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研究

2018-01-01 07:36刘明珠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错题审题错误

刘明珠

(合肥市七里塘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自主尝试、开放探究中还是难免做错题目。有一类错题不复杂,教师多次讲解,但是学生依然频繁出错,我们称之为易错题。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易错题型的分析、讲解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总体来说,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运用、分数及小数的运算、应用题、反推类题目、几何类题目以及需要较强逻辑推理能力的题型等,都是学生的主要易错题。下面从易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提前干预策略两个方面浅谈我的初步设想。

一、系统分析易错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客观原因有学科多、内容多、知识点多,主观原因有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得当。下面将对学生的出错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

1.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学生平时重结果、轻过程,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不能认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领会例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将学习变成以题练题。平时练习不审题,对自己的错误不重视,常以粗心为借口,总觉得自己学会了,等到测试才懊悔自己审题不仔细,以后一定仔细审题。其实通过跟踪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在以后的这类题目中还会时常出错。

2.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数学中的判断与推理,一般体现为定理、公式等形式,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数学概念运用定义的形式来解释其本质特征,一般要通过教师讲解新知识及学生练习巩固来理解。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规律、顺序,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用文字及字母公式表达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百分数、图形公式等。由此可见,如果把做数学题当成在玩一种游戏,那么数学概念就是游戏规则。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只有清楚地理解了数学概念才有可能熟练地做题。理解不清数学概念,就会对题目中出现的概念产生错误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

3.运算规律运用不正确

有些教师教学数学的计算公式和运算规律时,没有对公式的形成过程进行推导、演示、讲解,造成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含义理解不清,导致解题出错。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1/2ah(a为三角形的底边长,h为三角形的高)时,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记忆为S=ah,这样在进行面积计算时,就会出现计算公式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若是教师上课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弄清1/2的含义,学生就不会忘记1/2。

4.学习方法不到位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思考并改正,不能只做到听讲正确的答案,而不求甚解。

二、易错题矫正的对策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易错题,分析易错题错误原因,找出提前干预的方法。主要策略如下。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提前预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老师即将讲解的知识点、易错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准备,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提前预习,也培养了学生学会预设人生,事事提前做好准备的优秀品质。

(2)认真审题,降低易错题的错误率。

解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认真审题,只有审题正确才能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教给学生审题的具体方法。如解答应用题审题时,学生要做到:仔细读题,弄懂题意,理解题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找准解题的已知条件,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降低易错题的错误率。

(3)开展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美;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反馈要及时;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审题要认真、列式要正确、计算要仔细、书写要工整。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及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时,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责任感;引导学生迎难而上,遇到难题要认真思考,从容应对,进而使易错题的错误率大大降低。

2.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教师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仔细准备。教学中,认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解题策略,及如何熟练运用策略解决同类题型。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15×8时,先将0.15假设成15,按整数法则计算15×8=120,观察到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1.2。同时,教师不应该只让学生明白一题的算法,还要及时引导学生究其本源,在算0.15×8时,实际上是把因数0.15扩大为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120缩小100倍得到1.2就是此题的结果。这样把学生原已理解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法相联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提前避免错误。

(2)讲清概念,加强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

教学法则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为了方便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教师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儿歌。例如:教学单位换算时,可以告诉学生“大化小,乘为好;小化大,除一下”。学生理解了法则,错误就提前避免了。

(3)精心设计,加大课堂练习的训练。

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还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课堂练习,尤其是易错题的训练。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易错题,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提前对易错题进行干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好数学的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奥妙。

(4)重视错例分析收集,提前干预学生易错题。

教师平时批改作业时,将学生的错误要分类记载下来。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共性错误并归纳出典型错例,特别是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当的典型错例。教师组织学生寻根溯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每次记录要抓住要点,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传授中提前向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对易错题型进行提前干预。

对于易错题,我们要提前分析出错的原因,积极找出应对错误的策略和措施,让易错题提前干预。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思维和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品性和人格的锤炼。教师要充分利用易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得到发展。让易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宝贝”,不仅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还可促进教师的成长。

猜你喜欢
错题审题错误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在错误中成长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