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剪纸渊源论

2018-01-01 17:56刘会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艺术

摘要:内黄剪纸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艺术影响力。为了对内黄剪纸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文中主要就内黄剪纸展开分析,以期可以对内黄剪纸有更加清晰的認识。

关键词:内黄剪纸;文化遗产;艺术

内黄剪纸是内黄县民间工艺主要种类之一,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艺术影响力,保留展现有系列神秘、独特、精湛、高品位的艺术风采和技艺,具有在当地世代传承、活太存在的特点和鲜明的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堪称优秀、典型、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由于过去旧的社会制度和时代所限,加之封建社会统治者对民间艺术的歧视,一直视民间剪纸为雕虫小技,所以内黄县历史上对剪纸的文字记载几乎空白,导致形成内黄县剪纸渊源不清、传承发展情况不详的畸形状况。为此,笔者多年来对内黄剪纸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得出结果如下:

一、内黄剪纸形成具有良好的历史背景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安阳市。东毗濮阳、清丰,西临汤阴、安阳,南接滑县、浚县,北连河北魏县,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是古人类繁衍地,古文化滋生地。早在45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即有先民在此营造社稷。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域内梁庄镇现有颛顼帝喾陵和古都帝丘城遗址。帝喾14代孙成汤灭夏后,曾在此开创商王朝。商十代王、十三代王、十四代王分别在内黄建都,域内有全国唯一商王陵--商中宗陵。

悠久的文化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内黄孕育、创造、传承、发展诸多颇具特色、魅力四射的民间艺术品种,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尤其是民间剪纸,独领风骚,在域内自古至今颇为盛兴。内黄剪纸历史上参与人员可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家家户户,主要以女性为主。根据调查,许多中老年人现在都记的过去自己家人和街坊四邻女性都绣花、做鞋、剪纸,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无数幅或稚拙或精细但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这些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为内黄剪纸形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域内纸扎与剪纸的关联

所谓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将纸剪成各种各样图形。所谓纸扎,是将纸在骨架上剪贴好的制品。

我国在汉代发明造纸之后,纸扎艺术应运而生。纸的特性软、坚韧、有拉力,纸扎内扎枝骨、外涂贴纸,加色彩和图片,造作便捷,造价低廉,造型美观,欲佛欲神,欲人欲兽,欲物欲宅,随心所欲,实非他物所能比拟。于是,汉代时期纸扎也正式登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历史舞台,大显身手,蓬勃发展,形成纸扎文化,其作品琳琅满目,无所不为,上可登国家宗教之大雅之堂,下可融入民间习俗之活动。因为纸扎的外形许多地方造型图片都是剪纸制品,剪纸作品广泛在纸扎上大量使用,所以纸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剪纸。

内黄是古人类繁衍地、古文化滋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现在域内有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规模巨大的汉代建筑遗址,这些足可证明汉代时期内黄就已经是繁华之地,不可避免产生汉代内黄纸扎就十分盛兴的状况。而剪纸作为在纸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组成关联部分,就可能随机配合而生。所以,说内黄汉代时期剪纸就已盛行不足为怪,甚至不排除剪纸在内黄发源的可能。

三、域内婚庆风俗习惯与剪纸的关联

在内黄县当地历史民间婚庆地方风俗习惯中,剪纸是必不可少的用品。据《内黄县志》记载:自汉代以来的内黄民间婚庆中,不管是平民还是高官,不管是穷人还是富豪,家家必需要贴“喜喜”字、窗花等等。而这些“喜喜”字、窗花等等都是剪纸制品。

更为奇观的是这种地方风俗习惯,自汉代沿袭至今一直没断,且家家都是必贴无缺,所以由此证明自汉代以来在内黄民间婚庆中剪纸就一直出现。

四、域内虎头鞋与剪纸的关联

虎头鞋与剪纸有紧密相连关系。虎头鞋是中国传统的幼儿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由于鞋底宽大,幼儿冬天穿上兜脚棉裤,脚、裤套入鞋内,宽松保暖,易站立,有祝于早日学会走路,同时可避免摔伤。另外,据内黄当地民间传说称幼儿穿虎头鞋可以辟邪灭灾、长大成人等,寓意吉祥。因此,幼儿必穿虎头鞋已是内黄流行沿袭2000多年的地方风俗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内黄有幼儿家庭,虎头鞋家家必备,冬天必穿。

虎头鞋周边绣有各种各样的花样,这些漂亮的花样就是鞋花。鞋花绣之前,是用纸花样做模板,或描或贴于鞋上,然后按照剪纸图形绣花,而纸花样全部来自于剪纸。所以,剪纸是虎头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虎头鞋与剪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也证明剪纸在当地有2000多年历史。

此外,内黄民间历史上一直盛行在衣、帽、鞋、被、窗帘、门帘、枕头等等生活用品上绣花,程序和虎头鞋绣花情况基本一样,都是离不开剪纸,都是剪纸的伴生品,都和剪纸密不可分。

五、内黄剪纸的用途情况

内黄县传统的民间剪纸,曾经深入到民间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许多地方离不开剪纸。如在婚丧嫁娶民俗中,在鞋、帽、衣、被、枕头、门帘、窗帘等上面绣花中,都广泛大量使用剪纸作品。除此之外,还有直接把剪纸贴与门窗、墙壁、箱柜、桌椅、缸等等,从而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祈祥纳福。

这些风俗习惯涵盖家家户户,作品内容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天上的、人间的、虚拟的、现实生活的等等内容无所不有。如鸳鸯戏水、门神、财神、天庭、喜字福字、福娃、十二生肖、山水、动植物、花鸟等等。剪纸的种类多且很有讲究,有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丧花等,如吉祥图案寓意吉祥避邪,娃娃、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任凭风吹日晒,自然脱落。

近年来,虽然用剪纸装饰环境增强氛围的民俗日益衰落,但是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从农家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等领域,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吐露芬芳,借助新的载体,使自身艺术品位得以升华。

随着改革开放,民间剪纸在内黄也成为致富的产业。以重要组成部分是剪纸的纸扎为例,因为在内黄县地方民俗中广泛使用,尤其在丧俗中极为盛行,内黄县的纸扎艺人(也可以称为剪纸艺人)年创收在3000多万,现在形成有后河镇城布村、城关镇杨刘庄村等纸扎(剪纸)专业村和一大批专业户,产品集传统和现代与一体,美观大方,新颖别致,颇具名气,销往晋冀鲁豫200多个市县。此外,还有一部分艺人将剪纸作品在集市、商店出售,还有的艺人剪纸作品在展览会上被购买收藏。因此,内黄剪纸成为艺人的致富手段之一。

六、结论

从我们对内黄民间剪纸的调研中不难看出,内黄剪纸形成具有良好的历史背景,这些为内黄剪纸形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效促成内黄民间剪纸形成和发展;由域内纸扎与剪纸的关联、域内婚庆风俗习惯与剪纸的关联、域内虎头鞋与剪纸的关联及地方传说、流行沿袭的地方风俗习惯中,处处可证汉代时剪纸在内黄就盛行,至今最少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再从内黄剪纸的用途看,现实生活中内黄民间剪纸一直盛行,成为与家家户户需要密不可分,并且产生巨大财富价值的文化品牌,是内黄文化史上少见的生命力旺盛的民间艺术品种。

所以,我们说内黄剪纸是源于汉代,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财富价值,并延续千年、艺品上乘、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种。

作者简介:

刘会丰(1964-,男,河南省内黄县人,大专,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艺术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纸的艺术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