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探析

2018-01-02 16:39张延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主评议贫困生资助

张延东

2007年,国家针对全国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形式尽可能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十年来,国家累计发放的奖助学金金额超过百亿,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2015年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提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要求高校改革贫困生粗放资助形式,向精准化资助转变。因此,分析当前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精准资助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中存在一定的虚假现象。目前,全国各大高校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结合班级民主评议情况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若各地民政部门能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贫困認定,若班级民主评议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这样的评定方法无可厚非。然而,笔者在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这十年间,发现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虚假现象。首先《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需要当地民政部门或者村委会加盖公章,这一步的水分颇大,证明的真实性难以把握。笔者就曾收到父母均在民政部门上班的学生递交这份证明,也遇到过家庭根本不贫困的学生通过某种方式盖章递交证明。其次,班集体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在认定学生是否贫困中,存在着碍于面子投票、参评学生私下贿赂投票、有投票权的学生索要好处等等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

2.贫困资助“助困”不“育人”。所谓的“助困”不“育人”,指的是当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层面,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育人工作。首先,因为有民主评议这一关,不少高校要求参评贫困生自己上台讲述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校只关注学生物质方面的贫困,只注重授人以鱼,不关心贫困生心理层面的贫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贫困生不仅仅对物质上有需求,还有强烈意愿想要通过自身的奋斗摆脱现状的需求。因此,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还应该做到“授人以渔”。

二、高校贫困生精准化资助工作路径探析

(一)建立精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科学的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结合实地家访工作,围绕学生户口类型、父母工作、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支情况等建立动态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确保每一个申请的贫困生资料的真实性。其次,高校要针对贫困生建立数据信息库,具体可以考虑通过学生的一卡通使用情况,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形成贫困生信息库。通过这个信息库,掌握所资助学生在校消费情况。最后,针对民主评议小组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剔除人情票,辅导员在主持评议工作时,要严查学生之间的不正之风,有拉票行为的学生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有索要好处的学生一律取消投票资格。确保每一位在校贫困生能够公平公正的获得奖助学金。

(二)实施精准的贫困生资助措施

高校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扶贫”不“育人”的现状,将贫困生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实施精准的贫困生资助措施。首先针对贫困生突出的思想问题,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信意识,鼓励学生励志成才。其次,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糅合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最终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人生的苦难。最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一定要做到“授人以渔”,以帮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最终做到自我脱贫。

三、结语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精准的贫困生认证系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精准扶贫资助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

猜你喜欢
民主评议贫困生资助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