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适合教育在八年级学生课堂中的运用

2018-01-04 01:12吴祖端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体系

吴祖端

摘 要:在教学中注重适合教育对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群体,在情感、听觉和乐理教学中,应该强调知识的延续性、整合性等原则。新课程、“新体系”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参与备课,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

关键词:适合教育;音乐教学的连续性、整合性;“新体系”体验感知

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要求教师善于去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往的“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上课方式是现代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对于本人任教的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群体是比较复杂的,在情感、听觉和乐理教学中,从音乐学科课程内容的原则看,课程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一、适合教学中,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延续性教学,针对八年级学生群体,有以下体会

1.变声期合理释放嗓音困扰

学生进入初中階段,特别是进入八年级,由于生理的正常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嗓音很难听,不愿意学习音乐。因此,容易产生出“逆反心理”的淡漠情绪。在这个阶段,运用趣味教学,通过听音练习、改错练习、改编曲调、节奏练习、竖笛吹奏等教学方法,再配以适当的器乐、打击乐的活动内容,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

2.律动和手势增强音乐感受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欧洲出现了三个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这就是瑞士的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是通过身体随音乐的运动和动作来完成的,体现了运动觉感知音乐的方式,是将身体运动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方式。这种形式表现的是音乐的意境和情绪,它能给予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再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当今教育课堂中应该有的适合方式。新课标中,学生体验是至关重要的,由体验获得经验,通过对节拍旋律形态、曲式形态、调式风格特征的理解,可引发学生体态表现的欲望,也只有在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经验中引发出来的体态表现,才有助于学生倾注热情的、最自然的和最有效的音乐概念的形成。音乐的创造本身就体现了适合教育与个性教学的联系,多种音乐教育模式让学生能找到适应个人实际的接受模式。八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对于音乐节奏和音乐情绪的感受,要想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效率,教师要设计提示符合音乐特点的律动,用“新体系”教学思路打开音乐学习的道路。

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应该是系统化的必然结果,识谱、音准的解决在于自然状态下的延续性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较熟悉的歌曲曲谱来训练视唱识谱和音准,借助手势训练练唱高音,采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内心听觉和旋律记忆能力。

3.欣赏课打通音乐赏析要道

八年级课堂更加注重听赏审美培养,在欣赏音乐作品中借助音乐主题学习这条线来打通欣赏课的要道。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利用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乐谱辅助欣赏的方法,以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工具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

4.小乐器学习增长学习愿望

八年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能进行竖笛吹奏了,有些学生喜爱吹竖笛胜过唱歌,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寻找适当的歌曲改编成竖笛谱,让学生各取所需。

5.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既是课堂教学辅助手段也是现代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音乐课堂本身是听觉感受,无论在唱或听过程中,利用恰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产生亲和感,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在课程中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备课是很有效的适合教育对象的方法,可以整合因分割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从而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八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他们希望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依靠学生自主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设计学习方法;力图通过交流听赏,筛选设计学习方案。这些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有的放矢。音乐学科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新体系
试论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的必要性
“新体系”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分析与创作课程研究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从理性回归感性