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

2017-12-19 20:21金乐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

金乐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百年来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现在我国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濒危状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发布的法律与政策的推动下,对“非遗”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推广。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传播无疑是当下最主流的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存储与传播,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长久的保存与更广泛的传播。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推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概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范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二者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代传承、口耳相授并与当地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及主要性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10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及开放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的五大特点,其特点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度剖析,一項文化活动必须在不断地活态传承状态、适应时代变化之下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积淀,文化的载体;否则只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大力鼓励各省、各地区申报当地富有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530项,各省的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的困境

1、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里大量的工作岗位和丰厚的薪资吸引着大量“非遗”所在地区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谋求生活,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出现无人继承的状况,古老的民间艺术渐渐失去了年轻一代的传承。

2、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局限带来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需要表演者具备高度精确的记忆力,其中内含一套复杂的记忆模式,这些记忆型”非遗”相比技术类”非遗”所要求选拔的传承人具有精准的记忆程序,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目遗失严重,传统音乐和民间文、高超的记忆能力,这又使得年轻人疏离了传统艺术。

3、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尤其是电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威胁。广播、电视、网络等给予人们更多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代替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极大地丰富某一地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现代化的工业制造工艺同样威胁着传统手工技艺,这些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4、艺术家在传播传统艺术上力不从心。随着非遗传人们年龄不断增大,传承非遗技艺也越来越困难,使得本来就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式微。

三、利用互联网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1、互联网是推广非遗的时代选择

(一)年轻人是非遗保护的主体和下一代传承人,做好非遗保护推广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年轻人,网络媒体就是连接年轻人最好的渠道,同时年轻人也是网络媒体的主要受众。非遗的保护,归根到底就是非遗的继承,年轻一代意识到非遗的价值就会愿意继承,所以激活年轻人对于非遗的价值意识尤为重要。当下,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媒体方式,运用互联网,激活年轻人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遗一般散存于乡村,而网络媒体拥有影响偏远乡村的强大延伸能力。手机是网络媒体的便携式载体,手机的普及强化了网络媒体的延伸能力,使其延伸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媒体。所以,要在乡村进行非遗的宣传教育,需要借助网络媒体的强大延伸能力。

2、互联网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一)利用各种高科技对非遗进行开发

近年来,新兴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如近年来非常火热的现实增强技术、全息投影技术、虚拟与现实技术,给人以全新的体验,带动人们体感交互需求的激增,利用这些技术对非遗进行开发让”非遗”从死板的存在形式变得与人亲近,紧跟时代的步伐。

①现实增强技术

“现实增强技术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3D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也带来了别样的感官交互体验。

②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③虚拟与现实技术

而所谓虚拟与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斟世界提供给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增强体感交互。

利用上述技术对非遗进行开发,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灵动起来,散发出科技的活力,走进人们的生活。

2、建立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非遗推广平台

社交网络平台视频平台、图片分享平台都非常适合非遗的推广。在以视频为主的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可以推送一些非遗艺术家创作过程的视频,或是一些艺术家的访谈,一是以生动的方法让观者对非遗有直观的认识,二是为非遗的保护提供宝贵思路和灵感。图片的分享也有重要的意义,拍摄精美,图片画质清晰的照片可以增加受众的好感度。网络大v的一些文章对非遗的推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人气,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熟悉非遗,走进非遗,让非遗文化成为网红、圈粉、走入市场。

3、加强互联网企业合作

2014年年底,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同阿里巴巴首次推出非遗相关的产品,将非遗手工艺通过众筹方式让互联网的用户参与。目前,阿里拍卖会入驻了121位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建设了个人的互联网工作室,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授权艺术机构,如今已经覆盖了65个文化产业带。2016年年初,由文化部认可、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阿里年货节期间上线,大批传统手工艺在网上亮相,实现了传统与年轻的一次对望。

参考文献

[1]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

[2]黄永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05.

[5]游曼.简析利用微博平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26(3):149-151.

[6]《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陈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