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闻文体的解读与实践

2017-12-28 22:11佘凌凌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核心素养

佘凌凌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最佳途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探讨教师如何深入解读新闻类文本,同时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浅层阅读转向深层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解读 新闻文本 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英语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每篇高中阅读文本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话题广泛,信息量大。教师只有对文本深入解读,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应只挖掘文本的语言知识,更应挖掘文本的文化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提升。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阅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阐述高中英语新闻阅读文本的解读与设计。

二、新闻文本的多元解读

新闻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指的是时效性强的动态新闻,旨在迅速传递消息。

软新闻则是情感味浓,旨在满足读者兴趣的社会新闻。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以第三人称的形式介绍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具体描写了震前、震中和震后的场景。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信息,让读者了解自然灾害的无情,同时感受到救灾人员无私无畏的精神。本课文属于新闻中的软新闻。对本课文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闻文本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

1.解读文本体裁。对文本体裁的分析,是指对文本的独特性,即文本中传递信息的独特语言使用和结构模式的分析。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生动形象,才能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个标题,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能极大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思考地球不眠的原因,进而预测文本内容。新闻一般具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对六要素的把握,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笔者设计了两个教学步骤来解读本文的体裁。

Step1:Read the title and predict the general idea.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at an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angshan at night.

Step2:Find out the 5Ws.

On July 28, 1976 (when), a big earthquake (what) hit Tangshan (where), where more than 400, 000 people (who)were killed or injured, because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at deep night (why).

2.解读文本结构。每篇文本都是一个整体,在谋篇布局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本。这样才能分清主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本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震前预兆,震中破坏及震后的救援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根据关键词划分段落。

Step3:Divide the text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signs, damage, rescue)

3.解读文本语言。高中课文文本中往往包含丰富的语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鉴赏语言之美。在解读文本语言时,不仅要关注重点词汇和优美句型,也要理解这些词句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趣味性,这也决定了新闻语言的生动性。这种生动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新闻语言的写作定律是:Show,dont tell. 意思是让读者自己从文字的描述中了解事件,體验情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直白的陈述。本课文中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这一定律:

(1)Sensory details. 在本篇报道中,作者从人们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感来描写地震,让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2)Concrete details. 文中概数和确数的使用,使地震灾害更直观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3)Literary devices. 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报道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强调效果,文中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如“rose and fell,rose and fell”,表明了这些奇怪的现象虽然不断出现,但却被人们忽视,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这种夸张手法的使用表现了人们在灾害前的绝望,更加突出灾害的严重性。文中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Hard hills of rock became rivers of dirt.”和“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比喻的使用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废墟的景象。最后一句“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则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breathe 一词,让人们懂得唐山在国家的帮助下又恢复了生机,给读者带来新的希望。

Step4:

1) What do people see?hear?smell?and feel?

2) Try to find out the data.

e.g. _______ of the nation felt the earthquake.

3) What literary devices are used in the text?

e.g. For three days 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rose and fell.

4.解读文本情感。阅读文本不仅要关注内容结构和语言形式,也要关注作者情感及写作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结合自身实际,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新闻报道不只单纯叙述事实,也通过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来激起读者的共鸣。读者要学会从字里行间领略作者的情感,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Step5: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sentences?

1)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It shows that people felt extremely hopeless.

2) All hope was not lost.

It shows that people felt hopeful.

三、小结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从浅层阅读转向深层阅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兵.文体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

[2]汤如琴.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3]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中小学英语,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核心素养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