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充实”有效对策

2018-01-01 07:36唐承富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章丽江事物

唐承富

(巢湖市第四中学 安徽合肥 23800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内容充实”。文章体裁不同,实现“内容充实”的途径也不同。下面分而论之。

一、记叙类作文之“内容充实”

对于记叙文来说,要做到“内容充实”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组合多个生活场景。即在审清题意、确定主旨之后,将能够凸显文章中心的多个生活场景按纵的方式组织起来,似断实续,井然有序。比如2018年高考天津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不成器”的孩子》,就是有机组合了多个生活场景。文中写道: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爸妈认为这一次“犯规”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

还好,我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级示范高中。只是我实在不能像学兄学妹们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今天对“上合组织”感兴趣,明天又关注博鳌亚洲论坛,转天又研究起世界互联网大会,撇下成堆的练习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高分贝的“大合唱”,居然不能对我有丝毫的影响。

“这孩子,将来成不了大器!”

恨铁不成钢。我知道,他们还是承认我是能“成器”的,只是成不了“大器”而已。

突然想起了当年我抓到的那枚公章。

其实是仿真玩具,假的。

这篇小小说选取“我”成长中的多个片段,写长辈们对“我”“成器”的期望,以及因“我”“不成器”而产生的多次失望,对生活中狭隘的、不正常的成才观做了形象的否定。结尾指出公章是“仿真玩具,假的”,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二)借助联想与想象。构思作文时通过联想、想象,可以充实零散的事物,使其成为完全的整体;可以使琐碎的生活印象,形成有利于表现主题的典型情节和艺术形象。请看下面三段文字:

我不禁想起初见面时店主那一身木屑与手上的厚厚老茧、层层疤痕。又想着路口那些衣着光鲜的摊主,他们所卖的纪念品与木偶比,显得拙劣不堪。

我看向窗外黑夜中闪烁的几点灯火,那里有几户人家,那些以本分为智慧的手艺人,现在又在做着什么呢?我粲然一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昏黄灯光下伏案忙碌的身影,想到了《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那个玉匠,他也是个本分人,一个艺术家,一个智者。

忽然想起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否应景?艺人做活,隐者采药,相差仿佛吧!

作者以登山选购纪念品为题材,前文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直到篇末处才点明“本本分分做手艺,才是一个手艺人最大的智慧”,并由此延伸出“本分做事才是最大的智慧”,且又自然地联想至《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那个玉匠,并用“云深不知处”的名句作诗意点化,细品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二、议论类作文之“内容充实”

就议论类作文而言,“内容充实”的有效对策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在单纯中见充实。800余字的作文,无论题意怎样宽泛,都得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把主题凝结在一个中心点上。比如面对2018年江苏卷“语言”这道作文题,有位考生这样阐释:

云南说,她能让我们忘记时间;她还曾说,丽江连时光都是柔软的,可以让生硬的世俗走向婉转轻盈。

……

其实,寻找另一种语言,又何必非丽江不可?也许一杯茶、一个午后、一抹阳光,已是极好;或许,那另一种语言,只是自己内心的一方净土。于我而言,云南便是我的另一种语言。

此文胜在入题角度小巧,立论颇有新意。文章从虚处构思,把“语言”落实为“云南”,意即云南的生活能给人以归属感。全文抓住丽江古镇的特点,由古镇的天、地、水、人直至文化,借无声的“语言”把丽江特色外化为具体的形象,读来富有感染力。

(二)由此及彼,拓展文思。古人云:“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中心论点)既定,还要联系事物、现象的背景和时代特点,多方面地选择观察、议论的角度,既写事物间的联系,又论事物间的区别;既把握事物的表象,又阐发事物的内蕴与本质。如2017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掉转车”与“挤破头”》,在透视“蔺相如面对廉颇掉转车头”事件后,做出了由此及彼的拓展:

反观今日一些国人将要和别人“撞车”时的做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似乎瞬间成了无比勇敢的战士,勇敢地冲向“敌人”。最终的结果呢?挤破了头,很受伤!2016年5月16日,广西柳州市两个大巴车司机因抢道而引发斗殴,最终两败俱伤,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

车来车往,车内的人儿为着各自的目的,有时在同一条路上奔驰着。正如我们每个人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拼搏的时候,难保不会干扰到别人,干扰到别人并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是抱着伤害别人的目的,而只是做别人生命中一个微笑的人,在面临“撞车”时,是“掉转头”还是“挤破头”,抑或采用其他方法,自然会有正确的选择!

这篇高考作文全文分三个部分:一是列出古人的事迹与今天部分人的行为;二是从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出发,理性思考在“车来车往”中与他人产生“碰撞”的矛盾时该有的正确做法;三是回应前文的问题,倡导做“一个微笑的人”。综观全篇,其思路开阔、文脉明晰。

“功夫在文外”。要做到文章“内容充实”,平日里还须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包括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猜你喜欢
公章丽江事物
一枚智能公章破解“两难”
丽江三朵节
美好的事物
谦虚
丽江的荒
另一种事物(组诗)
一个公章管到底
云南·丽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