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应将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2017-12-25 03:47李海燕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必须引导大学生加强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主流文化,将文化自信观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辅导员;习近平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先进文化持有积极态度,坚守和认同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但在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有些学生存在民族精神淡化,民族自信缺失,理想信念脱離社会实践等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认同危机,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地文化自信,影响其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力量,如何运用新的思想武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应该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整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内涵和文化自信思想的渊源。

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充分表明了党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习近平还阐述了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具有持久的力量”。由此可见,习近平将文化自信看做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文化软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在此背景下,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重要动力。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高峰,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多话语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君子坦荡,君子以义为质”体现了豁达与自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一种坚持不懈奋斗与自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彰显的是中国人的自信与担当。《礼记、中庸》中说:万物相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秉持的理念,面对外来文化、没有排斥,而是充满自信,采取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广泛汲取世界选进文化的精华,同时为世界文明发展做贡献,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来源。

当前,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具有中华民族烙印的文化。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归根结底概括讲: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就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共享当革命文化,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化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

二、高校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而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当前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价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想通是时代任务。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坚守自身文化核心价值、传承自身文化的精神内涵。

2014年9月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镶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以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围,让每个大学生为本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从而来抵御“去中国化”

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追求,依靠文化自信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理性面对世界多元化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创造与本民族未来生活相匹配的新的民族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知名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指引中华儿女不断前进的指南针,是激发中国人民奋斗现身的精神能量。以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化解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危机,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明确前进的方向。文化自信是一种意识形态,只有科学的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文化手段来腐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但文化自信能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自觉性。所以辅导员就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会抵御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观对我国主流文化的冲击,树立兼容并畜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态度。以辩证取舍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重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文化自信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现实诉求提供了契合点,也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使之转化为自觉践行“中国梦”的共同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因此文化自信凝聚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将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既有文化深度又具有广泛性,视野开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1、内容上要兼顾古今。习近平认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的优秀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为我所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時,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弘扬当代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不能厚古薄今,只强调中国古代文化辉煌,还应该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也创造了宏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

2、方式上要注重讲事实,用事实阐道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在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首先基于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巧妙地用事实表明观点,用大学生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故事。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其次善于利用两面提示的原理。既要强调文化上的优势,辉煌也要有勇气直面中华文化的不足,只有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才能做到兼容并包。最后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相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强,因而我既要用事实,数据说话以理服人,也要善于利用饱含感情的故事打动人,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3、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一是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团会充分发挥主题教育作用,把文化自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内容,要作为在校大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有效教育平台,以贴近学生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三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中的宣传内容,特别是当前正在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强军》《还看今朝》等主题政论节目,在观看之余,让大学生们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发展成果的认同感。激励鼓舞他们的奋斗激情。四是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感受、体悟。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辅导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同时还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充分掌握各类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树人先正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方不辱使命。将在校大学生培养为真正的忠诚于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2017-7-4新华网)

[2]陈振凯、雷龚鸣、何美华、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杨修伟: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辩证。

[5]李敏:文化自信与习近平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学理论(2015)11

[6]曾兴顺: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学理论2015(10)

[7]樊腊梅:大学生文化自觉研究西南大学。

[8]赵兴:中华文化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报。

作者简介:李海燕,女,1974.08生人,大学学历,职务:高校辅导员,专业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