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因素及优化对策

2018-01-01 17:52朱少群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构成要素家庭农场

朱少群

摘要:家庭农场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且繁杂,加之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给予更多关注,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层面对家庭农场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家庭农场发展环境为总目标层,以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一级要素层,以各类环境构成要素为二级要素层,以各要素代表性指标为具体指标层的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构成要素分析模型。应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多方发力拓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环境;构成要素

一、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一)政策环境因素

1.政府引导及其配套政策。我国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既不同于日韩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型制度变迁,也不同于欧美国家农民在利益驱使下自下而上的诱致型制度变迁,而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支持与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的宣传和动员,政府有责任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农民对家庭农场内涵、优势和有关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在政府的鼓励下创建与发展,在经营中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扶持。

2.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需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在认定标准、性质、税收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注册制度、征缴赋税、土地流转、融资保险等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保护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其次,规范注册登记制度。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使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二)经济环境因素

1.土地资源禀赋。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条件,其首要指标是人均耕地面积。同时,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农户转让耕地外出打工的意愿相对较强,因此,家庭农场在土地资源丰富地区的发展条件更好。土地资源禀赋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地质量。由于几十年的分散经营,农村的很多耕地高低不平、纵横交错,土地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给规模经营后开展机械化耕作和标准化生产带来很大障碍,成为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支持。资金缺乏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最大瓶颈。农业生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本通過小额贷款和借款筹集资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通过财政补贴和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很少。家庭农场发展前期急需大量资金,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资料购置、应用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环节都需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注册的家庭农场基本都是从种养大户发展起来的,资金实力弱,而农户的转租土地不能用来抵押,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农业经营所需资金。其次,农业极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这对于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更为严重,需要农业保险对其进行风险预防和补偿。

(三)社会环境因素

1.土地流转市场化。在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下,家庭农场的大部分土地只能通过流转获得,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的规模、期限和流转价格三方面,难以获得租期较长、相对稳定的大规模土地是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直接困难。土地流转的市场化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契机和空间。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有偿、有序、合理让渡使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土地收益水平提高的土地流转方式。

2.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是判断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是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家庭农场需要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主要是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并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转型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解决土地集中问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可能。具体看,一方面,家庭农场发展客观上需要一定规模的土地,其所需用地大多要从农民个人手中承包或租赁。

二、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

实现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些客观条件,如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工业化发展带动农民转型因此,“既不要盲目扩大,又要积极推进”是各地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在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而在务农人口比重大、农业收入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则不宜操之过急。此外,为减少套取政策红利的情况,可分期分批地给予财政扶持。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也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发展初期应以其经营收益不低于从事其他产业和外出打工为基本原则。

(二)多方发力拓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

当前,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应拓宽多样化的支农惠农融资渠道:第一,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商业银行按比例配套一定资金作为家庭农场专项贷款,并提升商业金融向农村贷款的积极性,也可对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资金部分给予政策性优惠。第二,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与监管,引导适合的民间金融机构向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转型,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第三,政府牵头设立村镇银行,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建立联系,延伸大型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范围,解决村镇银行资金短缺问题。第四,增强政府对农业金融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贷款给予担保或贴息补助;进一步落实农产品价格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等长期投资的专项财政支持。

(三)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特征,发展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针对性专业服务,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具体包括:建立农业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便于家庭农场适时调整生产方向与规模;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服务,指导家庭农场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完善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市场调控力度,保障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面向家庭农场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家还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如目前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

(四)政府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

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土地流转只有口头协议或非规范正式的合同,土地流转后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要搭建有型的土地流转市场,公开披露交易信息、交易程序和收费标准等,使土地市场运行透明化;依法引导并协助农民规范土地流转,签订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合同,监督流转后土地的使用,使流转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加强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独立于集体和土地使用者之外的非盈利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

(五)政府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和扶持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引导家庭农场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家庭农场,对其初期一次性投入按比例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家庭农场申报农业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从事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种植及采取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等形式的家庭农场给予补贴。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支持可采用直接补贴也可采用如有机肥、良种、现代农业机械等实物补贴。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构成要素家庭农场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