梳理,故也可称其为图式结构分析。

根据大多数考生的基础和实际能力,结合图式结构分析法,采用“两步式”解完形填空,对多数学生来说较为恰当。第一步最为关键,即运用思维导图(图式结构分析法),通过跳读或略读,做到前后链接,寻找出可提供有效信息的关键词,以构建出该短文的“结构图”。当然,这其中也得对关键词进行既符合客观事实又前后统一的联想和逻辑推理,从而形成既能“自圆其说”又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完整线索。思维导图不仅替考生在读文理解中节约了“思维内存”,更为第二步推敲选项选择正确答案提供了可靠的“鸟瞰图”和“路线图”。

二、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倾向

结合考纲,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完形填空题为例,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章内容选材于生活,情景交融,颇具时代感

本题为夹叙夹议类文章,文章描写了作者在电话里与Rani的交流中发现,她比较冷漠(her cold voice),甚至有了换人(another agent)的想法,后来在实际生活中(an immediate flight home)的一次接触让作者发现自己原来的看法是错误的,生活中Rani是一个很善良体贴的人(with a big smile on her face、waving to wish me a safe trip)。内容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分体现了高考完形填空在叙述(论说)中蕴涵着深厚的生活情感和人生哲理的特点,也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下社会因科技产品的应用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人情味这一时代特点。

2.测试以逻辑、词汇和语篇理解等的综合考查为主

从本试题看,近年高考完形填空选项设置体现着逻辑与语境的双重侧重。极力突出在对语篇的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名词(如34空A. bill B. form C. ticket D. list)、形容词(如28空A. annoyed B. interested C. discouraged D. confused)、动词(如21空A. accepted B. noticed C. heard D. met)、副词(如24空A. rather B. also C. just D. already)、介词短语(如31空A. for the first time B. at any time C. from time to time D. in good time)及非谓语动词(如32空A. expecting B. seeing C. testing D. avoiding)等,且绝大多数选项的选择务求以前后语境判断和上下文逻辑推理为依据,需要考生思维有“高度”,能够“前瞻后顾”、“顾全大局”。

3.考查以实词为主,所有选项突出“同一范畴”的特点

分析本试题所设选项可清楚看到,不但词汇量加大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有相近意义,或属同一词性,或源于同一构词法,或所有选项用于局部无误。如试题I sometimes wished to 29 another agent.对应选项A.promote、B.train、C.find、D.know中,几词均为实意动词原形,且若脱离文章线索均可用于此句。又如33空考查形容词辨析,She gave me a 33 smile,对应A.shy、B.comforting、C.familiar、D.forced,四个选项均为形容词原形;39空为名词词义辨析,A. forgiveness、B. eagerness、C. friendliness、D. skillfulness四个选项均为-ness同一词缀形成的名词。可见,“同一范畴”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4.考查对全文语境信息的贯通,突显首尾相应

通过对本试题的分析,考生需完成的选项基本都基于揣摩作者的态度,弄清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动向和情感表现,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对全文语境信息的融会贯通。然后,才可确保文章首尾呼应:本篇完形填空开头“Hundreds of people have formed impressions of you through that little device(装置) on your desk. And they’ve never actually met you.”就与结尾“Sitting back in the car on the way to the airport,I figured it all out. Rani’s friendliness—her warm smile,her nods,her ‘I’m here for you’ attitude—were all silent signals that didn’t travel through wires.”相呼应,即开头的“电话可以传递信息”与文末的“微笑、善良、友好、态度等难以通过无声的信号传输”相呼应。

三、巧用思维导图,有效构建文章图式结构

1.突出文章主旨线索,力避“南辕北辙”

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完形填空题的做题效率,特别是提高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应试能力,采用思维导图构建文章图式结构的方法比较有效,可快速而又准确地明了文章主旨线索,有效降低题目难度,提高得分率,更能避免考生选择答案时走入“南辕北辙”的误区。本题为夹叙夹议文,把握主旨线索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合理侧重对记叙部分的推敲提炼,文章图式结构,即文章主线索也不难建立。

2.构建文章图式结构,确保“自圆其说”

完形填空文章往往并非十分复杂,构建图式结构只要做到“边走边看”、“边看边思”、“边思边捡”,即一边读一边推敲并提炼关键信息或关键词,对确实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推断(如下图例中虚箭头所示部分),对于难以逾越的“沟沟坎坎”就不难跨越了。这样,不知不觉中,考生便能够快速构建出符合作者写作思路的文章“鸟瞰图”,尤如建筑工人完成了大楼建造前期的“框架结构”,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考生对此类题目的恐惧和乏味。当然,整个框架构建起来后,要看看是否能立得住脚,即对全文信息要能够“自圆其说”,剩余工序就为选择填充了。

3.2016高考全国卷Ⅱ完形填空图式结构示例

【解析】撇开题中诸多繁杂的信息,适当参考文中的论述部分,侧重记叙内容,瞄准文中人和事,利用思维导图,提炼精华,从首句起构建文章信息图式结构,直到末句,首尾相应,自圆其说,为第二步选择答案奠定基础。此题首句是中心的引子,即很多人通过电话形成对你的印象,进而了解你(Hundreds of people have formed impressions of you through that little device on your desk.)。然后顺着记叙的思路,下文写到通过电话(this device)了解你(know about you),足见其强大(powerful),当然这种了解是通过电话中传来的你的声音(the sound of your voice)。可是,这种力量(powerful)不总如此(not always),因为一直联系的代理(agent)的冷漠电话声音(cold voice)使作者想换人(another agent),当然从前后文看这声音是来自Rani的;可后来一次,要乘坐紧急航班(a flight),直接到她的办公室遇见的却是她的微笑和祝愿等(smile、wish me a safe trip...),结果这个女性(the woman)却又是Rani;此时读者和作者的思想就产生了共鸣,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Why)?最后终于明白了(figure out):Rani的善良友好的态度并没有从电话线中传递过去(...—were all silent signals that didn’t travel through wires)。这样,全文就告诉我们凡事不要随意下结论,要全面思考再下定论的道理。

甘肃省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图式选项导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