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2017-12-20 11:09张晓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胸腔积液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张晓芳

摘 要:胸腔积液一般是由于胸膜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以及低蛋白血症引发,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一旦引流不及时就容易形成纤维凝块,造成胸膜肥厚粘连,因此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对患者肺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胸腔积液量愈多发生就越快,因此症状也就越明显。本院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应用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52例,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活量(2.74±1.02)L,视觉疼痛模拟评分(1.05±0.78)分;对照组治疗后肺活量(2.21±0.53)L,视觉疼痛模拟评分(2.89±1.8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脏功能,减轻疼痛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干预;胸腔积液;临床疗效

胸腔积液属于临床常见的胸腔疾病,一般发生在腹膜炎、胸腹部恶性肿瘤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容易诱发本病发生的患者中,常会由于胸膜腔积液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造成过快吸收受阻引发,特别是癌性胸腔积液进展更快,常无法控制[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属于胸外科常见术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利用重力的原理将胸腔过多的液体或者气体引流到体外,促进胸腔内负压恢复,促进了肺复张,恢复了肺脏通气与换气功能,保证人体对于氧气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较好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穿刺点根据超声定位选择患侧腋中线第6、7肋间,2%利多卡因局麻满意后常规铺无菌洞巾,胸腔穿刺针穿刺置入弹力导丝,沿着弹力导丝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到胸腔内8~12cm,拔出导丝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无菌尿袋,引流胸腔积液,一般定为40mL/min,直至无积液流出,超声提示积液消失后拔出导管。

1.3护理方法

1.3.1對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引流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协助医师穿刺并留置引流管,做好引流工作,使用别针固定床单上防止导管脱落。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1)进行心理干预,护士通过介绍引流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2)穿刺成功后改为椭圆形的透明贴敷和3M胶布固定,将引流管盘成C型待消毒液干后使用上述敷料进行固定,保证平整无气泡;使用3M弹力胶布在距离引流管口10cm将胶布中间的位置粘贴引流管正中,缠绕管道后是引流管高出皮面0.5cm,将两边的胶布粘在患者皮肤而不使用别针固定;(3)护士每天定期为患者变换体位,每天3~6次,可以加速积液的吸收,同时尽可能让患者自己完成体位变换。

1.4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经治疗后超声显示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且无胸膜肥厚粘连;有效:经治疗后超声显示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但是患者有胸膜肥厚粘连;无效:经治疗后超声提示胸腔积液未完全消失,或者部分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有出现。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想和肺功能中用力肺活量指标(FVC)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进行评定,记录疼痛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治疗肺活量和疼痛评分变化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院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胸腔积液,该方式优势是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穿刺的次数较少,可以一次性完成,因此对神经与胸壁肌肉组织损伤更小,硅胶导管刺激性更小,组织的相容性好,防止出现肺损伤,因此减少了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发生,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耐受性。此外胸腔封闭引流还可以进行胸腔内主要,不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活动,同时操作更为简便,在短短的数分钟内由一名护士即可以完成,节省了时间。虽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护理不到位可能出现非计划性脱管,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样增加了医疗成本。本院对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加强了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成功病理和心理疏导缓解了患者负性压力,部分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因此通过心理干预现身说法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以最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临床治疗。同时本院针对容易脱管改善了临床护理措施,通过使用3M弹力胶布透气性好粘贴牢固等优点减少了皮肤过敏现象,降低了患者变换体位管道滑脱发生率,同时在固定时顺应导管的走向减少了活动引发的坠拉和牵拉痛以及脱管的发生,通过高举平台法让管道避免受压、扭曲和折叠,保证了导管顺畅,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导患者咳嗽、呼吸模式,防止出现疼痛,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干预应用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脏功能,减轻疼痛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国忠.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4-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胸腔积液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干预要点研究及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