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17-12-20 09:21况洋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陶行知启示职业教育

况洋洋

摘要: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探索,深入探讨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并给出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职业教育;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探索,先后提出了诸多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时至今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仍然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长盛不衰。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以“生利”为准心

陶行知认为“生利”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紧紧围绕“生利”的目标进行。他认为只有以生利为目的开展的职业教育才能够称为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那么什么是“生利”呢?陶行知曾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给出解释,他认为“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可以看到,陶行知认为通过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或者能够生产有益于社会的物品或者能够从事有益于社会的职业都能够称为“生利”,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

第一,为学生创造最有利的学习条件。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生利能力,要从师资以及硬件设备两个方面入手。衡量教师能否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的标准有三条,即衡量教师是否具有生利的经验、是否具备生利的学识、能否通过适当的生利方法进行知识的教授。另外,陶行知还认为硬件设备的重要性同样重要。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能够提高生利能力的实习实验设备,必须满足各专业的实践动手需要,学生的动手生利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第二,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和才干,所以在选择专业时,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其最适合的专业,才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生利。如果专业选择不当,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學到生利的知识和技能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毕业后能够成为生利之人也存在疑问。所以,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问题,陶行知提出了办职业试习科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正式接受职业教育之前,可以先进入试习科进行学习,对各行各业的知识都大致的了解之后,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所要学习的专业进行选择和学习。

(三)以实践为关键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对于实践的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职业教育中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里的“做”指的就是实践。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中认为“做”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出发点,是学生学到真才实学的关键,“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体现。

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生利能力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出来,区别于本科、硕士等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企业在引进职业院校人才时,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时,要更加重视学生生利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其生利功能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削弱。例如,有的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被地方经济发展或者招商引资所绑架,学生生利的能力没有提高,反而沦为了一些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毕业之后不仅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理论,而且在技能上也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学校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学生的青春和时光也被白白浪费。所以,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各地区政府和职业院校都要认真揣摩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的精髓,切实增强学生的生利能力。

(二)职业院校要切实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工作

1.改善学生专业学习的条件

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当前职业院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在引进人才时,新进人才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在教学经验以及实践经验上较为缺乏,而职业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面向职业或者岗位的,教师如果没有实践能力则很难提高学生的生利技能。二是一些骨干教师或者身兼数职或者选择跳槽,造成了优质师资资源的流失。针对这两种情况,笔者认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扩大社会招聘范围,不仅要引进理论知识丰富的高学历人才,也可以考虑引进企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学校还要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查,提高培训的效果,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其次,要完善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存在设备老化、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实验课程无法顺利开展,从而产生了只有老师在“做中较”,学生无法在“做中学”的局面。学校应该加大在教学硬件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及时对学校内的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最后,要优化课程设置,要按照以需求为向导,以实用性、发展性为原则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对不合时宜的课程要进行更新或者删除,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专业

职业院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学生专业选择机制,可以在入学教育中,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自我分析,并对学校各专业的大致情况进行介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在第一个学期末给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当然专业的重新选择需要经过老师的评估。通过这种弹性的专业选择机制,帮助学生日后提高生利能力创造条件。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虽然职业院校也大多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所忽略。为此,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给予充分重视,可以适当调整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做”中提高自己,做到先“做”后“知”。另外,学校也可以开设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以工作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实践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潘涌.论陶行知的教育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125-135.

[2] 鲍成中,吕德雄.建设性思维:陶行知教育学说的价值取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3,(7):123-129.

[3] 贾国锋.两种价值追求的完美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魅力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7):5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行知启示职业教育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