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20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2017-12-27 08:39田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田水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起到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20例患者经常常规肝硬化腹水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1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进行肝硬化腹水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臨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穿刺引流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容易出现腹水,肝硬化也是诱发腹水的主要诱因,肝硬化腹水在临床上属于肝硬化的失代偿期阶段,肝硬化腹水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部膨隆、患者的膈肌显著抬高。为了探究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起到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20例。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8±5.3)岁,其中伴有病毒性肝炎的有6例,长期嗜酒的有10例,长期营养不良的有4例;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2±4.9)岁,其中伴有病毒性肝炎的有7例,长期嗜酒的有10例,长期营养不良的有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采用肝硬化腹水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让对照组的20例患者卧床休息,并限制患者每日摄入钠和喝的水量,患者每日摄入钠的含量在60-90mmol/d。采用利尿剂将螺内酯和呋塞米注射到患者的体内,其中螺内酯的药剂量为40mg/d,呋塞米的药剂量为20mg/d,根据患者在采用利尿剂后的利尿效果逐渐增加螺内酯和呋塞米这两种药物的药剂量,其中螺内酯每日的最大药剂量为400mg,呋塞米每日的最大剂量为160mg。在常规给予葡萄糖、还原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前列腺素E等各种药物,并每周在固定时间为患者输注白蛋白或者血浆等胶体。

观察组:观察组的2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穿刺引流术给患者放腹水,放腹水的水量在2小时时间内要放4-6L的腹水;然后在通过中心静脉向患者的腹腔内灌注40mg的呋塞米和40mg多巴胺,并同时向患者的腹腔内输注10g/L的白蛋白,并继续给患者注射利尿剂,同时上述放腹水和注射利尿剂的步骤可重复进行。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病毒治疗,并对患者的肝功能、电解质情况、凝血功能进行检测,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且进行为期两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判定

经过治疗后,患者腹胀的情况显著减轻、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显著改善,腹腔内的腹水减少3/4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的情况有所减轻,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腹腔内的腹水减少1/2以上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腹胀、呼吸和血液循环状况均没有明显改变,患者腹腔内的腹水减少不足1/2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一(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9例,无效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5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其次,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肝硬化腹水的病发和形成机制是因为门脉高压以及肝功能的减退两者之间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也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当肝功能失代偿时,与门脉高压一同发生作用,从而使得Disse间隙涌入了大量的液体,造成患者肝脏淋巴液生成的增加,一旦患者肝脏的淋巴液超过了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时,淋巴液就会从肝包膜直接漏入到腹腔内,从而在腹腔内形成腹水。当然,除此之外,腹水的形成还与其他原因有关。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术很大的一个作用在于通过穿刺引流术对患者腹腔内的腹水进行引流。总而言之,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进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在包裹性腹腔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PICC导管在化疗中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现状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
对于37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