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 推动学校整体变革

2017-12-23 05:31李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教育

李华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位于沙坪坝区蓝溪谷地,东滨嘉陵江,西抵缙云山,是位于闹市之中的幽静之地。学校始建于2009年,占地约266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30平方米,现有25个全日制教学班,学生1235人,教师55人,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学校环境优美,软硬件设施齐全,尤其是信息化设施设备位居全市前列,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校以来,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秉承“兰韵无声 精心树人”的办学理念,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已经把学校建设成为沙坪坝区的一流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更是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沿。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研紧密结合等的探索受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副部长杜占元的高度肯定。學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示范校、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重庆市首批市级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创客中心)试点校,不仅荣获了重庆市特色学校、重庆市首批身边的好学校、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等称号,还收获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沙坪坝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沙坪坝区文明单位等市级、区级荣誉。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实践,带动更多的学校参与到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学校承办了2017年全国未来教育个性化教育研讨会,接待了“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班的参观,并受教育部科技司的安排为2017年第8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作信息化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分享。学校连续两年受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展览会和全国信息化创新应用展览会。近三年,国际国内到校考察交流人数近5万余人,本人也多次到全国各地开展专题讲座,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受邀参加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做主题发言。

从8年前的零起步到今日的辉煌,从原有的21名教职工、328名学生到现在的55名教职工、1235名学生,从原有的8个教学班到现在的25个教学班,学校经历了校园文化建设、卓越课堂改革、教育信息化推进三次洗礼。

首先,兰韵文化建设形成了景瑞的核心凝聚力。从“兰”外形的了解,到“兰”内涵的充实,再到“兰”品质的提炼,都承载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与美好的追求。在期待中,“兰韵”文化体系日趋成熟。“兰韵无声 精心树人”的办学理念是景瑞小学对教育的诉求,“我为世界添芬芳”的校训彰显着景瑞人的做人之道。兰韵校园文化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使每个身在景瑞的人都有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强烈的自豪感、浓浓的幸福感。这些情感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能量,推动了景瑞的快速变革与发展。

其次,卓越课堂拉开了景瑞课程改革的序幕。学校一直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为导向,开发并实施了“e灵”“e雅”“e善”“e慧”四大精致课程、100余门校本课程,形成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五慧课堂模式”,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可能。学校在沙坪坝区教育质量检测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全区排名第一。

最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实现了景瑞发展质的飞跃。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改革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把握“互联网+”的潮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2016年9月,正式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涵盖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信息意识、国家认同、国际理解、问题解决等多方面问题。这些政策的先后出台,都释放出教育3.0时代的来临。

● 不忘初心,构建兰韵未来学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学校着眼于长远,展开了兰韵未来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1.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之上。“兰韵无声 精心树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树人景瑞小学建设未来学校的灵魂所在。“兰韵”源于学校处于蓝溪谷地,采用谐音而取“兰花”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因为其香气沉郁悠远而被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汉《大戴礼记》中记载:“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在汉代刘向编辑的《后汉书》中录有《孔子家语·六本》,其中提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可见,景瑞小学在教育上所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教育,是不断用美好事物对孩子进行浸润的教化思想。

教化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成为外在的一个理想的他人,而在于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自己,也就是说,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树人”,而要树人需要教师付出精心的劳动,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提供恰当的育人环境与适切的成长营养。“无声”与“精心”二者构成了一种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教育追求,“无声”代表了一种教育的自然状态,而“精心”提倡的是对教育的不懈追求。唯有通过不懈的追求,才能够让教育走向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在无声中使学生收获成长。

2.育人目标

学校的价值在于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建设未来学校的根本所在。只有明晰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未来学校的建设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树人景瑞小学的育人目标是“涵养灵雅善慧的智慧人”。“智慧人”是学校最终的育人追求,“灵雅善慧”是“智慧人”的具体内涵。“灵”即“灵动”,描述的是景瑞小学的师生应该是充满灵气、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而不是被知识奴役得死气沉沉的;“雅”是优雅,描述的是学校的师生应该是充满优雅气息、文明之光和文化品位的;“善”是善良,不仅包括行动上对善的追求,还包括心灵上善的养成;“慧”是智慧,一方面表现为具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善于在对世界的探索中提出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表现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思考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在行动中成就自己。“灵雅善慧的智慧人”总括了景瑞小学的育人目标,也指明了兰韵未来学校建设的方向。endprint

3.兰韵未来学校概念界定

我们将兰韵未来学校的建设界定为:学校应秉承“兰韵无声 精心树人”的办学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机会。这一概念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聚焦多元成长。兰韵未来学校的重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多元成长,而不仅是社会需求或者学科知识,只有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个概念还强调,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兰韵未来学校的建设在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第二,注重提供机会。兰韵未来学校会给学生提供多元成长机会,这意味著学校是机会的提供者,但不是发展的替代者,也就是说,学校和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通过学习空间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内容的拓展等,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第三,扩大教育范畴。《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明确提出,未来学校形态应该是“云教育+实践场”,兰韵未来学校的教育形态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发展和引领创新作用,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效能,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创造的空间,扩大教育的范畴,让学生在各种探索实践中,积累经验,发明创造。

第四,推动整体变革。兰韵未来学校的探索实践以涵养灵雅善慧的智慧人为根本目的。学校的学习空间、学习课程、学习方式,甚至组织结构都基于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开展颠覆性变革。

4.兰韵未来学校建设模型

学校于2014年开始探索智慧校园建设,2015年正式启动兰韵未来学校建设创新计划:以“兰韵”文化建设为统领,构建了“管理智能化、课程个性化、教师专业化、教学学本化、评价多样化的五维支撑;区校联动、校企合作、家校联动的三位协同;特色化目标确立、创新性机制建设、多渠道硬件投入、个性化软件开发、全方位应用推进、定向式项目试点六步推进”的兰韵未来学校建设模型(如右下图所示)。

● 物联互通,改变学校组织管理

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构想。兰韵未来学校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物联互通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将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学校人、财、物、事、时空的智能管理。

1.平台化管理

学校借助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数据,并达成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实现无缝的信息共享机制、简便快捷的沟通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形态。例如,新生入学时,教导处会发布学生信息至管理平台,然后经校长核准,后勤处配备教学设备,人事处调配教师到岗,信息办更新学生平台,工会安排就餐人数等,各部门任务完成后反馈平台,校长查看平台,即可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同时,平台自动记录的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工作效率、工作量也成为了期末部门考评的重要依据。随着智能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的传递、扩散不再是一种垂直层级的方式,而演变为一种网络互联模式,信息传递变得快捷、方便,决策层、执行层共同掌握各种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

2.智能化管理

学校借助物联网技术,能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工作人员等带来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人与环境互相感知的信息化环境具有自动感知、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特点,这能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1]例如,上课时,教师通过教室的照明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可以根据上课人数自动调节室内的开灯数量、灯光强度、室内温度、音量大小等。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iPad端、手机端一键控制电教设备、窗帘、温度等,实现教学环境一体化管理。

3.虚拟化管理

学校借助网络空间,能实现管理的虚拟化。教导处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多途径、多形式开展虚拟教研,实现信息化教研,资源共建共享。一是教师利用QQ、微信、社区平台等及时开展教研,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二是教研团队利用流媒体视频、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帮助教师提高教研水平。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建成校本网络资源库,盘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目前学校自创微视频3072件,微课1253件。

4.数据化管理

学校借助应用平台提供的数据,能够了解各部门的动态工作情况,继而形成分析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例如,教导处依托信息化平台,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累计数据和选课前测数据为依据,能摸清学生的起点、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再结合校情,合理调配课程内容、课程人数等,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 融合创新,重构兰韵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按照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对兰韵未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重构,让所有课程都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形成一个富有逻辑与合理性的整体。在课程建设中,学校打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区分,丢掉对活动课程的顾虑,模糊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界限,尽可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1.e兰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其架构

(1)e兰课程体系的内涵

“e兰课程体系”是指树人景瑞小学以“兰韵文化”为思想根基,以熏陶教育、泛在学习为理论基础,以“开放多元 融香聚慧”为课程理念,以“涵养灵雅善慧的智慧人”为育人目标,以学习领域为逻辑线索,以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化为特征的结构化、有序化的校本课程整体。

(2)e兰课程体系的架构

树人景瑞小学的e兰课程体系依据育人目标分为e灵课程、e雅课程、e善课程、e慧课程四大课程板块。e灵课程是以养成学生行动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群,e雅课程是以学生艺术素养养成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群,e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群,e慧课程则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群。每个课程体系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从而构成了课程实施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endprint

①e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行动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群,其中既包括生活实践中的行动,也包括体育运动中的行动,所以本课程群包括灵巧课程与灵动课程两大课程板块。

灵巧课程是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课程板块,主要包括“巧手兰心”“家长大咖”和“兰香异彩”三个重要课程。“巧手兰心”是一个手工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家长大咖”是一个家校合作的综合实践课程,其目的在于提升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力度,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升自理能力。“兰香异彩”是以校园广播为主要课程载体所构建的校园早间系列微课程,包括周一升旗仪式人人育、周二中外名曲人人赏、周三快乐英语人人说、周四中华经典人人诵、周五中外名篇人人读。该微课程以灵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灵动课程是以提升学生身体运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板块,包括“五彩课间”“亲子秀场”“活力竞技”“武动童年”和“跆拳修心”五个重要课程。“五彩课间”对每一周五个大课之间进行精心设计,长期坚持锻炼学生的体能;“亲子秀场”是有家长参与的趣味游戏课程,这样能锻炼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活力竞技”是学生的竞技课程,能使在体能方面具有优势的儿童得到有效的训练;“武动童年”是学校特色的武术课程,“跆拳修心”是跆拳道专门课程,二者都强调武德双修,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②e雅课程是以形成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群,包括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两部分,所以该课程群也分为文雅课程与艺雅课程两大课程板块。

文雅课程是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板块,主要包括“笔墨生香”和“兰花雅韵”两个课程,前者是一个以书法学习为主体的类学科课程,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学习有关书法的知识和能力,养成一种来自书法艺术的品格与气质;后者是以“兰花文化”为主题的校本综合课程,包括学习朗诵有关兰的诗文、用笔绘画兰花、用歌声唱诵兰花等。

艺雅课程是以提升学生艺术水平为核心的课程板块,主要包括“艺兰之声”“茶韵余香”和“巧手撕刻”三个课程。“艺兰之声”是以音乐素养的形成为核心的类学科综合课程,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辨析声音,学习各类发声技巧,形成美妙的声音;“茶韵余香”是以茶文化为核心,通过识茶趣、品茶味、解茶史,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高雅、懂礼、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巧手撕刻”是以撕刻为艺术手段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类学科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法,还有运用撕刻的技法进行各类艺术创作。

③e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群,因为善的培养既需要心灵的改变,也需要行动的跟进,所以该课程群又可以分为善心和善行两大课程板块。

善心课程是以学生道德品格为核心的课程板块,目前所开发的课程主要是“每日talk”。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精神熏陶过程,要求通过每天班级或者学校集体的谈话、讨论,逐步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和善的种子,使其对所处社会的人和事有一种慈悲之心;养成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能做出向上、向善的选择。

善行课程是以学生道德行动为核心的课程板块,强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道德行动来提升其道德品质。这一课程板块主要包括“爱心义卖”“绿色生命”“尊师爱校”和“社区义工”四个课程。“爱心义卖”是一个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组织义卖和捐款活动,来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绿色生命”是一个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兰花、理解兰花、养护兰花来提升他们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的认识;“尊师爱校”是一个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通过系列活动真正热爱自己的教师,热爱自己的学校;“社区义工”是一个活动课程,通过深入社区、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活动,让学生滋养爱心,同时形成有效的道德实践能力。

④e慧课程是以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核心的课程群,由于智慧的增长离不开思与学,所以本课程群还可以细致划分为慧思课程与慧学课程两个课程板块。

慧学课程板块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板块,包括“主题阅读”“数学思维”和“快乐ABC”三个主要课程。“主题阅读”是通过有主题的阅读,来提升学生阅读时提取信息、关联文本,形成整合性、系统化思考能力的课程,是一个类学科课程。例如,在“让阅读落地开花”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对书籍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重演,一方面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数学思维”通过系列的数学材料和数学问题解决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领悟数学思想,也是一个类学科课程。“快乐ABC”是一个活动课程,是通过信息技術手段让学生对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片段的视频进行妙趣配音,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对话交流能力,本课程还通过纳米盒等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慧思课程板块以形成学生综合思考和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做出有效创造为中心,包括“STEAM课程”“科技DIY”和“课题探究”三个主要课程。“STEAM课程”是借鉴美国的课程思想,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思想进行有效解决问题的一个课程类型,从低年级开始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主题,逐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直至自主创造。此外,还有一些全校性的主题活动,如创意小屋设计、矿泉水瓶DIY、智能机器人等。“科技DIY”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编程、创意和创作的课程,也是一个类学科课程,学生一方面能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能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课题探究”是一个综合课程,能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小课题形成科学思维、问题思维,以及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灵活开放,创建个性学习空间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和场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变得模糊。未来学校是云教育+实践场,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多样化,所以学校学习空间的建设也要能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2]兰韵未来学校的建设旨在为学生创造灵活开放的学习空间,实现多元化的学习需求。endprint

1.云教育空间的构建

利用虚拟现实、物联网、学习分析等新技术,深度集成整合各种资源、平台和应用,实现发布教育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统计教育信息与数据。

搭建云环境:由政府拨款,全面部署了以锐捷7108万兆交换机为核心,2.4G/5G双频无线AP、智能集成AC、网络实名认证系统为硬件基础的高带宽、多模式、全覆盖的校园千兆无线局域网络系统,架设了校园大数据处理网络服务器2台,拓展了师生学习方式资源。

建构云空间:通过师生自带学习终端,实现了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所有教师运用一体机、平板组织教学,满足了师生BYOD的教学需求。学校借助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等让学生、家长、教师各自拥有一个独立的账号,拥有独立的学习空间,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空间从现实教室拓展到虚拟教室。

2.实践场空间的拓展

以育人目标为根本,联合社区、家长资源,结合学校实际,以师生的教育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兼具多样化、灵活性、开放性、复合性、绿色、智慧等特点,构建了“灵动空间、艺雅空间、善为空间、思慧空间”四大教育实践空间。

灵动空间:该空间包括运动场、跆拳道馆、体质监测中心和心理咨询室。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学校除了运动场之外,还专门建设了450平方米的跆拳道馆,配备了专业的器械、防护设备,能为学生的训练提供安全、可靠的活动环境。体质监测中心则配备了专业的健身器械、身体成分测试仪、仰卧起坐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座位体前屈测试仪等,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做出科学的监测。心理咨询室由个体咨询室和沙盘游戏室组成,明快的墙体、柔软的沙发、精心的布置、专业的活动设备能给参与心理活动的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放松的活动环境。

艺雅空间:该空间包括吟诵室、茶艺室、书法室、音乐教室、阅读中心等。该空间打破了教室中规中矩的布局,完全根据学科特色进行装修和布置。吟诵室陈列各个朝代的汉民族传统服装,随意摆放着布艺坐垫,学生可席地而坐,也可任意组合。茶艺室古色古香,配备了种类齐全的茶具、相向而坐的茶台,室内配有盥洗池,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真实感。书法室则由两张长条形的书桌组成,可同时容纳100余名学生进行长幅作品的书写。音乐教室具有比较灵活的教学环境,既可以是教师的教学场地,又可以是学生展演的舞台。530米的电子阅读中心,突破了常规的空间设计,既可供教师统一指导阅读教学,也有可移动的座位供学生自由组合共读,还有相对私密的环境供学生独立思考。

善为空间:该空间由楼顶蔬菜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五云山寨实践基地、重庆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成。未来学校的教育强调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所以学校的教育空间从户外空间拓展到社区、社会,打破了教室、校园的壁垒。楼顶蔬菜基地是用大尺寸塑料箱作为种植场地,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社区实践基地则由小区物管、所在辖区提供场地,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活动。五云山寨是学校固定的活动基地,学生可进入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实践课程学习。重庆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则广泛摄取社会资源,为学生的课题研究、实践体验提供场所。

思慧空间:该空间包括未来教室、创客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未来教室在物理环境上,可以通过空气、温度、湿度可控,桌椅任意组合、调节等,满足人性化、生态化的空间需求,还可以通过多屏控制、高清录播、无线终端等技术,为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支撑。245平米的创客教室,拥有授课间、操作间和演绎间,三室之间采用可移动隔断,可根据需求扩展改变学习空间,室内陈列了电动与手工工具墙、小型机床、3D打印设备、激光雕刻机、多功能木工箱等,可供学生随时取用。6台同步监控器,无死角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33间多媒体教室均配备一体机,以便教师开展常规信息化教学活动。

● 盘活数据,定制兰韵课堂模式

学校借助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V3.0,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测评技术为核心,高度整合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海量的教育资源,实时采集课堂数据,为构建兰韵未来课堂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1.基于数据,前测学生起点

课前,教师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设计“前学”内容,通过平台制作微视频与试题,由“FEG智能教育云”组合成学习任务单后发布给学生。学生下载资源,依照任务单进行学习,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平台生成的学生自学情况的数据,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学前反馈及时调整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基于数据,对前学进行梳理,精准地锁定知识点,在课堂中聚焦难点,直击目标组织教学。

2.基于数据,实施因材施教

“互联网+教育”是要创设一个共享、泛在的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路径,分析其学习状态,呈现其学习效果,也可以录制教师的教學行为,生成教学资源,推送学习资源,汇总学习成果。教师依据学生个性准备学习资源,使教学行为更有价值,学习行为更有意义。

(1)依托数据,以学定教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多是凭借经验进行主观评价、学情评估。而未来系统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采集的及时性,能让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学情。例如,在学生提交了教师下发的作业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针对这个知识点的达成度,推进教学策略,推送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再如,学生拥有对一个知识点掌握度的“话语权”,只要学生点击系统中的“笑脸”“哭脸”图标,教师就能立即获取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

(2)呈现思维,科学施教

显性数据呈现了学生的思维结果,而系统中“Talk(对谈)”将学生间相互对谈的过程,能以图片、文字、声音或教学页的形式保存下来,记录学生看课行为、做题过程、提出问题、问题讨论与学习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测验正确率、待加强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与讨论及订正记录、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因素、学习稳定性与态度等信息。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这些对话来理解某个组对问题推导的思维过程,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判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或匪夷所思的逻辑时,总是无所适从;如今将学生思维可视化之后,教师能见到“结论”背后的“思维”层次,并根据思维层级进行有目的的引导。endprint

3.基于分析,实现个性化学习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迁移运用,有助于生成能力和智慧。信息化评价能为我们破解作业之难,创新作业形式及内容,改变作业的测评方式。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系统也会不断生成并积累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课后,教师根据系统数据,针对每位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推送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端上。这样,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个性化作为,就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进度,能实现不同层次的逐层提升,这使得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方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学生素养发展为本”为核心要义的兰韵未来课堂教学型态(如下表)。

基础教育学校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成长奠基。基于科学的评价工具和学生成长数据库,最终体现在学生对自己学习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构建测评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系统中给出的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科学、个性化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 开发平台,实现立体多元评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兰韵”特色文化和课程建设情况,建立并实施了更立体、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了全面、全程、全员的评价维度,创建了师生、家长、社会多方无缝连接空间。

“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以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小组我参与、我的习惯我养成、我的行为我展示、我的成果我分享为内容,分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评价,通过阶段性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对学生阶段性的表现、进步、成长进行记录和量化,全面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历程,全方位跟踪他们的日常综合表现,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与总结,促进其正向发展成长,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素养。基于网络的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如下三大特质:

第一,个性化。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方面,涵盖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课外生活,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体现了时时、事事记录学生的发展状况和个性化成长历程。评价过程持续终生,每人一个账号,不仅小学可用,进入初中、高中乃至社会仍然可用,体现出评价的个性化。

第二,多元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集合了教师的教学数据、学生的学情数据、家长的关注数据、社会的参考数据等,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APP安装在师生人手一个的平板端、家长人手一个的手机端,实现了实时多方评价。

第三,融合性。平台服务与教师的班务管理、家长的督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了学校数据的融合应用。其中的九朵兰表彰、短信推送、分析报告、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袋、个人博客等,有效发挥了对学生状态的诊断、鉴别、导向、激励等作用,体现了评价的融合性。

兰韵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了育人方式的多元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让教师学会了关注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家长学会了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学生学会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它基于搜集到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测验实验结果、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数据,能形成可持续、全方位的学生进步成长的追踪数据库。

基于信息化的未来学校的探索需要長期而艰难的探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创设开放、融合的组织管理形态,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体系,营造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各位教育同行,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创造未来,让教育更美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