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2017-12-20 09:47张丽文
辽宁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验式校本课程体系

◎张丽文 董 巍

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张丽文 董 巍

辽宁省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实验创新,整体育人”的办学思想。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始终贯彻的教育理念。在“尊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时刻用“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在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方面大胆尝试。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找准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当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面临的困境,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往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这一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从本质上讲是因为缺乏“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和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导致的。以往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习惯于仅靠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单打独斗”。但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学校在校生2000余人,而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3人(其中两人兼科研室工作),从师生比上看,仅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一项的工作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心理健康教师绝不能止步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的角色,更应成为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者,成为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开发者,成为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推进者。

因此,我们心理教育研究室首先统一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我们一致认为,立足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我校师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调试的实际需要,落实学校尊重教育理念和集团式内涵发展要求,创建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怀个体过去、当下、未来全程”的人性化体验式心育模式是我们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而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面临的工作的具体目标包括,创建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全新工作机制,壮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策略,从而引领并服务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明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前提。

二、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走向科学化、系统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以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核心,以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为龙头,以创新“网络式”工作机制,完善硬件、软件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两翼的具体实施策略。

为了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网络式”工作机制,我们引领班主任、学科教师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鼓励、支持、协助、推动班主任、学科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与技能支撑,从而树立起“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然,庞大的工作团队并不意味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专题、分年级落实。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为核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引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为主要工作,我们构建起“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辅助课程四部分,以1~9年级学生人格塑造、学习心理、社会心理、亲子关系、生涯规划为主体内容,以低年段注意力训练、中年段社会情绪能力学习、高年段应试及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为亮点,以心理剧、拓展活动、主题探究等活动课程,心理剧社、心理报社等学生社团课程及个体心理咨询为支撑,以家校共育、教师心育课程为保障的全程系列化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发展方面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其研究成果于2017年2月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

“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需要一套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体悟的实施策略与之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创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创设基于真实情景的活动体验课堂,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内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立为研究项目,以项目带到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炼科研成果,实现了学科的良性发展。

三、以项目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

(一) 以社会情绪能力课程项目,带动4~7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

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以四、五、六、七年级为突破口,通过学生问卷、班主任访谈,梳理出各年段学生社会情绪学习的主题事件,进行各年段学生社会情绪能力课程开发,优化原有心理健康课程。四个年级共开发了《犯规之后》《小组合作坊》《难忘军训》《说说作业那些事》等14个主题。我们严格遵循“班级热点或焦点事件调查—提炼困扰大家的社会情绪问题—围绕社会情绪问题再次展开问卷调查—确定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点—设计课堂体验式探究方案—总结破解问题的有效策略—布置课后实践拓展作业”的课程开发程序,每节课都在经过三轮学生问卷调查及班主任访谈后锁定核心问题,针对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课堂上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体验生成个性化的指导策略,追踪拓展作业力求反馈最终的实践效果。我们每月锁定一个年级,共同研讨一节核心课,课前“头脑风暴”,课上量化观察,课后集中反馈完善,在开诚布公的和谐氛围里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学期末我们还通过阶段总结会的方式展示部分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我们成长得更快,收获得更多。

(二)以各年段心理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深化各年段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我们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注意力培养和心理潜能开发为目标,以视觉训练、听觉训练、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为载体,开展校本心理拓展游戏选修课。这门选修课,主要针对特殊学生“多动”“学困”的难题,从注意力稳定性切入,从课堂学习行为必然要涉及到的听、说、读、写、做五个环节入手,选择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声音等材料创设训练活动,形成一套以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和动作执行注意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五维”注意力品质拓展训练校本课程——通过提高学生应对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达到“治标先治本”的教育目的。

选修课第一节就使用《中小学注意力测试》问卷对学生进行前测。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专题注意力训练。每节课都会通过即时奖励的方式塑造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肯定孩子们的实践成果。学期末再将18次课的过程性评价汇总,并结合期末对学生再次进行的注意力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提供建设性的个性化的综合评价,并予以表奖。该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初见成效,《辽宁教育》杂志2016年第12期发表了该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三)以家庭教育研究项目为抓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

家庭教育研究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为了准确地把握国家对学校家庭教育的宏观要求及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深入研究了国家教育部有关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及工作开展要求的系列指导性文件,梳理、反思并最终确立了我校家庭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当下的核心问题。

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研究的水平,我们梳理并学习相关理论文献,借助开会学习的机会请教各地区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知名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学》《新时期家庭教育研究》《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等专业书籍,迅速提升团队的现代化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技能。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构建一套校本化的现代学校家长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深化我们项目研究内涵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我校家校合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根本。为此,我们以《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家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行动研究》为题,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实践研究,推进研究成果再上新台阶。

为了扩大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我们还申请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的项目研究,开设了包含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作品三个板块的微信公众号“中小学家庭教育心理工作坊”。其中,家庭教育板块包括家庭教育专业书籍推荐、家庭教育案例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引领等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包括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心理咨询案例分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经验交流等内容;学生作品板块包括学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分享等内容。该公众号坚持以推送原创文章为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在即时性解决家庭教育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还会不断拓展公众号的互动答疑、线上线下活动等功能。

总之,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革,在改革中成长,充分发挥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优势”。一路走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需要具有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需要有锐意改革的创新意识,需要有学校领导及各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有一支密切配合的强大团队脚踏实地不断付出。虽然,时至今日,推进“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在路上!

辽宁省实验学校)

史晓红)

猜你喜欢
体验式校本课程体系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