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人及其教育

2017-12-27 19:07吴康宁
江苏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现存彼得斯片面

吴康宁

对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我们最不满意的恐怕就是我们“人”自身了。于是,我们对于“人”便有了一系列热切的期盼,诸如“爱”“自由”“平等”“创新”等。我们的期盼是如此热切,以至于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研讨中、报告中或讲演中往往会慷慨陈词、声情并茂,博得阵阵掌声,甚至会让许多听众听得热泪盈眶。

我当然不敢说这些期盼本身有什么问题,借我十个胆也不敢。但我忍不住还是想说,所有这些期盼都不应是无条件的、无边界的,所有这些期盼都只能是我们对于人的完整期盼中的一个方面。单独地、片面地、毫无限定地强调这一方面,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与之相对的另一方面,难免会因为“片面”而不合逻辑,有违常识。在“片面的”期待之导引下,是不可能进行“完整的”教育的。

不相信吗?不妨就拿“爱”“自由”“平等”“创新”来说事。

方便起见,先说“自由”。是的,“不自由,毋宁死”(帕特里克·亨利语),一个没有自由的人,纵有再高级的衣食住行,也不会比圈养的猪更幸福。但同样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毫无顾忌地只追求自己的自由,漠视他人的自由。这就需要有约束,需要忍受因约束而带来的不自由。自由总是有限的,只能是共同的。我们的教育能只教学生争取自由,而全然不教学生自我约束吗?

再说“平等”。不错,“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亚伯拉罕·林肯语),人与人之间绝不应有主子与奴才之分、上等与下等之别。但追求平等说到底是人格尊严层面、公民权利层面的事情,如果将其无限延伸,将其视为处理人与人关系所有层面的准则,那么,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将遭到抵制,任何管理的实施都将无从谈起,社会将混乱无序,个人则无安全保障。我们教育能只教学生追求平等,而全然不教学生服从必要的秩序吗?

接着说“创新”。没有谁会否认创新的重要性,最极端的强调便是“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语)。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必须否定、摒弃或摧毁现存的一切。现存事物中的合理成分应当得到继承,毫无合理继承的所谓创新必定会带有野蛮的、“施暴”的性质,注定要回过头来“拨乱反正”,重新继承。我们的教育能只教学生创新,而全然不教学生继承吗?

最后来说“爱”。完全不能想象这人世间如果没有爱,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正所谓“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维克多·雨果语)。可是,在社会中毕竟存在着大量的丑恶、邪恶与罪恶的情况下,光有爱的力量到底行不行?仅仅凭借爱,究竟能不能扫除丑恶、铲除邪恶、阻止罪恶?对于这些丑恶、邪恶及罪恶的现象(说的是“现象”,而不是“人”),需不需要有一点“恨”(不是“仇恨”的恨、“嫉恨”的恨、“怨恨”的恨,而是“痛恨”的恨)?如果完全不需要,那么,谁来横眉冷对?谁来拍案而起?谁来挺身而出?谁来见义勇为?一个正义的、美好的社会如何得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真的可以只教學生学会爱,而全然不教学生学会“恨”吗?

因此,为了培养完整的人,不能不进行完整的教育。■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存彼得斯片面
关于老虎的“冷热”知识,你知道吗
德米·莉内尔·彼得斯
首位裸体“邦女郎”去世
对现存“小产权房”分类处置的构想
关于初中历史教材因“减负”删减教材内容的思考
论片面实行犯
论片面帮助犯
濒临灭绝
片面与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