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塞尼长篇小说主题对比研究

2017-12-28 10:13郝立英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主题

郝立英

【摘要】阿富汗裔美国著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以其小说三部曲著称,胡赛尼用他的小说作品向全世界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阿富汗社会生活与文化的窗口,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战争带给阿富汗人民的身体及内心创伤。本文选取《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两部有代表性的小说,就其主题异同开展分析,挖掘出“背叛与救赎”和“战争”的共同主题,同时也分析了两部小说“成长与毁灭”和“不同的主题呈现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 主题 对比研究

一、前言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近年来在世界文学领域非常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小說《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出版后深受欢迎,他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于2007年出版,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胡塞尼的这两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穆斯林世界,向读者展示了战争带给阿富汗人民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两部小说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的角度出发,所以就主题而言,二者有共同点,同时也有不同的侧重。

二、《追风筝的人》与《灿烂千阳》的主题相同点

1.背叛与救赎。在《追风筝的人》中,因为阿米尔和哈桑的地位有巨大的差异,阿米尔和哈桑从未成为过真正的朋友。哈桑的勇敢,得到阿米尔的父亲赞赏,出于嫉妒,阿米尔没有阻止恶霸强奸哈桑,为了逃避罪恶感,他让哈桑和哈桑的父亲离开了家。不久,为逃避战乱,他们全家迁往美国,成年之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他也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当时的阿富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他回到了荒废的家,听到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而《灿烂千阳》中,私生女玛丽雅姆从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个相貌平凡的女人,注定只能拥有一个悲惨的人生开端。正如生母娜娜反复告诫她的话:“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不负责任的父亲虚伪的赎罪式地对玛丽雅姆的关心却间接导致了她母亲的自杀。

2.对战争的痛恨。两部小说另一个共同的主题即都表现了对战争的痛恨的主题。197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使整个国家陷入战争的泥潭,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幸运地随父亲迁往美国,而哈桑一家则流在阿富汗饱受战争的摧残。善良,忠诚的哈桑在极端宗教战争中受到的蹂躏,终究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他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最后和他的妻子死于塔利班在冰冷的枪口下,他儿子的精神创伤更是直接来自战争,《追风筝的人》更充分地描述了战争给带来阿富汗人民带来的的灾难。

在《灿烂千阳》中,原本幸福的莱拉一家的幸福生活完全毁于战争,战争带走了他的父母和兄弟,她成为孤儿,才使她不得不嫁给了恶魔般的拉希德。《灿烂千阳》中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婚后生活的不幸的开始表面上是由于莱拉的到来,事实上她的不幸也间接地来源于战争。莱拉,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充满阳光和希望女孩,在反对苏联的侵略的圣战中,莱拉失去了两个兄弟,圣战的胜利后,阿富汗境内接连的战争使莱拉的家庭彻底瓦解,遭受破坏,她的父母被火箭击中,邻居拉希德把莱拉从废墟中救出。虽然莱拉幸存下来,拉稀德骗她说她的情人法里克已死,因此为了腹中的孩子,她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从此,莱拉的命运也被重写,梦想变得支离破碎,因为战争,莱拉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

三、《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主题的不同

1.成长与毁灭。《追风筝的人》的主题是阿米尔的成长,小说聚焦男性主人公的命运,是从男性视角着眼,描述的是父亲和儿子之间,兄弟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阿米尔如何从一个懦弱的男孩成长为一个有所担当的青年,也描述了哈桑如何从一个从小丧母的私生子成长为一个忠诚、仗义的男子汉。相比之下,《灿烂千阳》的主题却是毁灭,虽然小说的结尾有些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但是莱拉的幸福憧憬是建立在玛利亚姆的毁灭命运之上的,这个从小丧母的私生女经历了饱受歧视的童年,不幸的婚姻和非人的折磨,最后死于乱石之下,不得不说正是由于毁灭的主题而使《灿烂千阳》这部小说更加富有张力。

2.主题呈现的视角不同。显而易见,《追风筝的人》从男性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这部小说反映出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与男性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部小说里很少有女性的影子。《灿烂千阳》却是从女性视角描述了米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在男权社会艰难生存的故事。小说描述了米利亚姆和莱拉情同姐妹的感情,两个可怜的共同遭受夫权迫害的女性相濡以沫,最终找到了各自的归宿。

四、结语

《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赛尼两部最出色的小说,两者都有背叛与救赎的主题,也有对战争的憎恶,但是《追风筝的人》从男性视角出发,体现的是男性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灿烂千阳》却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描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的与男权社会不懈斗争的心路历程。从主题的呈现来看,显然《灿烂千阳》比《追风筝的人》的主题更难以驾驭,更加成熟,因此受到了更强烈的社会反响。

参考文献:

[1]杨彦清.对胡塞尼的《灿烂千阳》的女性主义解读[J].渭南师范学院报,2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主题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