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心理分析*
——基于网络医疗负面事件

2017-12-21 08:52曹伟玲杜江红聂光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务医务人员手术室

曹伟玲,杜江红,聂光辉

(1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gxmucwl@sina.com;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3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我国当代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心理分析*
——基于网络医疗负面事件

曹伟玲1,杜江红2,聂光辉3**

(1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gxmucwl@sina.com;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3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医患冲突频发,医患互信日益缺失等问题要求我们关注医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加深对医生道德心理的认识来更好地推动医德教育和医疗管理,缓和医患矛盾。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医务群体关于“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发表的评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评论”背后的道德心理,勾画了我国医务群体道德实践三个层面的心理表征,即冲突、担当和关切。

道德心理;医德实践;医务人员;医患矛盾

目前,虽然各类教育改革和医疗管理都希望医务工作者做有德性的医者,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学职业尊严,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基层医务群体的思维和行动方式,那么改革可能就不会顺利进行。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医务群体关于“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发表的评论进行分析,描绘出医务群体道德实践背后的心理表征, 以期作为了解和理解我国医务群体道德实践的一个镜像,为进一步推进医德教育和医疗管理改革,重塑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背景

2014年12月20日,一则有关医生手术室自拍照的微博引发了社会关于“医德”话题的大争论。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8月16日,某医生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值得永远记忆的一场手术》的文章,并配以手术室自拍图片以庆祝手术成功和纪念即将搬离的手术室。12月20日上午,有人将此照片下载后上传到微博,并配上了评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的同时你们在做什么?”。12月20日晚,某广播电视台在未对照片涉事医院和医生采访和核实前,在其官方微博和电视节目上对此事进行了导向性报道。至此,一则“医生手术室自拍”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曝光的照片显示,多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摆拍,而手术台上还躺有病人。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以及各大新闻网站的焦点。众多网友近乎一边倒的对当事医生进行道德“讨伐”。21日晚,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通报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对涉事的医院及相关人员处以多项处罚。25日,澎湃新闻网刊文称:涉事医院称不会撤销对医护人员的处罚[1]。研究选取医务群体对本次事件的评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丁香园。“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在网络迅速发酵后,丁香园面向网站会员发起了话题为“手术室合影惹争议,你怎么看?”的专题大讨论[2]。截至2015年2月,共910人次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医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所以选择该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该网站是国内规模较大,并极具影响力的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网站。网站会员基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生命科学专业人士,因此能够很好保证本研究的目标群体具有针对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二是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特性,能够较大程度的保证研究目标群体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保证了研究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1.3 研究问题

为了研究医务群体的道德实践问题,我们将切入点放在“医务人员在面对医疗负面事件的认知和反应”上。本文在对“医生手术室自拍照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回答的问题是:①医务群体是如何看待“医生手术室自拍照事件”的?②他们是如何在相互冲突的话语以及相互矛盾的要求中求得平衡的?③他们的观点背后体现了何种道德心理?以上三个研究问题层层递进,即从丰富的话语中析取出道德实践的心理表征。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3],运用扎根理论,采用话语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910人次医务工作者的评论进行分析整理。从阅读原始资料到寻找本土概念,从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到资料的深度分析,笔者不断地在编码与资料之间往返、核实与拓展,并借助定性研究分析软件QSR Nvivo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当“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以及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众多网友近乎一边倒的对于当事医生的“讨伐”,其中不乏人身攻击的语言,甚至把事件上升为对医生群体的道德责难时,医务群体是如何应对的,他们又是如何评价“医生手术室自拍行为”?笔者扎根910人次的“评论”,反复进行分析、分类、编码、统计、核实和拓展,逐步“扎根”出本文的核心概念。结合中国文化话语,将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实践心理表征分别命名为冲突、担当和关切三个层面。

2.1 冲突

冲突是话语内容分析过程首先显现的一个关键词,其中立场冲突和情感冲突是冲突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评论的医务工作者身份特殊,他们并非“手术室自拍行为”本人,但他们都同属于医务工作者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评论时必然面临着立场的冲突。这种冲突首先反映在医务工作者的微观话语上,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立场。

医者立场:

立场1.“无所谓啊,医护人员也该放松一下紧张情绪。世上本无事,‘痈’人自扰之。别拿这事说事,有意思吗?”“无可厚非,医务人员自己当然能够判断手术的大小轻重,不会说是为了玩,而把患者生命置于不顾。”

立场2.“真是往枪口上撞。社会不会觉得是你个人的问题,会推及整个医疗行业!多少人得为你这几张照片付出难以预料的代价”

患者立场:

“不妥的很,将心比心,手术台上躺着的是自己,旁边的医护在摆拍,什么感受。哪怕是在商场买件衣服,服务员解答问题时若有分心,我们作为顾客也是不愿意的,何况这是生命攸关的事。”

“这让躺在手术台的病人情何以堪。有失医德。”

中立立场:

“医患关系确实应该客观看待,不能因为本身出于医学,就处处帮医生说话,错了就是错了,都玩到手术室了。”

“ 确实不应该,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出现这种行为,错了就是错了!”

情感冲突是冲突的另一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医际情感、医患情感和对媒体与卫生管理的情感三个层面。

医际情感:

立场1: “手术室拍个照片怎么了!就是形势不好,风口浪尖,遇上了,当事人自认倒霉吧!医生的悲哀。”

立场2:“ 但千不该万不该,在这风口浪尖发这种图片,况且口罩、手套不戴,还摆pose(姿势)!这确实非常不妥!”

医患情感:

立场1:现在是有一点不妥都会被揪出来狠狠“讨伐”!哎!又要有人骂医生了!

立场2:“在术中,作为医生一点点疏忽都会酿

成大错,病人把生命交于我们,我们要认真完成我们的使命!愿每位医生都能担起这份责任……”

对媒体与卫生管理的情感:

立场1:“我们没有错,错在社会,错在无德媒体。”

立场 2:“拍照固然是不好,但也不算大错,媒体报道说“不顾病人生死”,又给这么重的处分,反而更加抹黑医生。”

2.2 担当

担当是贯穿整个话语内容分析过程的一个显词。面对立场和情感的矛盾冲突,医务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担当。我们首先可以从宏观统计数据上了解。从图1可见,当事件对医务群体已然造成不良的影响时,更多的医务工作者选择了批评同行错误行为,呼吁通过群体自省、完善群体职业修养等“内控”的方式去面对。在对同行行为是非对错进行评价时,绝大多数人客观分析了行为的对错。当对行为对错进行归因时,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选择了内归因,将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群体内部原因。

图1 面对“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的影响,医务群体的反应

“错了就是错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不应该犯的错误,明知是错却做了,错误应该自己承担。”

“其实我感觉给病人做手术做操作是很神圣严肃的,这样做确实不对,尤其是患者还裸露着上身,拍照时把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当成自己炫酷的道具了!换位想一想,自己亲人躺在那被别人照什么感觉?每次做锁穿或手术前都要深吸几口气,捋一下心绪,压一压私心杂念,不能因为工作流程太熟悉太枯燥了就随心所欲,我坚持手术台上我们一定要庄重!”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正所谓地位越高,责任越大。我们从学医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保持着对待这一职业的严谨与认真,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对于医生死亡也许是概率的大小,但对于病人死亡的概率只有0和100%,所以,我还是希望每一位医生都能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对待每一位病人,只有这样,医生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照片的本质问题是人类的“感同身受”。不能只会祥林嫂似的抱怨,要从自身找问题,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改变目前的医疗环境。不能一味地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

心理学在研究人或群体的行为,曾经提出过利己主义归因偏差理论,该理论指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4]。面对部分网友的不理性,把个性事件发展为对医生群体的道德谴责时,医生群体能够较为客观理性评价和分析事件,更多把事件的责任归因于群体内部,体现了医生群体的实践理性。近代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理性,并且理性在道德实践领域带给人以真正的自由。如笛卡尔认为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求得真理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5]。康德认为,要达到完美德性的智慧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理性”;二是“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的前提是人的“我思”主体性[6]。可见,美德在于人凭借理性沉思至善的理念,道德理性知识确保行为正当性而具有“德性”。医务群体中的多数在面对“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过程中所展现的自省和理性,体现了医生群体的责任和担当品质。

2.3 关切

关切如贯穿医务群体话语的一条隐线,在对职业环境和管理者的处罚决定不满的话语背后(见图2),实质表达的是对我国医疗环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

“这是最后一台手术,连续奋战7个小时后,大家一起合影庆祝手术成功,也并未暴露患者隐私,再说,手术成功,不笑,难道还要哭吗?这样的事情虽然说不值得提倡,也不至于被媒体偏激地认为照片中的医生就是置患者于不顾。”

“一时兴起,心无顾忌,不知人言可畏。卫生局的重罚,有急于撇清,站队之嫌,实际上罪不至此,批评教育即可,如此重罚,只为取悦于众生。”

“即使有错也不应该受到这般诋毁和言论,恶语相向,推向风口浪尖,这伤害的是大夫的心,希望这个社会健康起来,不要整天盯着别人的一丁点错误,不断的夸大,发酵,人生在世,都有些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图2 医生群体对职业环境的评价

其他研究成果也表明,中国医生群体生存环境堪忧,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些人受到暴力恐吓,一些从业人员因为他们的医疗行为而遇害[7]。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指出,近半医务人员对当前执业环境不满意。30.65%的医师表示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医院管理者没有顾及医护人员的权益。有30.51%的医师表示在医疗卫生行业最需要得到改善的方面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 21.55%的医师认为是“改善执业环境,保障医师权益”。

道德由外部的教育、灌输、示范和引导,通过个体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社会道德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品质,最后实现向主体自觉的道德行为实践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主客观环境的实现。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强调医者的道德责任,却忽视其作为公民也应享有的权利。这使得医务群体总是处在被道德批评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沉重的道德心理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易形成道德心理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叛逆,不利于医务群体良好医德的养成。现代权利道德的一个前提是人是易受到伤害的,因此在道德上需要关切。人的脆弱性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很容易失去对善的生活的信心,其所遭受的打击是无法用经济等补偿的[8]。医生也需要道德上的关切。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为医师创造尊重、公平的执业环境。

3 结论

3.1 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层次

道德素养是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基础上。通过对910人次医务工作者的评论进行心理分析,基于话语所呈现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动机,我们不难看出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私奉献的医德境界,这部分医务人员追崇职业美德,清楚职业道德要求,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医务人员的道德义务和道德品格去评判对错和约束自己; 第二个层次是先公后私的医德境界,这部分医务人员能够从功利主义角度看待行为的对错,能够意识到医师自律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意义,总体上能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第三个层次是利己主义医德境界,这部分医务人员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公正评价职业行为,不能正确面对公众批评,否认自身存在道德瑕疵,更多从外部环境找借口。笔者研究显示,第三个层次的评论者占约占10%,90%的评论者属于第一、二个层次。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我国医务人员道德素养整体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和值得肯定的。

3.2 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行业自律关系

医疗实践由过去的医师个体自律转变为医疗卫生界的行业自律,必然强调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因此,医师整体道德素养决定了医疗卫生界行业自律的整体水平,医师个人道德素养降低必然伤害行业自律的建设。值得欣慰的是,笔者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能够做到行业自律,同时,对于一小部分医务人员,我们不能简单指责或否定,而是应该寻找问题的原因,了解这部分医务人员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找到他们思维模式背后的阻碍因素,才能真正帮助这部分医务人员实现道德的内化,实现个体医德品质的塑造。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的个案分析,呈现了医务人员群体的道德实践总体情况,不难看出医务人员群体在道德实践中的冲突、担当和关切。当面对社会民众把“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上升为对医生群体的道德责难时,医务群体客观评价同行行为,提出“从自己做好开始”的呼吁,整体上表现出了医务群体在道德实践中的理性、勇气和担当。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医务群体对职业环境的普遍关切,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扭转,必将损害医务群体的职业声誉,降低医务群体的职业认同,打击医务群体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关注和帮助那些少部分道德认知能力欠缺的医务人员,以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问题应对能力。

[1] 医生手术室自拍风波当事病人: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EB/OL].(2014-12-24) [2017-01-26].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4_12_24_304297.shtml.

[2] 手术室自拍医生流泪:7小时手术成功后激动留念[EB/OL].(2014-12-22) [2017-01-26].http://news.youth.cn/sh/201412/t20141222_6312430.htm .

[3] “手术室自拍”涉事医院被处罚 逾六成网友认为不合理 [EB/OL].(2014-12-22) [2017-01-26].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4/1222/c14739-26251487.html.

[4] 手术室合影惹争议,你怎么看?[EB/OL].(2014-12-21)[2017-02-26].http://happy.dxy.cn/bbs/topic/29755491.

[5]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 教育出版社,2000:327-337.

[4]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8版.张智勇,乐国安,等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9-53.

[5] 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592.

[6]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M]. 张荣, 李秋零,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219,380.

[7] Cai-Yue Liu,Xin-Yao Wang,Hua-Jiang.Which future for doctors in China? [J].The Lancet, 2013,382(9896): 937.

[8] 何伦,施卫星.临床生命伦理学导论[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84.

AnalysisofMoralPsychologyofContemporaryMedicalProfessionalsinChina:BasedonNetworkMedicalNegativeIncidents

CAOWeiling1,DUJianghong2,NIEGuanghui3

(1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E-mail:gxmucwl@sina.com; 2SchoolofPsychologyandCognitiveSciences,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3SchoolofPublicHealth,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

Problems such as frequent medical disputes and lack of mutual trus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require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moral ethics practice. By means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moral psychology, it expected to promot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 smoothly, meanwhile, alleviate medical disputes. This paper analyz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comments on the Selfie in Operating Room Incident using a qualitative study. By analyzing their moral psychology behind these comments, it depicted thre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ethics practice, namely conflict,responsibility and concerns.

Moral Psychology; Medical Ethics Practice; Medical Staf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广西医科大学研究基地项目“医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建构基础研究”(编号:2015RWA02);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立项项目“以教练技术为引领深化我校医患沟通学课程改革”(编号:2014XJGA18)

*通信作者,E-mail: nieguanghui668@163.com

R192

A

1001-8565(2017)10-1232-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10.10

2017-06-07〕

〔修回日期2017-08-11〕

〔编 辑 吉鹏程〕

猜你喜欢
医务医务人员手术室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致逝去的医务者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