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15 16:48李文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教师

李文艳

摘要: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学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CL”方法。

关键词:教师;学生;计算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SCL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58-02

没有人怀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中,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随着中职教学不断向实践化发展,传统的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并逐渐被以“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方法所取代。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即增强学习自主性。因此,目前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为了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 的“SCL”教法转变。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就可望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 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要了解学生,就必需关心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不同学生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个体;才能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当做教育中的一种资源和财富,而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向学生传递出“你很聪明的”、“你很了不起”、“你能学好每一门课程”等信息,允许学生犯错误,视学生的缺点为成长、发展的生长点,不苛求,不抱怨,对学生始终充满着希望和期待。

去年我担任韶关市“办公软件”项目技能竞赛的辅导教师。临赛前一周,三位选手表现出极度紧张的情绪。课后我找他们了解情况,他们都表示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竞赛,没有信心。我首先对他们的紧张表示理解,然后说:“你们是计算机专业中最优秀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这次参赛只要能克服紧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加油!”。正是老师的了解与信任和鼓励,三位选手在韶关市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也就是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经常相信他们的人,被人相信是学生在发展中的基本需求。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明白: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座金矿,都值得我们去开采、去激发。教师除了在课本知识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还应该经常关怀学生,注意学生一点一滴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很好,很关心爱护他们,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方法打下情感基础。

2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不管是优秀生、普通生还是后进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需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可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终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进行“图文混排”大型作业时,我发现其中一个小组成员并没有立即投入作业中,有的玩手机、有的上网。我一气之下,立刻找到学习小组长了解情况,原来这组成员想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版面,但老师给出的素材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小组长决定分工从网上搜集素材。我对学生的做法表示赞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这个小组。作业交上来后,各组版面都充满学生个性,效果很好。试想当时我如果没有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而是不问缘由批评学生,势必会伤害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厌恶学习。

可见,教育者需要有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虽然每一位学生都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有优点,都渴望老师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认同和信任,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轻松的学到知识。

3 服务学生,关心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由知识填鸭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获取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由知识填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服务者、帮助者、促进者。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业,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学生的知识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就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只有教师持有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理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协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共同努力、积极向上的集体。在服务学生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只有学生亲你、近你,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所以,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把“管理学生”变为“服务学生、关心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識,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我将所教班级每四个同学分为一个组,每组选出小组长并取一个小组名。在最初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忙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穿梭着,哪里需要我,我就出现在哪里,简直像个服务生。最后有疑问的学生变成了老师,再去讲解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在他们给别的同学讲的时候,对他们自己又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和加深印象的过程。如果他们自己讲不明白,或者不能让其他同学听明白,就说明他们自己还是有疑惑的,那我就会再次出现。这种局面最后的结果是一个组跑去教另一个组,“明白”的学生越来越多,一直推广到全班。endprint

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中心,其根本就是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4 启迪学生,激发学生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方法中,处于主体位置的学生未必十全十美,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教育来使其完善。 “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教师启迪、激发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方面的发展。假设学生是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那么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开启汽车的钥匙。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这钥匙就是一个个能触发学生潜能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就越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讲授“文本框”运用时,先展示出一个已做好的效果图,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尝试查找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并按照所查方法完成操作。但是,几乎每个小组的“文本框”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插入的“文本框”就像补丁一样遮住了下面的页面背景。问题出在哪?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与效果图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除了“文本框”里面是白色填充外,其他的与效果图是一样的,问题原来出现在填充色上。通过这样层层启迪与激发,各个小组都想到了要将“文本框”的填充色设为透明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出这种透明的“文本框”效果呢?带着一个个问题,各小组的同学纷纷上网探寻方法。

5 激励学生,活跃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活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愿意”,而不是“被迫”,而“愿意”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和课堂活动的兴趣。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当中,教师只要不吝啬我们的表扬和赞许,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那么在学生看来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的自信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应的得到了激励。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的中职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例如我讲授在Powerpoint设置动画效果的教学中,先按照当下流行的微信祝贺动画图片,准备好一个生动风趣的PPT文件。课前展示给学生们看时,好多同学都惊呆了,“哗!好漂亮哦!”。我顺势说:“这样的微信祝贺动画图片是不是很特别、很有个性?其实并不难,同学们也能做好。”同学们兴趣来了,“真的吗?我们也能做出来?”我趁热打铁:“当然能。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一定能够做出这样的效果。”就这样通过启发讨论,同学们都做出了满意的微信祝贺动画图片。

“以学生中为中心”的“SCL”教学模式,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通过充满活力的课堂活动,合理的组织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SCL”模式中职计算机课堂,注重对学生自觉学习的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SCL”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许敖敖,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一种挑战性的先进教育理念[J].澳门教育,2006(4).

[2] 劉萍,对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 肖锋.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 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教师
最美教师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