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2017-12-27 02:33吴盈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旅游中、高职内涵衔接脱节的现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路径和优化策略,为实现中高职内涵的有效衔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旅游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25-02

一、引言

旅游类专业中高职的合理衔接,有利于培养大量素质高、能力强、视野开阔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质量提升的新要求,也契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关于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

目前,浙江省已有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有五年一贯制、“3+2”以及中职升入高职的单考单招等。但是随着旅游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中高职系统内部的内涵建设脱节,给旅游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没有对应关系等。笔者认为,只有将中高职衔接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这一战略目标中去理解,通过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核心元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才可能真正抓住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路径。

二、旅游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或者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从社会需求出发,要贴近产业实际需要。因此,中高职衔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既要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充分运用系统本身具有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和递进性等特质,又要结合专业建设思路,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明确专业适应的岗位(群)、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以系统思想、系统方法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内容和结构,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总体要求下,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特征,完善每个专业特有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中高职各阶段的特点,在岗位能力上进行有机整合,并遵循职业能力的层次递进性,体现教学的系统性与适度性,做到中高职五年能力培养“不断线”和“分段递进”的教学思路。

2.优化课程结构的原则。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宽知识、强应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既满足中职阶段“初次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又要满足高职阶段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科学调整选修课与必修课设置比例,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和个性化学习机会;同时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开设多元化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使之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外语教育,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3.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符合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養改革目标,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范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尤其要注重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在中高职阶段的有机结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双(多)证书实施,按照就业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一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以初中级为主,高职以中高级为主,并进行适当错位。

三、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策略

1.顶层设计是基石。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8个大类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014年教育部又公布了首批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中都有旅游(服务)大类的专业,该教学标准的推出,不仅规范了专业教学行为,也为加快落实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提供了指导,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延续与衔接,是系统培养旅游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针对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不同层次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旅游类专业高职教育应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纵向与横向同时发展,在培养规格上体现不同的定位,并在高职统领下,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开放、灵活、顺畅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

“课程作为专业细胞,要从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要讲究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讲究逻辑关系,要讲究整体设计的大局观,如同要能串珍珠为项链。只有如此,课程才是活的,才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中高职的内涵衔接,归根结底其核心是课程的有效衔接。依据中高职能力差异和课程内涵差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衔接,可以归纳出中高职旅游类课程衔接的主要“对接口”为:一是强化通识课程学习;二是以旅游专业技能课程为基础,增加旅游相关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学习;三是以行业通用能力课程作为中职课程向外的合理延展;四是在核心就业岗位所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就业岗位、升迁岗位所需的课程;五是增加个性化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依据自身基础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对五年一贯制专业的课程,无论中职与高职二个阶段,都由高职统领下制定课程标准,以防止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脱节。同时,根据酒店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原有的中职学习基础上能吸收内容更广的新知识、新技能。

3.加强通识教育是特色。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旅游类高职学生的培养,除了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以外,还要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的熏陶。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和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提高对口升入高职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能力。因此,在强化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通识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抓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艺术教育这一系列改革载体,促进高职学生人文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设了众多具有旅游特色的以艺术表演类和语言文学类为主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人文、艺术类模块选项课程必须修满4个学分及以上才能毕业,并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全程化、多平台、多主题的人文艺术活动载体,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学生艺术社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中高职旅游教育可以直接衔接,也可以间接衔接,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和持续改进, 打通学生能力培养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不断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期, 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琴,马树超.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策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05).

[2]王忠林,叶志良.旅游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06).

[3]金炳雄,吴盈盈.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抽样分析及策研——以浙江省中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

[4]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5]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中国青年报》2012年2月26日11版.

作者简介:

吴盈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